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9章
自我的基础:道德声誉

道德是自我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心理学界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这一点,但这一点千真万确。道德是一套用来定义各种行为是好是坏的规则和标准。从根本上说,自我是一个道德主体。自我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做出行为选择,同时确保它们在道德上合乎情理。落得自私或不诚实的名声,对你未来的社会发展有害,所以你在选择要怎么做时,有必要遵守这些规则。当有什么东西诱惑你自私或冲动行事时,道德通常显得最为重要,一个人的声誉取决于他能否抵制这些诱惑。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在行动之前,让完整的自我审视可能发生的行为。因此,道德可以帮助自我实现跨时间的统一性。

道德与合作

关于什么是好或什么是坏的简单观念,可以追溯到进化过程的早期:动物在做对生命有益的事时感觉良好(比如进食和交配),而在生命受到危害时感觉糟糕(比如遭遇危险、严寒、饥饿、中毒)。但是道德界定好与坏的标准远不止自我得到的物质利益,有时甚至与直接物质利益背道而驰。

我们可以将社会看作庞大的合作系统。通过合作,人们能实现个体无法实现的目标。人类用道德来促进合作。事实上,道德自我始于合作,托马塞洛的《人类道德自然史》( Natural History of Morality )(2016)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我曾经像许多学者那样,随意地将宗教与道德联系在一起。许多宗教会强制执行道德准则。一天,我得到机会,与一群刚出版了关于道德的重要著作(Norenzayan et al,2016)的研究人员谈论道德的出现。我问了他们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宗教和道德,哪一个先出现?我想弄清楚其中谁派生于谁。

他们的回答令我吃惊。他们说,宗教和道德都存在于已知最早的社会中,但它们彼此独立。因此,历史上两者的变化并不是我想的那样——不是宗教衍生出了道德,也不是道德衍生出了宗教。相反,这两种力量不断结合:宗教为道德规则提供了背景和理论基础,道德则成为精神成长的重要手段。

这使我逐渐认识到,宗教和道德有截然不同的心理起源。具体来说, 人们发明了宗教,而发现了道德 (如果你相信存在一个真正的宗教,那么它可以被排除到这里的分析之外,但是我的观点仍然适用于所有其他宗教)。发明意味着创造新的东西,而发现意味着找到已经存在的东西。人们发明宗教观点是为了解释生命中的奥秘,比如宇宙是如何起源的,以及各种各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相比之下,当我们的祖先利用他们新进化出来的合作能力进入合作型社会时,道德原则就被发现了。

就目前而言,关键的一点是,道德源自那些能使社会系统蓬勃发展,使社会成员拥有的资源可以维持和增加人口的东西。犹太-基督教“十诫”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帮助社会系统更好地运作的道德规则。想象一下一个奉行相反规则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觉得撒谎、欺骗、偷窃、谋杀等都是道德义务。这真是一场灾难。

事实上,近几年的研究已经发现,分散在世界各地的60个不同社会,其奉行的道德规则有大量相似之处(Curry et al.,2019)。互惠互利,服从上级的命令,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不偷窃他人的财产,支持团队,公平分配资源,以及类似的规则——基本上无处不在。为什么每个地方都有同样的规则?因为当人们遵循这些规则时,社会运转得更好。正如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这些规则能促进合作,而社会本质上就是为实现集体利益而进行的大规模合作。

上述所有内容都非常符合上一章中提出的观点,即人类自我的进化是为了使群体运作得更好。人类自我的特性正是基于那些能使群体走向繁荣,使群体成员生存和繁衍的东西。道德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当人们能做到互相支持、服从权威、互惠互利、照顾家人等时,群体运转得最好。人类自我的道德维度要以那些能使人类群体蓬勃发展的东西为基础。

竞争与合作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Tomasello,2016,2018)。大多数动物都会参与某种形式的竞争,竞争可以追溯到进化过程早期。但是动物参与竞争不需要复杂的自我意识,当然也不需要什么道德。相比之下,合作要复杂得多,并给自我意识的进化带来了压力。换句话说,要进行合作,大脑的硬件必须比只参与竞争所需要的更加复杂才行。几乎所有群居动物和许多独居动物都要竞争。但是人类可以合作,从而以其他动物无法想象的方式行动。自我意识是合作对人类而言可行的其中一个因素。

