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你会看病吗?

看病属于技术活,看病不仅要了解自己的病情,还要知晓有关医院、医生的状况,而且去大医院就诊,还真需要一定的体力、耐力与经验(大部分需要陪护人员来跑腿完成)!必须知医晓护,由于人体的复杂性、易变性和个体差异,医患有效沟通与相互配合特别重要,如同乘飞机,是把生命直接交付给一个完全不知底细的人——医生。乘飞机是把生命直接交付给一架完全不知人心险恶、不懂人世残酷的飞机,随时都会有飞无降、有登机无下机,生命直飞阎罗王府。信任二字尤显得非常关键。勿轻易擅自盲目自作主张,确保安全第一。

第一节 看中医还是看西医?

中医说到底实质是一种生活方式,讲究天人合一,调整和谐平衡,是系统化的艺术之道。西医就是一种治病方法,碎片化地修复科学技术,讲究实验数据证据,与“标准参考值”相比较,分科越来越细,只注重科学知识而忽视了人体有机本源及其智慧。中庸平衡和谐是祖国传统养生之道的奥秘所在。物失衡则倾,人失衡则病,中医治病讲究“祛外邪,平内乱”,“调整为先,不进毒素,护胃为要。”毛泽东指出:“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还说,中国人的健康靠中医不是靠西医!早在红军初创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就倡导用“中西两法”救治伤病员。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强调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钱学森明确指出:“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中医功不可没,中医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经络是中国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并列的第五大发明。传统中医在神补、食调的基础上,强调一针(刺),二灸,三药,四导引(按摩)。中医为中国五大国粹(中医、书法、京剧、武术和围棋)之首。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西医视人为机器,而中医把人喻内景,中医诊病如同农民挑西瓜,类黑箱理论。西医从基因(万物众生之源)、细胞到组织、系统,进而接近于中医的整体观。因其基于当代科学技术而特别偏重微观研究,从而忽略了机体的整体功能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尤其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把病因单调地归于局部的细胞病变之上及其生化、代谢等,西医本身就是一门修理人体部件或更换部件的医学。而中医则通过系统科学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而把疾病建立在人体的管理失控之上,中医就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的医学,人体是极其精密而又非常脆弱的与环境相融合适应的有机系统,是自然之子,小宇宙,与天地合。万事开头难,柏拉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医脏腑是一个形态与功能的集合体,是物联网思维。中医胸有宇宙,西医目无全人。中医讲宏观和微观相统一,凭经验,讲究活着的人,是调整大家。西医讲直观,重证据,靠试验,是修理(机器),注重单纯治疗局部的病,是修补工匠。中医是战略家,西医是突击队。两者的着眼点不同,治疗手段亦不同。西医的杀灭清除与修补,中医的扶正固本与协调,具有互补性。中医的最大优势是省时省事省钱!中医同与和才是健康态,西医则分而治之,机械对待病症,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整体性。在医学的早期,疾病的治疗是不分科的。医学分科的出现,有赖于医学知识的增加和积累。当人们对各种疾病的诊治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时,于是逐步地将它们分门别类。人类对疾病的知识掌握得越多,分科也就能越细。西医分科,把人看做机械,看病很难选择,如北京某知名三甲大医院,仅一个颈椎病就分为三个科室且相互不通,使看病十分的不便。西医过于注重细节而忽视整体,认为细胞健康则组织健康,组织健康则器官健康,器官健康则系统健康,系统健康则整体健康,这是不完整的理论,试问:每块砖都合格大厦就牢固吗?哲学告诉我们,整体与个体是密不可分又相互作用影响。人体不可分割,是个有机体,手指定乾坤。中国人练内功,外国人练外形。外柔内刚,刚柔并济,胳膊肘要向内拐,向外就会断掉。最奇妙的是五大发明之一的经络,既不是神经,也不是血管,更不是骨肉,针刺进去不出血,不受伤还竟能治病!难怪毛主席送尼克松小铜人,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体现。如同飞机的航线,无线电传输等,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场。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虚,未看到不等于没有,如电子和磁场等等。不像白天黑夜用开关截然分开。

