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头鹿撞”这句使用率极高的日常俗语有很多相近的说法,比如小鹿心头撞、小鹿乱撞等各种不同的组合,用来比喻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不过最常用的场合还是形容男女恋爱时的心情。
人们时常将这句俗语挂在嘴上,但从来没有人想一想,为什么非得用“鹿”来作比喻呢?原来,这跟古人观察到的鹿的习性有关。
李时珍《本草纲目》引《抱朴子》曰:“南山多鹿,每一雄游,牝百数至。”李时珍自己则写道:“鹿性淫,一牡常交数牝,谓之聚麀。”古人称雄性的鸟兽为“牡”,称雌性的鸟兽为“牝(pìn)”,“麀(yōu)”即为牝鹿。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虎荟》一书中描写鹿群和老虎相遇时的情景更是生动:“山中人言:凡鹿群出,则十数老雄当先,众雌从中行,又十数雄殿之,其行止一视在前之雄竖尾所向。一遇虎,则当先者皆挺其角当之,以俟众雌逸去,然后去。虎亦瞪视,无如之何。”
其实,并非如同李时珍总结的“鹿性淫”,鹿群的生殖繁衍就像很多动物一样,一个鹿群有一个最为强悍的霸主,到了繁殖季节,这个霸主要接受其他公鹿的挑战,逐个用角决斗。如果打败了所有挑战的公鹿,那么来年还是霸主;如果被打败了,那么新的霸主就将统治鹿群。所谓“一牡常交数牝”,不过是鹿群中公鹿霸主的特权而已。
《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谋坟地阴险产逆 蹈春阳妖艳生奸》,其中描写开封府的一个小官儿王庆去春游,撞见了权臣童贯的侄女娇秀,娇秀长得十分标致,“王庆看到好处,不觉心头鹿撞,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这里使用的“心头鹿撞”一词才最符合其本意。所谓“鹿性淫”当然是指公鹿,鹿群的霸主可以坐拥后宫,古人因此将男子蓦然撞见美女时又惊又喜、立刻就想据为己有的心情用公鹿之性淫来加以形容,正像王庆蓦然撞见娇秀时的情景一样,因此“心头鹿撞”这句俗语原本只能用在男人身上。
后人早已不解为何用鹿来作比喻,加上鹿是非常和善的动物,因此才将这句俗语亲昵化,从而出现了“小鹿心头撞”这样的变体。清人翟灏所著《通俗编》中写道:“《稗编》:梁武帝相貌威严,侯景入见,出曰:‘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引用的虽是南北朝故事,但其实是清代人的理解。侯景见梁武帝心中害怕,“若小鹿之触吾心头”的比喻不伦不类。今天把恋爱中的男女一见到对方的心情一概描述为“心头鹿撞”,也和侯景的误用一模一样。
《丹枫呦鹿图》,五代佚名绘,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色彩浓艳的立轴描绘了鹿群嬉游憩息在斑斓的秋日枫林中。为首的是一长角雄鹿,正昂首远望,似警觉了什么,其余母鹿、幼鹿或立或卧,均作举首竖耳聆听状,虽有所警觉却也并不慌乱,意态十分生动。画中秋林层次丰富,变化妍丽,白、黄、赭、朱、绿等色彩几乎遍布满幅,色调绚丽古艳,极富装饰意味。整幅作品的韵味相当独特,明显带有异域风格。
题中“呦鹿”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是周王宴会群臣宾客的乐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全诗三章,皆以鹿鸣起兴,调子十分欢悦,群鹿在山谷中相鸣相呼、嬉戏觅食的情景如在目前。画中雄鹿显然是领头者,母鹿和小鹿唯其首是瞻,设若风吹草动,雄鹿示警,林中必瞬间呈现群鹿四散奔逸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