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无偏见沟通

更新沟通关键认知

不同的人对于沟通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有些人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对沟通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将如何进行沟通,以及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沟通成果。

爱因斯坦说:“你不能用导致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要突破沟通的障碍,解决沟通的“顽疾”,取得前所未有的沟通成效,我们需要从最棘手的沟通现象和导致沟通搁浅的问题入手,深入探究沟通的本质,更新对沟通的关键认知,建立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并以这样的思维水平指导具体的沟通行为,带来卓越的沟通成效。

现象1:看起来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问题却总是无解

有些人认为,沟通是再简单不过的过程,这一过程完全基于理性和事实。因此,只要双方把该讲的话讲出来,道理说清楚,就不应当有什么问题了。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问题看似可以通过沟通得到解决,但在现实中就是解决不了。此外,这样无解的情节总在重复上演,人们仿佛很难走出这样的沟通困境。

深入探究就能发现,沟通其实远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当人们进行沟通的时候,存在着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人们口中有意识的对话,暗线是头脑中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其中,无意识偏见如同暗礁,隐藏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在暗处干扰着整个沟通的进程,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情感,造成印象失实、判断失误、决策偏颇、情绪失控和心理内耗。如图2-1所示。

在某种程度上,沟通会受到无意识偏见的影响。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偏见的存在,就不知道在交谈的表面之下,自己和对方的头脑中还在发生什么,也无法理解谈话遇到了什么样的无意识的阻碍,更无从着手管理由无意识的因素带来的沟通问题。

图2-1

因此,要达成良好的沟通结果,我们需要同时关注在无意识层面与有意识层面上的两条沟通线。

现象2:掌握了沟通技巧但沟通效果仍不理想

一提到沟通出现问题,一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技巧不足”,认为沟通的成败取决于技巧,因此改善沟通的重点在于提升技巧。

当人们将最大的力气放在精进沟通技巧上,掌握了沟通的“术”之后,却发现沟通的效果仍不理想,不能带来期待的影响。甚至有些时候,人们以为的完美的沟通可能根本就没有发生,发生的只是浅表的沟通,例如谈过了、开过会了、传达了、布置下去了、邮件抄送了……浅表的沟通忽略了一个影响沟通结果的关键因素,那就是沟通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实现了“人际通连”。“人际通连”即在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开通了沟通的渠道,有了这条“沟通之渠”,信息、思想、情感才得以双向流动。因此,沟通是否成功,首先在于沟通者之间是否形成“人际通连”,在这之后,才有沟通技巧的用武之地。换言之,“人际通连”是高质量沟通的前提。

如果人们未曾关注过与沟通者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样的沟通可能只做了一半。即便人们拥有完美的沟通技能,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因为他们输出的信息没有被对方完全接收,也不会得到积极的回应,对方更不会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沟通效果。

沟通不是个人炫技,而是须由双方配合完成的互动,紧密配合的前提是“人际通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沟通者之间的关系比沟通技巧更为重要。

因此,人们需要将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移开,转而关注对方的状态和需求,将沟通的重点放在双方的关系管理上,通过积极的沟通行为确保双方在关系上始终保持“人际通连”。如图2-2所示。

图2-2

当双方的关系实现了“人际通连”,即便沟通技巧尚有欠缺,亦可实现不错的沟通效果。

现象3:精于表达却疏于倾听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善于言辞等同于善于沟通,似乎在沟通的过程中,谁更能侃侃而谈,谁便更善于沟通。然而,精于表达却疏于倾听是沟通的一个误区。

实际上,在沟通这件事上,“听”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说”。沟通最核心的技巧不在于表达,而在于倾听。

在沟通的过程中,倾听是你能给予对方的最好的礼物,同时也能为你本人带来最大的益处。在对话中,说得最多的人不一定最终受益,说得最少的人往往受益更多。只有你会倾听,对方才肯述说,也才更愿意倾听你的表达。

因此,善于沟通的人用更多的时间洗耳恭听。在一场对话之中,用来倾听的时间比例至少要占到一半。甚至有时,沟通者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全然地聆听对方的讲述,双方就已经达成了深度的理解,甚至可以让问题消失,双方的沟通也由此进入更高的境界。如图2-3所示。

图2-3

在今后的对话中,你可以留意自己和别人相比用了多少时间说话。当你觉察到自己说得太多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停下来,给对方留出表达的机会。