中医学也有分科,最早载于反映周代制度的《周礼》。书中可以看到当时中医学分为4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史记》里记述的战国时代名医扁鹊(秦越人),就是兼治好几科疾病的,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的分科有所发展。除了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小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针灸科、按摩推拿科等外,还有皮肤科、气功科及治未病科,并且根据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特点,特辟了痔科、小儿麻痹症科、肝炎科、肿瘤科等专科。但中医的治疗是辨证施治,是与人的整体不分开的。

在西医和市场经济中,不知何时,医疗成为了生意,医院成为了卖场。手术刀下的谎言与药瓶里的欺骗。无效和过度医疗完全背离了治病救人的初衷,显示了人性的黑暗。西医分科越细越挣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支离破碎,碎片化,甚至把一台手术分成若干个单独收费项目,还美其名曰“创收”。因为过度、无效的检查治疗,不仅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还有可能给身体带来本不该的伤害,造成医源性疾病。医疗、教育、住房三座大山压得当今年轻人抬不起头,严重缺乏人性的博爱与自由。因此,有人说,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你糊糊涂涂地活。

凡是有明确器质性病变者,一般以看西医为宜。

适合看中医的情况:

1.感冒(咳嗽、咳痰),肠胃病(腹胀、腹痛、打嗝、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鼻炎,咽喉炎,结石病,腰腿痛,慢性疾病等;

2.大病初愈,需要调理;

3.妇科疾病、男性疾病;

4.婴幼儿疾病;

5.保健养生;

6.癌症;

7.难以确诊的疑难杂症,如阴虚盗汗、头晕眼花、口渴口干、耳鸣、肢冷酸麻胀痛、腹胀便秘、溏泻、小便频数、夜尿、遗尿漏尿、胸闷不爽、忧郁狂躁、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失眠健忘以及对西药严重过敏或副作用明显等等。

看病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医道就是人道。知医晓护,对健康与疾病防治知识必须知晓,行动和达标,才能达成所愿。

扁鹊行医“六不治”:

1.倚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

2.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

3.暴饮暴食、饮食无常无节的人不治;

4.病沉不早求医的人不治(医生治病头不治病尾);

5.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人不治;

6.信巫术不信医道的人不治。

悟性小故事:

一牧师终日宣讲上帝。上帝对牧师说,你对我如此虔诚,你若有难,我应该救你三次。牧师对上帝的承诺深信不疑。有一次牧师被洪水围困情势危急,这时,一人划着小艇来到牧师身边,要帮助他,牧师拒上小艇说,上帝会来救我的。洪水继续上涨,过来一艘大轮船,船上的人要他上船,牧师又谢绝说,上帝会来救他。后来洪水滔天,一架飞机经过,放下绳索要救他。牧师叒(ruò)次谢绝,说上帝会来救他。最终,洪水淹死了牧师。牧师升天后去质问上帝:为什么说话不算数?上帝说:我已经派人救了你三次,是你自己放弃的。

悟性不是深不可测的东西,是能审时度势,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靠自己。老子把悟性分为三个层次:“上士闻道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无,下士闻道笑之。”这里的“笑”是指嘲笑,少见多怪而又不思进取。《西游记》中唐僧的三个徒弟分别叫“悟空”“悟能”“悟净”。维护健康同样需要悟性而不是机械守旧!

第二节 怎样选医院和医生?

人一有病,都一股脑地往大医院挤,遍求觅找名医专家,当然不否认名医大家他们的经验和水平,可他们也不是通才和神人,不可能一下就解决所有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第一选择,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重病当亲人,康复当助手。

小病在社区,大病由社区转相应级别医院,疑难杂症选专科医院。要根据自己的症状、体征和感觉选科室,最简捷方便的是询问导诊。首诊,特别是尚未诊断明确的疾病,宜选择综合医院,因为有些症状虽然表现类似,但病却不同,如中上腹痛可能是心脏病、胃病、胰腺病或阑尾炎甚至肝癌等。在综合医院内会诊、转科方便,如多科室会诊(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更易于诊断和治疗。确诊或诊断明确后,再去专科医院就医会比较方便。

