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很荣幸担任鲍迈斯特教授《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这本书的译者。我是梅凌婕,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也是本书作者的学生。

这本书的成稿来自教授在昆士兰大学开设的一个自我主题的“4481”心理学研讨会。研讨会开始后不久就因为新冠疫情影响转为线上课。研讨会期间,他把自己撰写的材料陆续发给我阅读。从第1章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极力劝说他应该把这些文字整理出版。毕竟,在讨论自我这个主题上,没有哪位心理学家比他更合适,这将会是自我心理学领域教科书一样的存在。他听取了我的建议,英文版得以在2022年年中出版。我毕业回到国内,又找到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伙伴,几经周折拿到了版权,非常开心这本书将在2024年与大家见面。

“自我”,或者说“我是谁”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和大众非常关注的主题。在我毕业后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四年里,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梅老师,可不可以给我评估一下,我是什么样的人”。在愈加不确定的社会环境里,类似的需求也不断以“生涯规划师”“婚恋咨询师”等名目繁多的头衔的形式反映出来。似乎比起自我的判断,大家更相信一个第三方的专家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什么工作,以及想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客观来说,第三方的专家如果有很好的洞察力和行业经验,确实能够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反馈。但心理学的整合视角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这本书为什么值得我们每个人阅读。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了解到文化对自我的影响,被人喜爱与被人信任的差异,还有人类自我与动物自我的区别。就像书里提到的那样,我们的自我就像著名的忒修斯之船:这艘船由船板组成,随着时光流转,有的船板老去了,有的船板留下,最后,每一片船板都被替换过了,但所有人仍然叫它“忒修斯之船”。就像我们会在不同的阶段去不同的学校,从事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人恋爱一样。我们的生活城市变化了,社交圈子变化了,但我们还是拥有同样的名字,拥有我们的自我。

在过去的几年,我们的自我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如果西方自我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从强调自我实现慢慢向现实主义靠近的话,那么我们恰恰相反,每个人都开始重新看到自己真实的需求、真实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生活应尽的责任。这些变化体现在大众媒体的情绪变化上,大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情绪,反抗内卷。在父母的教育理念变化上,这体现为父母开始注重对孩子心理和个性的关注。

大家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着重留意以下几个关键认知。

(1)自我是灵活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反馈,有的老板很认可你的工作能力,有的老板却对你冷眼相待。演员的职业生涯起伏不定,有可能十年八年都在演龙套角色,也有可能凭借一部剧就人尽皆知。这些不同的外界变化都在不断重塑我们的自我。

自我的灵活性视角会赋予我们很多新的力量与启发,我们常说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其实也就是“明天,又是新的自我”。在阅读这本书时,你可以回忆你是如何从一个襁褓中的小孩,慢慢成长为今天的自己。以前我们只能依赖自己的父母,来喂养和照顾自己,慢慢地通过教育,通过工作,我们有了朋友,有了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我们在经济和精神上独立,之后还会有婚姻、家庭和孩子。每一个我们独立创造的部分,都见证着自我的强大与神奇。

(2)自我是一种自然问题的文化解决方案

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寻找激情与天赋的读者,可能在阅读本书时会有些失望。和动物相比,人类自我所能实现的独特功能,如进行道德判断、自省等,其他所有物种都无法实现。为什么只有我们进化出了这样的自我呢?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所有物种都背负了生存和繁衍的使命,人类也不例外。东亚国家从小教孩子有礼貌、守秩序,西方国家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就具有了不同的特性,但都是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生存和繁衍。

一个健康发展的自我,意味着可以处理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与家人维持好的关系,并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德尔斐的神庙上,“认识你自己”不再意味着我们脱离现实来进行自我探索,而意味着寻找我们在社会上的位置,以及我们能为社会贡献的价值。

这个洞察是非常真实而本质的。年轻人往往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寄希望于旅行和享乐来寻找所谓的“人生意义”,然后不断地碰壁和失望。但所有成年人都知道,人生意义来自不断地创造,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意义感会自然而然形成。社会给大家提供的选择就像是一个自助餐,菜品和种类已经呈现出来了,重要的是你的选择,而不是抱怨有某道菜但没有另一道,或者吃到某道菜需要付出过多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揭示了自我实现的深层含义——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重合的那部分,并不断重复与放大。

(3)自我的统一性

我们的自我从诞生开始,就不断为统一性和自洽而奋斗。虽然每个人的自我都只存在于自己身上,但是常常面对着内部或外部的冲突,绝大多数的情绪问题也由此产生。自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自我知识、执行功能和关系自我。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一个统一的自我。

我们用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心理议题作例子,比如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如果能顺利地达到统一,那么父母和儿女能够形成一致的力量,子女认可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能够看到父母给自己身上的优点与缺点带来的影响,甚至可以在父母年岁增长时反哺新的知识和技术发展。但一旦这样的统一没有达成,双方就会长期处于相互不满意的状态,或者为彼此的生活焦虑担心,反而对关系造成了压力。自我认知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取得外界认知与自我认知的一致性,我们才能真正完成自我的统一,获得自洽与松弛的生活。

现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自我议题愈加重要。我们是否拥有真实的自我?如何面对自我与社会的融入冲突?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在多大程度上有误解,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准确的?这些话题你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你还可以在本书中找到鲍迈斯特教授的很多人生智慧和研究结果。和以往与自我相关的心理学书相比,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让你可以厘清在自我的领域里,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什么理论是对你的生活有帮助的,而什么又是“无源之水”与“海市蜃楼”。我能担任这本书的译者,教授和我都非常高兴。我也希望这本书给对心理学、哲学和自我认知感兴趣的伙伴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最后,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各位编辑,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他们的专业、坚持与付出,我作为心理学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ySO9fBtccWCDYFhMOOHAAppASvno4ki8sCz+HxjS72sqwhQ1CpLuSTRb3RdFwa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