现象4:希望通过沟通单向影响别人行不通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沟通是影响别人的手段,所谓成功的沟通就是“说服别人按照自己的主张来”。他们在沟通中极力推销自己的主张,千方百计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对方的脑袋,改变对方的想法。简言之,他们希望通过沟通单向对别人施加影响。然而,这样的方式往往不能奏效。

事实上,沟通作为人际互动的重要方式,其本质是相互影响,即沟通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做什么,而是双方通过良好的交流相互影响,共创最佳的沟通成果。

在某种程度上,“沟通就像跳双人舞,无论你个人的技巧有多高超,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别人和你的配合是否完美。不论是沟通还是跳舞,伙伴之间必须相互适应和配合”

因此,沟通不是“独角戏”,沟通者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彼此配合。每一方都需要倾听对方的想法,更新自己的认知,接受对方的影响;同时分享自己的信息,贡献独到的观点,投入真诚的情感,带来积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思想和情感双向流动起来,实现充分的相互影响。如图2-4所示。

图2-4

现象5:谈判即“必须我赢”

工作场景中少不了谈判,无论是对外进行正式的商务谈判,还是对内协调资源、交涉问题、寻求达成一致或妥协,都属于谈判的范畴。

提到谈判,人们很自然地认为那是一场较量,而较量的结果最好是“我赢”。在谈判中,似乎谁说得更多、声量更大、显得更聪明、更能让别人接受其观点,谁就是赢家。

然而,这种典型的单赢思维并不可取,因为这样的谈判没有考虑到对方的需求和利益,即便侥幸赢了这一次,也可能伤及长期的合作关系。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双赢思维者把谈判看作一场合作,而非较量,相信双方可以兼顾共同利益。如图2-5所示。

图2-5

追求双赢的谈判是高度互动的沟通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谈判双方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着眼于共同利益,追求双赢的结果和长远的合作关系。

现象6:听不得不同意见

分歧往往是沟通的一大障碍。在谈话时,人们常常抱着一种无意识的期待,那就是对方要同意我的看法。当观点出现分歧时,谈话的气氛立即变得紧张,沟通者如临大敌,误以为对方提出不同的意见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然而,人们忘记了沟通的初衷和意义就在于联结开明的头脑,充分交换意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因此,我们需要更新对分歧的认知。过去,我们可能将分歧看成沟通不和谐的原因,我们厌恶差异。从现在起,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头脑,欢迎不同的观点,尊重有差异的想法,甚至刻意寻找不一样的声音,因为了解有差异的观点有利于开阔视野,并且这类观点可以作为一种平衡的力量,防止我们的想法、判断和决策走向偏颇,让沟通变得更具建设性,带来超出预期的丰硕成果。如图2-6所示。

图2-6

由此,我们更新了 关于沟通的6项关键认知。

①沟通并非表面看到的简单过程,而是包括明暗两条线,会受到无意识偏见的影响。

②在沟通中,关系管理大于技巧管理。

③聆听比表达更重要。

④沟通的本质是相互影响而不是单向地去影响别人。

⑤沟通应追求双赢而不是单赢。

⑥有分歧才有更大的沟通收获。

认识无偏见沟通 [1]

基于对沟通的本质、无意识偏见的干扰以及沟通要素的新认知,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更深入的问题,那就是在人们沟通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沟通实践能回归沟通的本质,减少无意识偏见的干扰,突破沟通的困境,带来前所未有的成效。

沿着这样的思路不断探寻,沟通的“庐山真面目”终于浮出水面——在沟通时,人们实际上参与着两项活动,一是有意识的人际互动,二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高质量的沟通取决于人们对这两项活动的妥善管理,即自我管理和关系管理:通过自我管理减少内在的心理干扰,包括去除偏见对沟通的影响,防止错误思维左右决策,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谦逊的心态;通过倾听、回应、表达、尊重差异等关系管理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通连”,促进有效的人际互动。这就是实现高质量沟通的突破性方法——无偏见沟通。

无偏见沟通,即在沟通的全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管理与关系管理,减少无意识偏见的干扰,建立深层次的“人际通连”,展开基于事实的思考与探讨,达成开放的共识,带来高质量的相互影响。

