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T还受到演示媒介、尺寸和工具的制约。
目前主流的演示媒介主要有电脑、电视、手机、投影幕布、LED大屏等,针对不同的演示媒介,PPT的制作要求也会不同。
电脑: 电脑屏幕较小,适合两人之间面对面交流。因为观看距离较近,一般会面场合灯光较亮,所以色彩以浅色为宜,文字和图片都不宜过大。
电视: 电视屏幕大小居中,适合在小型和中型会议室播放,观看距离稍远,因为亮度有限,容易反光,所以PPT的色彩以浅色和亮色为宜,文字和图片都较大。
手机: 手机屏幕较小,使用场合比较随机,可能很暗也可能很亮,观看距离很近,所以色彩以浅色为宜,画面比例也可以用竖版,文字和图片可以稍小。
投影幕布: 投影幕布一般用在中型或大型会议室,但如今投影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少了。由于投影的亮度较低,所以在设计PPT时色彩要稍明亮,但也要避免使用满屏鲜艳的背景色,为避免视觉上的遮挡,画面重心一般略靠上。
LED大屏: 大型的会议一般都是采用LED大屏。屏幕本身亮度极高,所以在色彩上以深色为宜。避免使用纯白、纯红、纯绿等大面积纯度较高的颜色,这种颜色特别刺眼,让演讲者显得弱小和暗淡。
PPT的制作一般会兼顾以上几类演示媒介,但在设计时,要以某一种最常用的演示媒介为主要依据。
基本原则:确保每个角落的观众都能看清;根据屏幕实现最佳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拥有最佳的舒适度。
PPT页面的比例主要根据演示屏幕的比例而调整,使用何种比例的屏幕,就制作相应比例的PPT。普通的工作汇报,通常采用16:9甚至4:3的屏幕比例;但对于发布会、技术大会、招商推介会等场合,一般采用更宽的屏幕比例,营造更强的沉浸感。
人眼的视野极限范围:左右190°,上下120°,比值约等于1.58。
屏幕的尺寸比大于1.58时,观看体验比较舒服,且数值越大,沉浸感越强。16:9的屏幕比例,其比值是1.78,所以观看起来就非常舒服;而4:3的屏幕比例,其比值是1.33,观看时就比较别扭。发布会中常用的25:9(比值为2.78)、36:9(比值为4.0)、48:9(比值为5.33)等屏幕比例,则可以让人深处其中,带来很强的沉浸感。
如果需要调整屏幕比例,那么在“设计”选项卡的“幻灯片大小”命令中选择相应选项进行设置即可。
在制作超宽屏幕的PPT时,还要考虑现场观众的观看体验。
首先,避免造成遮挡。演讲者、讲台、前面观众都可能遮挡PPT页面的底部,所以关键信息一般都要放在页面中间偏上的位置。
其次,避免让观众“摇头晃脑”。无论是发布会、重要汇报还是招商推介会,重要的观众一般都坐在前排中间的位置。所以超宽屏幕PPT中内容的分布原则是中心屏幕(约占1/3)放重要观点,次中心区域(约占1/3)放观点和证据,辅助性和氛围性元素放在两侧外围区域(约占1/3)。如果重要内容放在页面两侧,中间的观众就会不断左右摇头,导致观看体验大打折扣,同样两侧的观众观看时也会感到非常不便。
软件版本也是制约PPT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推荐使用微软Office 2016以上版本,包括Office 365、Office 2016/2019/2021版本。它们在功能上非常强大。
WPS Office也是一个替代方案,只是其与视频的兼容性稍差,且不支持缩放定位、3D模型等功能。
如果最终用来演示的软件是微软Office 2010及以下版本或者WPS Office,在制作PPT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避免插入视频,如果插入视频,则需要提前检查以防视频卡顿、节奏错乱。
二是不要使用平滑切换、缩放定位、3D模型等功能,这些在老版本PPT软件中均无法显示。
用于播放PPT的电脑配置也很重要。PPT是即时渲染工具,边演示边渲染,所以相比视频的播放,对电脑配置要求更高。如果PPT中图片相对较多、动画相对复杂、分辨率相对较高,则一般要求电脑处理器为i5及以上,内存至少为4GB,这样播放PPT才不会发生卡顿现象。如果是发布会级的演示,屏幕尺寸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则需要顶级配置的电脑才行。
我们公司曾给一家房地产公司制作商业地产发布会的PPT,发布会现场为55米超宽怀抱屏,且PPT中采用了非常复杂的3D动画,在使用该公司提供的高配笔记本电脑(配置:i7处理器,内存8GB,集成显卡)播放时存在明显的卡顿现象。当时客户就面临选择,是牺牲效果还是更换设备?最终客户做出了英明的决定,租一台顶配的台式电脑(配置:i9处理器,内存32GB,独立显卡RTX4090),演示时非常流畅。最终,发布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场观众及记者们都被深深震撼了。
如果用于演示的电脑配置较差,又不能更换电脑,就尽量采用简单的动画效果或者不设置动画效果,甚至将各个页面都转化为图片,纯图片的PPT在播放时一般不会出现卡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