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分享了对于养老金现状的看法:从国际上看,多数国家预筹养老金的总量为GDP的50%~100%,有的国家超过100%;中国养老金预筹资金虽然总数有好几万亿元,但是占GDP的比例较低,约10%以下,有人说6%,也有人说2%~3%。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26万亿元,2022年累计结余5.69万亿元,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社保养老金累计结余将被耗尽。
养老金到底还“行不行”?通过现结现付制,年轻人已经把自己的钱交到了统筹账户里,为现在的退休老人提供保障,本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我们的美德,但是,年轻人老了以后是否还能得到养老的保障?很多人看着养老金累计结余逐步下降、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现实,心中充满了忧虑。
而实际上,针对这样的现状,国家也经在帮大家想办法了。
全国统筹
我国养老金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建立后,逐步从县级统筹,发展到2020年底实现省内统筹。但是各省之间的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养老金往往会更多一些,因为这类城市年轻人更多,缴纳社保的人多,养老保险基金也就更充足;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缴纳社保的人少,留守老人多,所以养老基金压力比较大。
2021年,东北三省、青海、河北、河南、山东、天津的养老金人均累计结余不超过5000元/人,而广东、北京、西藏的养老金人均累计结余超过2.5万元/人。
2023年9月,北京人社局官方发布公告,北京社保管理系统于9月25日18时至10月20日0时停机,切换至全国养老保险统筹信息系统。北京社保系统切换结束,新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全国养老保险统筹基本完成。
养老金全国统筹,对我们普通人有何具体影响?一是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办理社保转移等手续更加方便。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国家就能更加合理地对养老基金充裕的地区进行资源调配,实现各地平衡,让更多老人能按时足额地领取养老金,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
社保入税,增加征缴
在社保统筹账户中,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需要缴纳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较高、负担较重,不少企业通过逃费或者降低缴纳基数,来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因此,国家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压力,激发市场活力,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比例,从20%调降到16%。但是降低企业缴纳比例,必须以扩大社保缴纳覆盖率为基础。由此,社保入税政策应运而生,即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社保,加强对社保征缴的监督和检查,实现社保全覆盖。
划转国有资本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启动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改革。根据方案,划转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10%国有股权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地方相关承接主体。按照10%的比例划转股权,再考虑到划转对象为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划转的国有资本规模可达到万亿元级别。目前,全国划转工作已基本完成,多数承接主体接收的划转国有股权禁售期已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地方相关承接主体开始收取划转股权现金分红,且规模逐年增加,还可以通过运作管理进一步获取收益。
延迟退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推进延迟退休年龄。美国社会保障局设定了不同的正常退休年龄,例如,1937年和1937年以前出生者,退休年龄是65岁;1943年到1954年间出生者,退休年龄是66岁;1960年和1960年后出生者,退休年龄是67岁。如果提前退休,那么年满62岁就可以开始领退休金,但要打7折,每推迟一个月领取,打的折扣就少一些;在正常退休年龄内退休的人,可以领取全额退休金;选择延迟退休的人,在原有的退休金基础上还能获得奖励性的收益。这种以自愿为原则、渐进式的退休制度设计,让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而拉开档次的退休金获得比例,特别是对于延迟退休的奖励性收益,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美国人延迟退休。日本则通过《高龄者雇用安定法》规定,企业有义务继续雇用面临退休但有工作意愿的65岁以下员工。
202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发布,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025年起施行,这将有利于提高养老金缴费年限,增加个人账户积累,同时缩短领取养老金的时间,有助于养老金收支平衡,缓解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调整退休年龄,可以减少“早退”现象,优化养老金分配结构,确保更多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到应有的养老待遇。
社保养老金入市
2011年,中国证监会首次提出“养老金入市”,就是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的一定额度,委托国务院授权的专业机构投资运营,由人社部、财政部、央行等监管。通过资产配置,实现保值增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指出,国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营机构负责管理运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须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划入社保基金的货币资产的投资,按成本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②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③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可见,社保基金的投资风格是风险分散且稳健的,最重要的是,社保基金的投资具有专业性,这一点,大家要有信心。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23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额250.11亿元,投资收益率0.96%。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7.36%,累计投资收益额16825.76亿元。数据显示,2023年末,上证指数收于2974.9点,较2022年末下跌114.3点,跌幅为3.7%;深证成指收于9524.7点,较2022年末下跌1491.3点,跌幅为13.5%。在资本市场比较低迷的2023年,社保基金会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率,体现了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更加注重安全性,做到了将更多资金配置在安全性较高的资产之上,实现了安全性和成长性之间的平衡。
总的来说,国家已经想方设法在开源、节流、增值上下功夫,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养老金被领完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