无偏见沟通是基于心理学的一整套开创性的沟通解决方案,指明了无意识偏见对人际沟通的干扰,提出在沟通的全过程(沟通前、沟通中、沟通后)中进行自我管理(向内看)和关系管理(向外看),揭示了良好的沟通是相互影响的本质,明确了高质量沟通的7项原则,并且提供了无偏见沟通的理论、方法、工具,以及实践无偏见沟通的7个具体步骤(如图2-7所示)。

在传统管理中,人们多采用告知或命令的单向沟通方式,然而这样的方式越来越行不通。“告知或命令的好处是,除了方便快捷,还给予发号施令者尽在掌控的感觉,但这是一个谬论。发号施令者让他的下属沮丧并失去内驱力,但下属不敢表现出来或提供反馈,因为他们反正不会被听到。结果是,当发号施令者在的时候,他们表示屈从,但对方一转身,他们的表现就会不同,怨声载道、消极怠工,甚至蓄意破坏。发号施令者根本就没有处于掌控地位,他们是在自欺欺人。”

图2-7

无偏见沟通区别于传统管理中的告知或命令的单向沟通方式,展现了谦逊、包容的领导风格,重视平等的交流,关注倾听,尊重差异,从而有效激发人们的内驱力与责任感,促成工作伙伴之间的包容和理解,有助于人们建立积极有意义的协作关系,达成开放双赢的共识,共创最大化的沟通成果。

无偏见沟通者通过提高对自身偏见的觉察,对自我和人际关系的管理,排除沟通的隐形障碍,能够有效突破人际沟通的困境,实现高效的人际协作,获得前所未有的高质量沟通体验。

需要提示的是,由于人类大脑的特性,人们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偏见。无偏见沟通提倡的理念是尽可能减少那些正在干扰沟通、危害协作的偏见。随着不断地实践无偏见沟通,你会发现,哪怕只是减少一点点的偏见,都足以给人际沟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协作关系迈进不同于以往的新局面。

无偏见沟通带来的价值

1.突破人际沟通困境

在工作领域,沟通几乎是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要求具备的关键能力。然而,真实工作场景中的人际沟通并非总是顺利的,未必让人感到轻松,甚至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蛮有压力的事。无论工作经验的多寡,人们往往都会为如何沟通而伤脑筋,为失败的沟通买单,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沟通困境。

多年前,我与一家跨国组织的中国区董事长见面会谈。当天,我准时如约而至,对方却足足迟到了半个小时。后来的谈话非常愉快,在谈话结束之前,董事长解释道:“我们这里的人才背景非常多元,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沟通起来特别成问题,很简单的事情都能变得非常复杂,沟通起来完全不在一个频道,部门之间常常发生不愉快的事,搞得我每天还要给他们‘当裁判’。不瞒你说,我刚才就是因为协调两个部门的矛盾耽误了时间才迟到的。”

通常来说,能跻身组织一把手的管理人士都堪称沟通高手,他们被请来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使命之一就是做好沟通。换言之,沟通是他们的“主业”,大概要占据其70%甚至更多的工作时间,他们要达到的几乎所有工作目标都需要经由沟通来实现,包括整合内外部的资源,凝聚人心和智慧,带领全员排除万难实现战略目标。然而,即便是这些站在几千人面前出口成章的沟通高手,也会遇到上述棘手的沟通问题,也有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

类似的困境,带领大小团队的中高层管理者也会遇到。大环境的变化、外部竞争的加剧、内部经营管理的挑战、“五代同堂”的员工队伍,所有这些都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复杂的环境中吸引人才,留住团队,激励人心,交付结果。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员工素质往往参差不齐,个性和风格千差万别。在这种前提下,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让大家步调一致,上下同欲形成合力,达到团队预期的目标,这样的难题常常让管理者夜不能寐。相对而言,高绩效员工比较容易沟通,他们积极向上,自我驱动,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沟通过就能做到位,甚至会超出预期交付;而那些低绩效的员工工作态度消极,“躺平”“摸鱼”、牢骚满腹,往往最难沟通,有时一件小事反复沟通后仍执行不到位,这实在令人沮丧。在某些时刻,他们不得不向这些员工宣布“坏消息”,给予负面的绩效反馈,这也是让管理者头痛的典型沟通场景。

