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界定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在“总体要求”之下的首个意见里提到,“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理论、制度发展的历史根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回答“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时代课题。而要建设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需要厘清和明晰其学理意涵、内容结构和特征属性。

一、意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始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建设打开了新思路”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概念的认识在学界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存在差异之处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实践的变革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丰富,其内涵及意义也随之不断地拓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学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同。

就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内涵及意义的认识来看,其一,强调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 在继承和发扬中科学回答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其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核的一贯性。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硬核与灵魂。其二,强调对中国教育学“基本”层面的把握和学科发展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向,是对中国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和如何发展教育等根本问题的回答” ,是“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所做出的理论判断,所倡导的理论主张,构建的理论体系” 。这里,“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断限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对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的观照与回应。其三,强调对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指“在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带有普遍性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系统认识与总结” ,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方法和基本观点对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现代化进行理性思考,进而形成反映现代教育一般规律与符合中国教育特殊规律的科学认识。

就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学之间关系的认识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学之间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关于教育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是当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构成,从整体和根本层面引导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处于思想指导地位。同时,“与教育科学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具有更强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不仅着眼于教育学一般问题的中国回答,更着眼于中国教育现实中特有的重大问题的理论判断和回答;不仅具有深刻的原理品质,还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实践特征。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乃至当代中国教育学,可以说是“魂”与“体”的关系。

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作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其意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教育论述是其核心构成;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内容,对已有的教育科学理论进行了批判、萃取和吸收,科学回答了中国教育的本质性问题,对中国教育事业发挥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也包括对国外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改造与运用、对国外教育实践的经验借鉴与反思,因而是人类文明和教育智慧的成果、结晶。

二、内容

对于一个体系开放、系统发展的理论思想,很难穷尽其涉及的所有内容,因此这里只是尝试简要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内容的集中呈现之处。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述

“要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一要深入开展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思想研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与成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利于中国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呈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思想中。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九个坚持”是其核心内涵,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指出了教育的根本作用、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保证等本质内容,深刻阐明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根本性问题、方向性问题、关键性问题等具体内容,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构建更加健全的中国特色教育科研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对教育基本问题给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回答,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教育与社会、与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体论”,自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本质大讨论”开始,陆续出现了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特殊范畴说等诸多观点,这场讨论最终导引教育改革回到“育人”的轨道上,“立德树人”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再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功能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功能”逐渐走出政治功能的单一性认识,走向了覆盖社会各方面的多样性功能,以及教育通过人的培养实现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再进一步促进人的解放的交互性功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教育功能”又增加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维。这是基于教育与社会、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的认识转变。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是创造历史和发展社会的主体,人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不断走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统一,这就摆脱、超越了西方教育理论中的抽象人性观和机械工具论。此外还包括诸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价值观(为了谁的教育)、人性观(社会属性和个体属性)、实践观(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全球观(民族的与世界的教育)” 等基本理论内容。具体展开,又至少呈现出教育哲学观(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认识论)、教育社会观、教育目的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发展观(课程观、教学观、体育观、德育观、劳动教育观、信息化)以及基础教育观、高等教育观、职业教育观、特殊教育观等方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凝练

时代进程和教育实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而总结、提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实现理论升华,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经验进行研究总结的相关论文可谓汗牛充栋,比较集中地发表在2008—2009、2018—2019两个时间段,改革开放30周年和40周年这样的关键时间节点为学界总结梳理有益经验、整理反思问题和教训提供了契机。同样地,总结性著作也陆续出版,例如:12卷本的《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10卷本的《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纪念教育改革开放40年丛书》、10卷本的《中国教育改革40年》、6卷本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学科新发展》、9卷本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丛书》,等等。这些论著不仅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还包含对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理论性梳理和提炼,详尽阐述了一些具有标识性的概念和理论,如立德树人理论、素质教育理论、“五育融合”理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理论、教育高质量发展观、“四有”好老师的教师观,等等,它们从不同层面丰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三、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发展密切相关,因而,也具有与时代相连的方向性、开放性和历史继承性等学术特征。

(一)方向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始终依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前进,依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而展开,社会主义不仅是其本质所在,也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用“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涉及教育方向的根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社会主义方向性有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性。历史进程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批判吸收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程和教育实践检验中凝练而成的;理论内涵方面,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本质,“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教育奠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和“美好人生的实现”;实践发展方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建党百年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检验和发展了党对教育的理论认识和论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保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

(二)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时代进程和教育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内容。表现为:其一,理论基础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了人类社会优秀文明的成果结晶,具有鲜明的向历史和世界开放的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的批判和扬弃中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表现出批判和扬弃的理论开放性,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其二,实践发展的开放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终坚持合理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完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不仅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开放特征;不仅要积极“引进来”,还要主动“走出去”,做到“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兼容”。

(三)自主性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新征程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要求,是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具体主要表现在:一是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凸显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二是立足中国教育实际,解决中国教育问题;三是立足中国教育经验,繁荣中国教育学术,发展中国教育理论;四是鼓励主动思考,培养教育学者的研究主体性与自觉性;五是注重原创成果,倡导开拓创新。其中具有根基意义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转化的教育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和教育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理性思辨和教育智慧,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宝贵资源,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代中国教育相协调,例如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文化的“综合观,即大教育观”“辩证观,即对立统一观”“内在观,即强调心的内在道德功能或内在自觉性” 对当下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弘扬起来,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历史继承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需要以历史继承、批判吸收、继往开来的发展性眼光进行整体观照。

一切划时代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继承性就是要“梳理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审慎地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教育观点、教育主张、教育导向等,既不恋旧,也不忘旧,批判性地汲取其中符合新时代格局的精华” 。自历史批判汲取而来的思想和理论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构成内容和发展基础。 tqS9cyrSldCXPNDNxHz4kbv4RwTKKlaqp5DrFq9dom+tkcvWCnQYEZ0QP5hGIvI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