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毒”的字源

要了解“毒”在中国传统药学中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在古代中国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追溯这个字的意涵。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字书,东汉学者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这部书展现了许慎根据汉字古义将文字系统化的努力。虽然其中对“毒”字的解释绝非其“原意”,但它提供了有用的注释,对该字作出多种解释。 [1] “毒”的核心涵义是“厚”,即“山陵之厚”。 “毒”和“厚”有相似的特征:厚重、稠密、丰茂,两个字都没有负面意涵。

除了“厚”之外,《说文解字》提供了“毒”第二个偏向负面的意涵,即到处生长的害人之草。此处仍然隐含着“厚”的意思——毒草四处蔓延,无边无际。这种茂盛的生长暗示着潜在的危险。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书中把“毒”字拆成两部分:上半部是“屮”,意为“草”;下半部是“毐”,意为“品行不端之人”(见图1.1a)。总之,“毒”指一种不受欢迎的有害野草。

“毒”不是一个单一概念,也不是只有一种写法。除了前述意涵,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毒”字,它可以追溯到汉以前(见图1.1b)。《说文解字》认为它是古“毒”字,由两部分构成:右下角的“刀”和其余部分“葍”,后者指一种恣意生长的植物,与汉代“毒”被解读为有害的野草相呼应。 刀和草有什么关系?有学者认为,“葍”字的古音和“厚”相近,它暗示身体上的疮疡,可以用刀割掉。 [2] 虽然在古代文献资料中“毒”与治疗疮疡有关,但没有证据表明它直接涉及外科手术。事实上,由“刀”和“葍”构成的“毒”字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毒”是一把涂抹了有毒植物汁液的刀,在狩猎或战争中可以成为致命武器。这可能是毒药在古代乃至更早时期的一个重要用途。 [3]

虽然《说文解字》是关于字源的重要文献,但它对“毒”的诠释受到了许慎的思维框架与政治抱负的影响。 [4] 我们能否在汉代文本之外找到“毒”的其他意涵?6世纪的一部字书《玉篇》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它保存了一个罕见的“毒”字的变体(见图1.1c), 该字脱胎于“毒”的甲骨文字形(见图1.1d)。有趣的是,这两个字都把“毒”和动物相连:上部分象征一只脚,下部分是一条蛇,二者相结合意味着脚踩在有毒的动物上。因此,“毒”在古代也可以指向自然界中的危险动物造成的威胁。

图1.1 古代中国的“毒”字。a、b二字出自《说文解字》,c字出自《玉篇》,d为甲骨文。

总而言之,根据字源分析,“毒”在古代中国至少有三个不同意涵。汉代以前,它可能指用毒药制造的武器或有害动物的威胁。在这些早期的文字中,“毒”缺乏正面意涵。然而在汉代,“毒”字有了“厚”的意思,指厚重、浓密、恣意生长。它的负面意涵仍然存在,但这一新的释义表明“毒”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其意涵变得更具两面性。此外,《说文解字》明确地把“毒”与草联系在一起,暗示了当时草木知识的迅速发展。有启发意义的是,“药”字也包含了部首“艸”,《说文解字》曰:“药,治病艸。” 因为中国传统药学不只包含草药,所以“药”的定义中对草的关注进一步暗示了汉代草药知识的发展。 OJKfCAuUGgTL1rk9WMnAwU6PTKtPD8cC/+OBwARbNaJHKJc5N3oJE4KTgbFx9u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