合作通常需要人们彼此信任:每个人都做出牺牲或努力,让自己易为他人所用。当合作成为生存的首选策略时,就有必要诱使他人与你合作。如果你背叛了他人,很快你就会找不到合作者,然后陷入困境,甚至有挨饿的危险。生活在合作性的社交网络中,你需要关注别人是如何看待你的。要充当一个可信且可靠的合作者,你需要维持良好的声誉。也就是说,当你很想独吞大家在合作采集行动中收获的所有水果时,你需要阻止自己这么做。仅仅知道有那么一条反对自私行事的道德准则,并不足以使你成功阻止自己。你能阻止自己,是因为你意识到自私、贪婪的行为从长远来看对你不利,尽管它能立即给你带来好处。

向合作迈出的这关键的一步,使自我的更多特征得以发挥作用。合作性的自我需要具备公我意识(即知道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和跨时间的延展性。它还必须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做最符合长远利益的事情,而不是追求立即获得收益。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进化尚不完善,即便人类也是如此。人们有时不理解或不关心别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而且他们确实屈服于短期收益,付出了长期的代价。但他们远比与其他动物更善于进行符合道德的合作。

大多数猿类并不真正合作,所以它们几乎或完全没有道德意识。有的研究人员会强调某些案例,试图证明一些猴子具有基本的道德意识:当一只猴子的待遇比其他猴子更好时,其他猴子会表示抗议。但是,这些案例模棱两可,或许只能反映猴子们的期望受挫,继而感到沮丧,正如后续研究所表明的那样(Tomasello,2016)。即使它们能在情况对它们不利的时候从不公平这一角度思考问题,但道德意识的另一半依然是缺失的:它们不会为对自己有利的不公平现象而感到烦恼。人类则不同,当其他人理应得到同样的奖励或待遇,但自己得到的比他们更多时,许多人会感到内疚(如“幸存者内疚”;Brockner et al.,1985;Lifton,1967)。如果动物的确具备某种公平意识,这种意识应该只与它们如何能得到更多东西有关。这是一种自私的公平观念,而非道德观念。不过很可能连自私的公平观念也不是。

根据托马塞洛的说法,一些猿类的身上表现出了真正的道德意识的重要征兆。这与它们的另一项重要合作活动有关:战斗。他解释说,两只黑猩猩可以结成联盟一起战斗,打败体形更大的黑猩猩,如果一对一战斗,它们则必然不是其对手。如果形成了这样的战斗伙伴关系,那么每个伙伴都能从对方得到的好处中获得利益。这是向道德迈进的一大步,因为一只黑猩猩会关心另一只黑猩猩。黑猩猩甚至会给它的伙伴一些食物,特别是当伙伴受了伤,不能像平时一样照顾自己的时候。很少有动物会把食物分给与自己无关的其他成年动物,但是黑猩猩似乎明白,如果与它同盟的伙伴无法康复,它自己的情况也会变得更糟。

尽管如此,人类和其他猿类之间还有一个巨大的区别,那就是人类拥有共同工作和分享所得的能力。记住,人类进化出了小群体生活的模式。现代化大城市的居民可能会时不时地欺骗或背叛某人,尤其是陌生人。但是在一个小群体中,人们记得你做了什么。另外,至关重要的是,你需要与某人合作,而小群体能为你提供的选项很少。如果你的不道德行为导致几个人不愿意再和你合作,你可能很快就没有朋友了。更糟糕的是,人们会说闲话,所以一些自私行为甚至会让那些没有受到直接影响的人感到厌烦。他们知道你的名声如何。

因此,道德自我的构建从声誉开始。声誉不是一种私人的、内在的公平感或罪恶感,也不是“黄金法则”。务实的动物——人类意识到,他们的生存取决于别人如何看待他们,这包括基于他们过去的行为做出道德判断。你可能今天想吃东西,但你未来也需要吃东西;你今天自私行事,未来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和其他人产生关联,并使他们接受你。将道德作为行动的蓝图,他们才会接受你。

