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出生率下降的养老隐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902万,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当年年末人口总量比2022年末减少208万,而此前的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量比2021年末减少了85万(这是1961年以来出现的首次负增长),意味着我国已连续两年出现人口负增长。

育娲人口研究智库在《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中,对人口预测的参数为:从2023年起生育率逐渐递增,2028年回升到1.1,从2028年起固定为1.1。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活婴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数之比。如果没有实质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出台,生育率下降趋势将难以扭转。2050年我国总人口数量将下降至11.72亿,2100年将降到4.79亿,占世界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17%降至4.8%。如果生育率一直较低,那么总人口将陷入持续负增长。

生育率为何如此低迷?生育观念改变、生育基础薄弱、生育机会成本和直接成本高,是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原因。

第一,“养儿防老”观念逐渐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已发生改变。与他们的父母辈不同,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把生育作为人生的必然选择。70后、80后生育观念保守,认为生育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在的90后、00后则更加追求自我满足,不愿被生育束缚,倾向于晚生、少生,甚至不生。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很多女性不愿因生育而被困在家中,从而导致生育意愿降低。并且,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社会养老功能逐渐强化,“养儿防老”观念逐渐被淡化。

第二,社会婚育基础发生变化。晚婚晚育、不婚不育、不孕不育等因素削弱了生育基础。我国结婚率从2013年的9.9‰开始逐年下降,2022年下降到4.8‰。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止跌回升,较2022一年增长12.36%,但离婚登记数增长了28.23%。结婚后选择丁克的家庭在增多。2022年40岁以上的城市大龄男性和女性未婚比例分别为2.5%和1.3%。此外,生育年龄推迟、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生殖卫生保护缺失等导致了不孕不育率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不孕不育率为12%~18%。

第三,生育成本高企抑制生育行为。住房、教育、医疗成本居高不下是抑制生育行为的三大因素,叠加家庭养老负担,女性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女性生育欲望下降。根据梁建章等人的研究,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8万元。上海和北京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达到了101万元和93.6万元。从国际比较看,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年满18岁所付出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3倍。由此看来,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国人的生育意愿。

上述原因造成了少子化现象。少子化是指由于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儿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少儿人口一般是指0~14岁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低,少子化越严重,少儿人口数量和比重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相对增加,这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

寿命延长是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共同进步的结果,追求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因此,寿命延长带来的老龄化是好事。但少子化带来的老龄化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

少子化不仅会拉升老年人口比例,使社会失去活力,而且,只要生育率一直低迷,人口规模将持续萎缩。其后果是技术迭代趋缓,经济先停滞后萎缩,社会进一步内卷,整体国力大幅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人口将加速向核心城市集聚,而大量农村和中小城市将变得萧条甚至被废弃。因此,我们面临的人口问题与其说是老龄化问题,不如说是少子化问题。

少子化的不断发展,会导致养老金体系难以为继。2022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4.9%,已经有不少省份的养老保险金当期入不敷出。东北三省由于生育率长期过低、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金亏空严重。

未来,大部分人还是要依靠社会养老体系来养老,年轻人的负担将会大幅度加重。当人类平均寿命达到90多岁以后,一个几代独生子女家庭,就会形成8:4:2:1的结构,2个年轻人将面临需要养14个老人,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前我国的生育率已经跌到1,年轻人已经在面临这种倒金字塔形的养老压力。未来,养老负担如果急剧上升,将对经济和社会的活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gqJYSTXb2nTh4We1S1nTyqVItwij98HT+G72NgBDvHiBZAZVdqpuDeAL6myiv0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