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众决定了PPT的结构、风格、版式、动画、文字等样式。在制作PPT前,我们需要对观众进行画像,明确观众的年龄、性别、知识、职位等特征,对观众了解越多,演示的针对性越强,效果才能越好,否则就容易变成对牛弹琴、事倍功半。
下面两个PPT是上海市某区投促机构用于对外展示形象的,分别面向汽车行业的企业家和高校毕业青年,完全是两种结构、两种风格,但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是面向企业家推介的PPT。在颜色上采用“专业蓝+活力橙”的搭配,给观众留下专业的印象;在内容上直奔主题,从概述、定位,到产业、优势、政策……娓娓道来,符合企业家接收信息的习惯;在形式上更多展现数字,用实景图证明数字,更有说服力。
这是面向青年学生推介的PPT。在颜色上,采用饱和度高、丰富多彩的色彩搭配,更有活力;在内容上,先设定一个禾小赛的角色,以这个角色为主线,围绕青年关心的主题展开,更有代入感;在形式上,借鉴了游戏的互动方式,打怪升级,更能引起青年观众的共鸣。
除了了解观众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观众的需求。在制作PPT前要了解下面3个问题。
1.观众为什么而来?
可能是为了学习知识,可能是为了获得信息,可能是因为有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也有可能是慕名而来,甚至有可能是被公司要求被迫前来。这决定了你演示的意义。
比如:你要去一家公司进行分享,而观众是因领导要求而到场的,他们就会心不在焉。这就要求你的分享除了有足够的实质性内容,还要妙趣横生。
比如:你要给一批专家做汇报,观众都是拿着放大镜在审核你的成果。这时任何的幽默、搞笑都会显得画蛇添足,你需要确保你的每个证据、每个论点都经得起推敲。
2.观众有什么痛点?
每个人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东西,跟自己的切身利益越密切,就会越感兴趣。认真思考观众的痛点——那些让观众夜不能寐的东西,比如:是否遇到了职场困境?希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希望给公司省钱?希望提高公司的效益?希望提升公司形象?希望为公司开辟新的思路……挖得越深越能吸引观众。这决定了你演示的切入点。
3.观众持有什么观点?
我们要明白,观众的认知是分层次的。首先,知道观众了解了哪些事实,我们不要过多重复观众所了解的事实;然后,了解基于这些事实观众是什么态度、持有什么观点,我们是要强化观众的观点还是改变观众的观点?之后还要弄清观点背后观众的立场、利益是什么?以及观众的信仰、价值观是什么?这决定了你演示的路径。
观众认知层次
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即便大家看到的是同一个事实,因为立场、利益、信仰、价值观的不同,大家的态度和观点也可能会截然相反。所以,我们要抽丝剥茧,认清观众的立场、观点等。同时,我们也要明白,PPT的力量是有限的,最多只能通过PPT展示一些事实、阐述一些观点,不要去指望改变观众的立场、观点等,相反,我们应该站在观众的角度来制作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