此外,在职场中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专业能力优秀,个人业绩出色,组织有意提拔他们承担更重要的工作,他们却表现出“对升职不感兴趣”。在他们的心目中,升职意味着要与更多的人打交道,要分配更多的时间在沟通上,但与人沟通原本就不是他们喜欢的一件事,也不是他们擅长的。在沟通方面,他们认为自己“不行”,对沟通抱着避之不及的态度。比起与人打交道,他们更喜欢做专业的事,宁愿一直做“个人贡献者”,也不愿意成为管理者。于是,沟通俨然成为一只“拦路虎”,让这些高潜力的人才“不思进取”,在职业发展机会面前却步。

对于职场的年轻人来说,他们面临的沟通难题一方面多与技能有关,最突出的是“不会说”,包括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方式)、何时说(时机),同时也存在着“不会听”“不会问”“不敢说”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沟通也存在着诸多困惑。

比如,沟通技能固然重要,然而,在自身沟通技能不变的前提下,沟通的结果往往“因人而异”。比如,与某个同事沟通不顺、话不投机,但与其他同事沟通则非常顺畅;与A领导不同频、无法沟通,但是与B领导则不存在沟通问题;与同龄人沟通无阻,但与资深前辈或高层领导沟通时不能自信表达;与同部门的伙伴“好说话”,但与其他部门的同事动辄“一言不合”;与本地同事什么事都能说清楚,与外国同事却怎么也说不通。总而言之,似乎人不对,事情就沟通不好;人对了,无须多言,问题就能得以解决。

有些情况下,沟通之所以不畅是由于之前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人们希望弥补关系重启沟通。但是不知为什么,只要对方一开口讲话,心中就按捺不住不平之气,立刻想起陈年的旧账,导致情绪失控、失去理智,最后非但没解决问题,还让关系恶化。

最令人沮丧的情形,莫过于就一件事已经沟通无数次了,以为已经沟通得不能再充分了,但事后的结果表明沟通完全无效,事情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凡此种种,都是人们在工作领域常常面临的沟通困境。

深入研究这些真实的困境,无偏见沟通发现了一个影响沟通成败的秘密,那就是在沟通者的内心深处有一扇隐秘的“信任之门”(如图2-8所示),这扇门的开合决定了人际关系是否通连,而“人际通连”正是高质量沟通的前提。

图2-8 信任之门

“信任之门”犹如“人际通连”的开关。有效的沟通有赖于彼此全面敞开“信任之门”,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在关系上建立“人际通连”,“沟通之渠”才能得以贯通。在此基础上,信息、思想和情感才能经由“沟通之渠”充分流动起来,真正的沟通才能得以实现(如图2-9所示)。

图2-9 信任之门与沟通之渠

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信任之门”一直在发挥其作用,它一般呈三种状态。

全开:信任程度高,人际关系通连,沟通意愿高,沟通效果佳。

半开:信任程度中等,人际关系半通连,沟通意愿中等,沟通效果中等。

关闭:信任程度低,人际关系不通连,沟通意愿低,沟通低效或无效。

在人们进行沟通的时候,“信任之门”并不会轻易敞开。人与人之间往往存在两种不信任的情况:一是不信任对方这个人,处于戒备提防的状态;另一种情况是虽然信任对方这个人,但不信任能就特定的话题与之顺畅沟通。当“信任之门”被关闭,再好的言辞也会被挡在门外,无法产生任何影响,再好的沟通技能也是枉然。这样的沟通,即便做过再多次,也始终无效。

那么,哪些因素会让人们内心的“信任之门”关闭,或者开放后又关闭呢?下面是一些主要的因素。

· 偏见(偏离客观事实的见解,包括偏颇的认知、固定的印象、过度的概括、主观的猜测、随意的评判和限制性的假设)。

· 选择性倾听(在倾听时过滤掉不喜欢或不感兴趣的内容)。

· 消极回应(主观评判、指责抱怨、急于防卫、好为人师、情绪冲动)。

· 无回应(忙于其他的事情没有倾听、未予回应)。

· 草率误判(“一拍脑袋”快速判断,不假思索草率决定)。

· 认知负担(表达冗长无序、逻辑不清,让人抓不住重点)。

· 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排斥差异,听不得不同意见)。

· 自大自我(自以为尊,自我中心,单赢思维)。

因此,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力气应当用来敲开对方的“信任之门”,贯通“沟通之渠”,而不是自顾自地侃侃而谈。