在现代社会,道德自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使系统良好运行。当人们都做好各自的工作,并能诚实、公正地对待彼此时,这个系统就能很好地运转,从而创造丰沛的资源。每个人都会分到一份蛋糕。蛋糕越大,每个人分到的那份就越大。人类的进化使群体得以更好地运作,这表明存在一个群体系统。不道德的行为会破坏这个系统,阻止它创造更多资源。例如,假币会削弱买卖双方的互信能力,甚至可能扭曲货币的价值(假币投入市场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钱追逐同样数量的货物)。如果没有信任,买家和卖家就无法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交易。

道德约束着自我

道德为你要感觉好还是糟糕提供了另一套理由——其中一些甚至与维持生命的基本动机相冲突。道德促使人们做出有利于群体而不是个体的行为。在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偷窃他人的财物都不符合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因为这会削弱拥有财产的好处。

至关重要的是,道德规则往往以牺牲自我为代价。要做到饥饿时不去偷食物,自我至少要在两个方面付出高昂代价。第一,他将无法得到他需要的食物。第二,他必须在饥饿时克服寻求食物的自然冲动——可见,为了做一个好人,他需要承担更多的心理劳作。

道德、声誉和自我

毫无疑问,道德是有代价的。你不能做所有你想做,或者能给你带来好处的事。打破“十诫”可能会给你带来快乐,因为你偷到了想要的东西,用谎言摆脱了麻烦。那么,为什么人们要依据道德行事呢?仅仅是因为害怕惩罚吗?

不是的。从长远来看,依据道德行事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它会吸引别人与你合作,帮你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

道德高尚的行为可以提高你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哈迪和范福特(Hardy & van Vugt,2006)做了一系列实验,让人们在自我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做出选择。这些选择都是道德选择:道德的主要社会目的可能是让人们行动起来,以造福群体,即使代价是牺牲短期自我利益。在实验室游戏中,人们会得到一笔钱,他们可以决定自己保留多少,为群体利益投资多少。不管他们投资多少,实验者都会拿出两倍的钱,然后平均分配给小组的三个成员。因此,对每个人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把所有的钱都投资给小组,这样每个人都能得到双倍的回报。但如果其他人拒绝投资,你就成了一个傻瓜,让其他成员富裕了起来,自己却蒙受了损失。

研究发现,利他主义可以提高一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也就是说,那些为群体做出了最大贡献(投入的钱最多)的人,最终得到了其他人的最高评价。当人们需要为后续的合作博弈选择合作伙伴时,也会优先选择他们。只要道德自我的目标是促使他人与你合作,它就会起作用。

声誉是关键的驱动因素。第一轮游戏结束后,实验者会告知人们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做了什么。这向人们表明,他们的决定会被公开,而这可能会影响声誉。一旦人们意识到别人会知道他们做出了什么决定,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善良和慷慨。

这一切都证实了这样一个观点:道德通过社会声誉来促成合作。人们知道,为了促使别人与他们合作,他们需要维持良好的声誉。以高尚的方式帮助群体是获得良好声誉的可靠途径。

因此,道德对个体自我很重要,因为社会会根据道德准则对一个人进行评判——这些评判可能会使他前途无量,也可能令他前途黯淡。许多研究探讨了人们如何进行道德判断,研究人员通常会向人们描述一些行为,并询问他们这些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对大量类似研究的一个强有力的批评是,在实践中,道德是用来评判人的,而不是用来评判孤立的行为的。

的确,我们对具体的行为进行评判,有时还会依据这些评判来惩罚那些做出令人反感的错误行为的人。但是道德判断更基础、更重要的用途是评价人们是好是坏,而不只是评价他们的具体行为。这是因为实际上重要的是预测这个人将来会做什么。这个人值得信任吗?我应该和这个人结伴冒险吗?这个人会先和我合作,再坑我吗?几乎每个人都需要寻找伙伴共赴冒险。这就是我们这个物种的本质。因此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选择最好的潜在伙伴。道德声誉是做出选择的关键基础因素。

事实上,道德在人们形成对彼此的印象的过程中起核心作用(Goodwin,Piazza,& Rozin,2014)。人们理解和评价彼此的时候,是非常看重道德品质的。道德品质水平的任何明显迹象,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对整体印象产生巨大影响,其他类型信息的影响力则没有这么大。

