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长寿,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在追求“长生不老”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健康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迅速增长,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实现,百岁时代已经不再遥远。
南丹麦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显示,英国2000年出生的小孩至少有一半能活到100岁。有研究指出,2007年出生的小孩有一半至少可活到103岁,日本同年出生的小孩至少有一半可达到107岁。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21世纪出生的孩子,如果没有特别大的意外,人均预期寿命能达到100岁。
从1949年到1982年,我国百岁老人数量一直在5000人以下,随着社会经济和健康医疗水平的提高,百岁老人数量在20世纪80年代后持续增长,并在2010年至2020年间实现跨越式增长。全国百岁老人从2010年的约3.6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约11.9万人,增长了2.3倍。从比例上看,我国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数量从2010年的2.7人增加至2020年的8.4人。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的预测结果显示,到2050年,我国百岁老人将接近50万人,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数量将达到37.18人。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公布的数据,我国2023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据将达到78.3岁。2030年,我国将实现人均预期寿命79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指出,2015年至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9岁,到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展望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长寿时代已经不可遏制地到来。
与此同时,“未富先老”问题已经出现。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当时人均GDP约为12618美元,而美国、日本、韩国在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时人均GDP分别为5.5万美元、4万美元、3.3万美元;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741美元,接近发达经济体下限,但14%的老龄化程度远远超过中高收入经济体10.8%的平均水平;2023年,我国人均GDP约为1.3万美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5.4%,依然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12.2%的水平。
百岁人生已经呼啸而来。如何计划与安排退休之后的生活、健康、医疗等支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