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灵芝是祥瑞的象征。东汉文学家张衡在《西京赋》中吟咏道:“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三国学者薛综注解说:“石菌、灵芝,皆海中神山所有神草名,仙之所食者。浸,濯也。重涯,池边也。朱柯,芝草茎赤色也。”
不过,古人日常生活中的“灵芝”却并非“海中神山所有神草”,而是菌类植物的一种,也叫“木灵芝”,中医入药,有滋补作用。这种“灵芝”共有六种颜色。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分为六种:
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龙芝,生山谷;
赤芝,味苦平,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生山谷;
黄芝,味甘平,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生山谷;
白芝,味辛平,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生山谷;
黑芝,味咸平,主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玄芝,生山谷;
紫芝,味甘温,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木芝,生山谷。
六种颜色的“灵芝”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怪不得古人称之为“神草”。
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别录》曰:“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其实“灵芝”并非只有这六种,还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之分,仅草芝就有“百二十种”,各有各的奇妙之处。比如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状似鸟兽,色无常彩,多似山水苍玉,亦如鲜明水晶”;又如七明九光芝“生于临水石崖之间,状如盘碗,有茎蒂连缀之,此芝有七孔者名七明,九孔者名九光,夜见其光,食至七枚,七孔洞彻,一名萤火芝”。
这些神奇的“灵芝”,可惜今日都见不到了。
《餐芝图》,明代陈洪绶绘,绢本设色,天津博物馆藏。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诸暨枫桥(今浙江绍兴)人。字章侯,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自幼师从蓝瑛。家贫性傲,恣意豪纵,不拘礼法,人称狂士。擅花鸟、山水,人物尤精妙,与北方人物画家崔子忠齐名,时称“南陈北崔”。明亡为僧,后还俗,混迹市井间,以卖画为生。
此图绘一高古之士盘膝坐在太湖石前,一手抚琴柄,一手握灵芝餐食。身后湖石玲珑,案几上器皿古雅。前面的僮子还在专心烹煮更多的灵芝。陈洪绶笔下人物大多面目奇古,躯干伟岸,衣纹圆劲,造型夸张乃至变形,线条有金石味,设色古雅,个性极为鲜明。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清张庚《国朝画征录》)。画中高士所餐灵芝色泽淡红偏紫,应为“紫芝”。能以大量灵芝为食,估计会令很多人艳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