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字的背后,是一种温暖的关怀

陈祉妍

▍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首先要向编辑说声抱歉,这篇序言拖了这么久,久到要耽误出版。其次是要道声感谢,谢谢给我机会读到这本书,还非常信任、耐心地等我把序写完。

最初收到邀约时,我以为又是一本那样的书:花团锦簇地把专业概念摆成一个拼盘,恰如其分地穿插生动诙谐的故事,既有专业性又有可读性……那样的书挺好的,只是我需要不断地抑制住内心的厌倦才能读完。因为那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世界上多了一本心理健康方面的新书,如果营销得好,估计会卖得不错。对读者来说,多了一个买书的选择也挺好,就像服装也需要更新轮回。我还揣想过一种更坏的可能性,就是看到那样一本书:把个人经历推而广之,给读者一堆充满个人偏见的建议,言之凿凿、振振有词。因为个人经历的真实性而显得很有说服力,细看之下,内容却让人皱眉。

最初翻看到本书中引用所谓“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这样一本不乏错误的仿冒版“蓝皮书”的数据时,更是让我几乎放弃了为这本书作序。

不过,当编辑认真采纳了我的反馈意见,并做出修改后,当我沉下心来阅读书中的字句时,一股惊喜涌上心头。

这本书,我是愿意细细地看下去的,就是那种不赶着时间,一边看一边联想,不想停止地看下去。想要一直看下去,不是因为有任何悬念:作者必定是已经康复了,从目录就能看到。沿着作者叙述的时间线,想要一直看下去的原因是:作者真诚而恰切地描述着自己的体验,文笔又流畅明快,所以我很想跟着他走过这一段心路历程。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时在内心与作者对话:

“是的,分享这些很有意义。”

“对,这是有用的方法。”

“其实,这么说可能不太准确。”

“哈哈,说得精辟。”

“这个比喻很妙。”

……

作者的文字有感染、调动的能力,才会让我有这样的反应。我相信,许多读者也会像我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灵感的启发和思维的乐趣。

举一些例子来说,有时候,作者概括得很准确:

“事实上,我认为我们的生活中,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太多,人才会逐渐地抑郁。”

有时候,作者体验和描绘得很细腻:

“从天台下来,楼下是一个转角,阳光从那里,刚好射到我的脸上。我转过身,它暖着我的背,送我缓缓下了楼。”

这是作者刚刚放弃从天台跳下去时的想法。这样的描述会把人带入那一刻的体验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怪乎作者后来多次推崇晒太阳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分享怎样判断自己患了抑郁症、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好起来,等等,文字的背后,是一种温暖的关怀。

今天,几乎人人都知道“抑郁症”这个词——我们的调查结果是99%的受访者听说过这个词,但是大多数人不能准确地识别抑郁症——仅有30%的教师、15%的青少年能够正确识别出书面上典型的抑郁症案例。更多的人不了解“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但这些心理疾病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熟悉的人、亲近的人,甚至我们自己身上。根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主持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分为三种亚型:抑郁症、心境恶劣和未特定型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抑郁障碍12月患病率为3.6%,其中抑郁症为2.1%。女性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于男性,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明显,得到充分治疗的不足1%。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低于抑郁症,但往往带来更大的损害。因此,让更多的人深入认识、理解抑郁症与躁郁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想,这本书会让关心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的家人、朋友、助人者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会让患者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希望,还可能让全社会对于心理疾病患者的偏见稍稍减少一点。作者活泼的文笔很适合青少年阅读,在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这本书也能发挥一份力量。今年我们与“渡过”社群合作了《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发现病耻感和就诊延误严重阻碍着青少年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当有更多的人像作者一样,讲出自己患上或者患过抑郁症,分享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并努力地好好生活下去时,那么,伤害着患者及其家人的病耻感,进而伤害着全社会的偏见也就会减少那么一点点。

作者提到“渡过”社群的创立者也是《渡过》的作者张进:

“我只想说:他的存在,证明了人即使得过抑郁症,也可以活下来,还可以活得更精彩,更有力量。”

在抄下这句话时,我忽然有一些感动,就像这本书里不时带来的感动一样。追忆张进,同时也想对作者阿杰说:你,也做到了。

2024.10.15 So9km1LacQank+s07m1H1N//+pSAK11uVoSz2sfXVLQH7c2dDWDLIYMuq/EV6A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