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而是别人如何看待他。人首先需要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他们的精神力量也致力于持续关注这一点。这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人们意识到,他们希望别人以特殊的眼光看待他们(认为他们在道德上值得信赖、诚实、可靠、无私),并会调整自己的行动来提升自己的良好声誉。由于了解一个人的公共自我至关重要,理想自我和实际的自我概念开始发展。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思考你有哪些方面令自己满意,但重要的是别人怎么看你。如果你沉迷于欺骗自己,想让自己相信你是美德的典范,而别人却认为你邪恶、自私、不值得信任,那么你恐怕会挨饿。你光辉灿烂的自我概念对你毫无帮助。认识到这一点并相应地调整你的行为非常重要。如果别人怀疑你的品德,你需要格外小心。这些印证了之前说过的:自我最重要的内在概念是良好的声誉。

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了道德声誉的重要性?一项有趣的研究比较了成年猿和人类儿童的行为(Engelmann et al.,2012)。研究人员诱导他们做一件自私、不道德的事。他们中有的这么做了,有的没有。实验随机控制是否有(同物种)成年个体在场。5岁的人类儿童会依据情况相应地调整他们的行为:别人看着的时候,他们表现得更为高尚;独处时,他们表现得更为自私。非人的猿类则没有做出任何调整。无论有没有其他同类在看,它们的自私程度都相同。

猿类和人类的差异显示,两者对道德声誉的重要性有着不同的认识。5岁,人类儿童就知道别人认为他们是好是坏很重要,所以别人在场时,他们会表现得格外好,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良好声誉。其他猿类要么不理解这一点,要么不在乎。它们不会为了拥有良好的道德声誉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至少在这个重要方面,人类的自我意识已经远超于我们的动物近亲。

可见,道德声誉整合了自我的三个主要方面(之后的章节会对它们进行具体讨论):自我知识、执行功能和关系自我。声誉的重要性,也就是自我在别人心目中形象的重要性,与人际关系方面有关;持续地更新和维护自我观念(即便只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心理记录,与自我知识方面有关;行为的周期性调整,包括决策和自我调节,与执行自我方面有关。

我最乐观的猜测是,人类拥有道德,是为了帮自己解决如何在基于合作的社会中行动的问题(毕竟,我们不仅要解释道德规则从何而来,而且要解释为什么人们一旦了解到这些规则,就会选择遵守)。试想一下早期人类遭遇的困境。每个人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取决于自己能否吸引伙伴展开合作,而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又取决于其他人如何评价自己过去的行为。有些人私下可能很自私,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认识到,维持积极的道德声誉很有必要。不过该怎么做呢?道德提供了为获得良好声誉(并在此基础上确保人们源源不断地成为自己潜在的合作伙伴)而行动的蓝图。进化使人类开始遵守规则,这些规则有时会要求他们违背自身的直接利益,比如不夺走弱者的食物,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然而,这些规则指明了长远来看推进个人自利目标的方式。

道德与时间

尤金·卡鲁索(Eugene Caruso;2010)对道德和时间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首先指出人们通常认为道德规则是不变的。一个行为昨天被认为不道德,明天就同样是不道德的,同理,人们也假定环境没有改变。然而,他的研究发现,同样的错误行为发生在未来,会比发生在过去受到人们更多的谴责。

总的来说,人们似乎在“道德化”未来。也就是说,他们把比过去或现在更严格的道德规则应用于未来,而且更关注未来的道德。多个研究显示,对未来的思考会使人们更加激烈地谴责他人的错误行为,而不是思考现在。他们甚至呼吁未来要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施加比过去更严厉的惩罚。因此,这不仅仅是自私地希望其他人遵守规则,唯独自己被豁免的问题。当人们关注未来而不是现在的时候,他们会为自己的声誉做出更大的牺牲(Vonasch & Sja ° stad,2020),而当人们思考未来和现在时,针对自己的行为,他们会表现得更加高尚和慷慨,或者至少他们说自己会这样做。这是因为思考未来会使人们担心自己能否拥有良好的声誉。