关于挂哪个科、哪个医生的号?除非你提前有所了解,笔者作为圈内人的建议是:哪疼(不舒服)就挂哪个科的号。生孩子挂产科,不生孩子的女性病患挂妇科。普通腹痛挂普通外科。胸痛憋气挂胸痛中心。需要做手术的挂外科,其他多数病挂内科。睡眠障碍除了看神经、脑科外还可看耳鼻喉科。眩晕可看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一般西医医院按疾病的科室分以下几类: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脏内科、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儿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急诊科(外伤、疼痛、高热、昏迷)、老年病科、皮肤性病科、精神科、感染科、烧伤科、普通外科(腹部外科)、心外科、胸外科、肝胆外科、骨与创伤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营养科、肿瘤科(内科、外科)等。疯癫躁狂挂精神科,头痛抑郁昏迷挂神经内科。伴有眩晕、鼻部症状的头痛看耳鼻喉科。外伤后头痛要看神经外科。伴有头晕、颈部僵痛、麻木感的头痛要看骨科。脱发看皮肤科、营养科、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痛风看风湿免疫科。中风挂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胸痛喘憋看胸科(胸痛中心)。心脏不舒服一定要查心电图(ECG或者EKG),它是一种最简便安全、无创有效地全程记录心脏电活动的电位变化图形的灵敏仪器,对心律失常和心梗以及心肌病都有重要诊断价值。

先挂普通号,看普通医生,后挂专家号,必要时再看特需门诊选名医。其实,因为名医的特殊身份,在看门诊时真的没有刚出道的“小大夫”那么仔细!确有必要时,首诊大夫会邀请会诊或向您推荐。实在不清楚可以看门诊大厅的科室导航图或咨询导诊台。就诊时看好科室所在的楼层,可以在拐角处找小直升电梯,一般为内部员工通道,能节省等候的时间与乱窜的体力。

快下班时是加号的最佳时机,态度真诚时一般都能够如愿。

千万不要找黄牛买号!多花钱还会误大事——挂错号!

看病一定要去对医院找对医生用对医药 !挂对了号就等于找对了人,挂错号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因此而贻误病情和治疗时机!不要在同一家医院同时挂几个号、找几个医生诊察,那会得不偿失,必要时再找第二家医院或第二个医生复诊核实,以防漏诊、误诊!不要迷信高档检查,与医生充分沟通,取得最佳诊治方案。诊疗时一定要带全以往的病历资料,包括以前的诊断、检查及治疗经过等所有资料,便于为下一阶段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并据此修正医疗方案。

把疾病交给良医,把健康留给自己,把快乐送给他人。看病都想找良医,如何选择良医:一看资历,学历与经历是经验的累积;二看学识(学术成就),知识与素质是成就的基础;三看医德,敬业是成就的必然;四看服务,赢得信任的根本;五看水平,如问诊与查体的方法与详实、病历填写是否认真规范,从口气中可以看出技术和态度以及经验和信心。不能只看医生的年龄与名气,它与疗效不成正比。

第三节 看病须知(权利与义务、和谐医患关系)

一、看病须知

看病时千万不要忘记身份证,就医一定要带上医保卡、银行卡,最好再带适量现金,万一刷卡系统出现故障,这时如果用现金直接缴费最省时省力。

1.看病前不能化妆;不要吃掉色染色的食物;不要吃非必需不能停的药物,一旦吃药要向医生说明。

2.记得千万要带全以往的病例。患者要把自己以前的病历本和资料保管好,要把以前的检查结果尽量都带上,不要丢三落四。现在大多三甲医院的检查结果是互认的,起码有对照参考作用。避免重复检查,浪费钱。建议患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病历,不要看一次病买一个新病历本,既多花冤枉钱,又麻烦,还不好保管。每次看病的时候都要记得带上。

3.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来看病时尽量保持空腹。

4.到医院检查时,尽量先憋尿,因为泌尿科有时需要查尿常规,B超等检查需要在膀胱憋尿的情况下进行。

5.首诊去综合医院,确诊再去专科医院。

6.初诊挂普通号,错峰看门诊。初次就诊挂普通号就足够了,让主治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是否该看这个专科,还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根据症状、体征初步判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有时初诊选进修生或实习生会得到更好的关照,因为他们会更认真负责。等到检查结果出来,需要进一步诊断治疗,再挂专家号就会更有针对性。