在沟通的过程中,以下7个要素能够帮助你赢得信任,让对方内心的“信任之门”为你敞开。

· 开明的头脑,而非封闭的思想。

· 完整的输入,而非选择性的倾听。

· 双向的交流,而非单向的说服。

· 客观的判断,而非主观的臆测。

· 清晰的输出,而非长篇赘述。

· 开放的共识,而非单赢的思维。

· 谦逊的省思,而非自以为是。

上述7个要素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也是无偏见沟通的7项原则,每一项原则都有助于让“信任之门”保持敞开,让人际关系保持“通连”,让高质量的沟通得以实现。

遵循7项原则,无偏见沟通可以帮助个体突破以下常见的工作沟通困难情境。

· 看不惯对方却不得不打交道。

· 此前的沟通不顺畅形成积怨。

· 不喜欢对方,不愿意听对方讲话。

· 与年长的领导/同事有代沟。

· 与年轻的小伙伴格格不入。

· 与大人物(权威人士/领导/资深人士)沟通时不自信。

· 精心准备了措辞,对方却没有听。

· 沟通良久,对方却不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 沟通中未收到对方积极的反馈与认可。

· 对方有问题(情绪不稳定、顽固、爱抬杠)导致无法沟通。

· 跨部门利益冲突/优先级不一致,工作协调/谈判充满火药味。

· 跨文化沟通遭遇各种困境。

2.提升团队协作效能

除了帮助个人突破棘手的沟通困境,无偏见沟通还能从整体上提升团队协作的效能。

一支团队如何达到最佳的绩效水平?这取决于团队的能力。然而,团队的能力不是所有成员能力加起来的总和,它取决于团队成员协作的有效性。

在《高绩效教练》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绩效公式,即绩效等于潜力减去干扰。

P(绩效)=p(潜力)- i(干扰)

只有当团队成员的潜力被发挥到极致,内外部的干扰因素被降至最低时,才能达到最佳的团队绩效水平。

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无意识偏见就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干扰因素,包括无意识的好恶、评判、自我服务、自我设限等。这些因素阻止人们正确感知周围的人和事,影响人际沟通的态度,破坏团队协作的质量,限制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干扰人们对事情的判断乃至关键的决策,进而影响团队的协作和整体绩效水平。

试想一下,如果团队成员在上班时头脑中充满对彼此的偏见(如图2-10所示)却没有觉察,那么团队的氛围会是什么样?成员之间的关系会怎么样?他们能好好沟通吗?他们能通力协作达到工作目标吗?

人与人之间的偏见,是人际误解、关系不合、指责抱怨乃至矛盾冲突的开始,也是团队和组织走向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协作不畅、绩效低下的深层次原因。充斥着偏见的团队往往有如下表现。

图2-10 团队成员头脑中的偏见

· 团队成员厚此薄彼,互相看不上、看不惯、合不来。

· 成员之间互相排斥、排挤甚至出现摩擦和冲突。

· 成员之间互相指责抱怨,一些人感到愤怒和被孤立。

· 出现“孤岛”、部门墙、小团体等现象,各自为政,内耗严重。

· 人才队伍同质化严重,多样性不足,创新力不足。

· 成员缺乏归属感,工作体验不佳,离职率高。

· 沟通受阻,人际协作不畅,团队绩效目标难以达到。

“有大量的数据表明偏见和绩效之间存在相关性。减少偏见可以帮助你的团队和组织取得更好的结果。事实就是如此。”

无偏见沟通致力于减少偏见对人际协作的影响,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之门”完全敞开,通过全面的倾听让团队成员彼此理解、互相激发,通过尊重差异允许人们发出不同的声音,贡献多样性的观点,让团队能够集众人之智变得更加“聪明”,让决策充分考虑不同的视角从而更加审慎。

无偏见沟通带来的是信息的同步、思想的共识、情感的互动、关系的促进。因为“人”通连了,所沟通的“事”自然容易得到解决。

无偏见沟通有助于塑造包容、平等的团队文化,这样的文化如春风化雨,让拥有不同背景、风格各异的团队成员都能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所有人充分发挥其潜力,排除干扰因素,达到最佳的绩效水平;同时,高质量的沟通能让个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使团队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协作网络,上下同欲,有效提升团队协作的效能,如图2-11所示。

图2-11 团队中的无偏见沟通

[1] 无偏见沟通 © 已申请版权。 IpeHtfI9sfb06b0Sxu10r6P/j25Ukv1FyXrPPLJN+nD3sn1kleMdrS5hr2lKb2k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