道德是面向未来的,道德声誉是为未来构建的。

道德对自我至关重要

不仅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道德通常是优先的因素。人们还普遍认为道德是自我的本质。尼娜·施特罗明格和肖恩·尼科尔斯(Nina Strohminger & Shaun Nichols;2014,2015)的独立研究团队在一个创造性的研究项目中展现了道德极高的重要性。他们指导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实验,比如,想象一个叫吉姆的人接受了大脑移植。之后,这个人在某些方面与原来相同,在其他方面则不同,研究人员询问人们这个新的人“还是吉姆吗”。尽管这个人失去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失去了欲望,甚至失去了记忆,但人们愿意相信其自我保持不变。然而,如果丧失了道德良知,他就不再是吉姆了。许多类似的研究都表明,道德变化是最要紧的(个性排第二)。

记忆很重要,但只有一些记忆很重要——具体来讲,这些记忆关乎重要的关系,关乎其他与个人在世界中的位置高度相关的经历。人们不会认为忘记怎么做数学题、弹钢琴或骑自行车意味着自我的丧失或改变。这些发现佐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自我与一个人如何与社会产生联系有关,而不只是在存储各种有用的信息。

这个研究团队开展的进一步的研究颇具争议。他们对诸如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等脑部疾病患者的家庭进行了调查,询问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如:“你觉得你还认识这个病人吗?”“你是否觉得这个病人很陌生?”这些人同样认为,病人道德上的变化最让他们感到病人本身已经改变。尽管病人失去记忆,性格改变,出现言语障碍,越来越难以移动身体,家人们还是倾向于认为病人仍是原来那个人。但是道德上的变化——不再诚实、正直、值得信赖、慷慨、忠诚等,会使家庭成员认为自己不再了解病人。事实上,随着病情慢慢恶化,病人与家人的关系也会恶化。正是道德上的变化决定了病人与家人关系恶化的程度和速度。

因此,道德是决定你本质的关键因素。哪怕你的性格、记忆、能力发生了各种变化,其他人,不管是偶然认识的人还是亲密关系伙伴,都会继续认为你还是你自己。但是,如果你的道德特质发生了变化,这些人就会开始认为你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

在道德声誉以外

当人类社会进化为远超其他动物的社会系统时,自我的作用就扩展了。道德声誉是新扩展后的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是一个有组织的大型合作系统,作为道德主体的自我就根植于文化的需求。道德声誉会让公平合作的人获得回馈,让逃避或背叛的人受到惩罚,而对良好声誉的需要促使人们以有利于社会系统繁荣发展的方式行事。

然而,道德声誉并不是自我唯一的元素。让我们简单关注一下其他一些元素。社会拥有完成工作的系统,所以有关能力的声誉很重要。自我希望能胜任工作任务,以吸引他人与自己合作。自身的能力将对你很有帮助,但其他人认为你有能力也非常重要。如果其他人能依靠你把事情做好,他们会更愿意和你合作。事实上,尊重通常由道德和能力组成。

许多社会都有经济交换系统。金钱只有大约3000年的历史(Weatherford,1997),但是物物交换和其他形式的交换要古老得多。现代的自我必须具备经济能力,至少要能理解金钱,知道如何得到钱,以及善于适当使用钱。

社会也构建起了共享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包含对物理环境的共同理解和对社会关系的共同假设(例如,家庭如何形成,具有哪些特权)。这一体系还包括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它们通常是某种历史感、宗教感和做事的方式。自我必然与这些信息相关(Baumeister et al.,2018)。

简而言之,参与人类社会要求自我以多种方式发挥功能。它必须是一个道德主体,能维护好自己的良好声誉。它必须能胜任某些工作(其他人也认同它能胜任)。它必须是一个信息主体和经济主体。人类大脑的进化使其能管理好所有任务,而自我是这些功能的结合体。

没有自我,你就无法从人类社会中获益。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有自我”这个问题的简短答案。

本章要点

· 道德是一套用来定义各种行为是好是坏的规则和标准。

· 人类自我的道德维度要以那些能使人类群体蓬勃发展的东西为基础。

· 生活在一个合作性的社交网络中,你需要关注别人是如何看待你的。要充当一个可信且可靠的合作者,你需要维持良好的声誉。

· 道德通过社会声誉来促成合作。道德声誉是为未来构建的。

· 道德的主要社会目的可能是让人们行动起来,以造福群体,即使代价是牺牲短期的自我利益。 e7grNa7rOovLUkv9Jf3pAZRGXrs7eLT+2BDTo/fAB+kLpStE4RTuj9UEL1mDpJ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