一般来说,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11点之前,是各大三甲医院就诊高峰期。建议复诊或单纯开药的患者,可以下午、周末或利用夜间门诊来看病,能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7.门诊尽量早点去,不用重复挂号,看门诊最好早点去,比如8:30看了门诊,医生开了检查单,2个小时出结果,11:00拿到结果医生门诊还没结束,那就可以拿着结果直接去诊室找医生解读报告,这样就能避免重复挂号。

8.复诊建议尽可能找同一个医生,这样医生会更了解患者的病情,避免重复检查和用药。如果是长期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随访复诊,建议找到最后一位诊疗的医生,把所有药都拿给医生看,让医生帮忙甄别哪些药需要吃、怎么吃以及吃多长时间等。

9.必要时可以加号,如果必须加号时要真诚说明情况,询问是否能加号,尽力取得医生的同情认可。二次就诊或复诊时,如果实在难挂上同一位医生的号,此时可以去医生诊室,告诉医生自己是他的患者,现在检查结果出来了或按约定时间前来复诊了,但实在挂不到号,恳请医生给自己加个号。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生有时间,通常多数是不会拒绝的。

10.学会与医生有效沟通,必须如实告诉医生病情病史,切忌隐瞒,亦不可拷问医生,更不要指责和训斥医护人员,以避免招致反感与厌恶厌倦,反而自取其辱。建议心平气和地与医生交流,多问开放性问题,尽量让医生多说话,从中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以及意料之外的答案,不要上来就问诸如“我腰疼是咋回事”(谁知道你咋回事!),也不要先报病名以误导医生的思路,切忌说“给我看看腰突咋办”之类的话。只要明白地告诉医生所有与本次发病有关的信息,比如目前哪不舒服,有什么伴随症状,多长时间了等等,这才是重点,同时还要告诉医生你之前生过什么病、吃过什么药、对什么药过敏、有无家族史、发病诱因、持续时间等。另外,即使患有难以启齿的妇科或男科疾病,也一定要对医生坦诚相告,不要隐瞒。还要听懂医生的言外之意,话中的话。想要看好病,最忌“知而不言,言辞闪烁”。要尊重医生,要有礼貌,不要考医生,不要怀疑医生的专业技能和医德人品,有疑问要坦然面对,虚心咨询多请教,不要盛气凌人地质问医护人员。医生也是人,他的心情也会影响医疗行为。尤其要问清注意事项。

11.门诊看病最好有人陪同,缴费、取药最好同时排队,一个人去缴费,另一个人去排队拿药,这样缴费完成后,就可以直接取药,提高效率。

12.确认检查项目与用药名称、数量、次数相符以及复诊时间。看完病,拿完药后,最好不要着急走,建议和医生确定好自己的用药次数与剂量,以及下一次复诊的时间。有时依据病情不同,医生还会给患者留下联系方式,以及出诊地点和时间,方便及时沟通病情和复诊。

看病一定要去对医院找对人用对药 !看病取药需注意:认清药名,了解药性,问明用法,知道疗程,不可乱用替代,清楚注意事项,晓得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明了药物的配伍与禁忌。不明白的及时咨询问清楚。正确用药,确有门道。用药不对,不光浪费,还更遭罪。联用五种以上的药物时最好咨询专业药师做指导。口服、局部注射和静脉滴注三种给药方式中,大多数人进入误区,因而选择了一个最危险的治疗方法——静脉给药,加剧加重加速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其它各种不良反应。这与患者求医就诊习惯与就医意愿和医生的循循善诱,以及医药制度的种种弊端息息相关——要害是利益驱动,所谓“见效快”“方便简捷”“便于控制和监督用药量”,终极还是利润大的驱使,医院与药商尤其是医生与利益的博弈(方便、利润、灰色、耗材、劳务等),加上患者的“主动”配合,顺便搭配维生素等营养药,平均滴注利润是肌肉注射的4~8倍,是口服药物的至少10倍,医院创收体制的激励(医生目前收入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劳务费、药品和材料与医疗检查提成、其中灰色收入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造成“一病就打吊针”的局面,全国人均年输液超过8瓶,创下全球之最,儿童老人适龄妇女首当其冲受害最深,展开吊瓶攀比已经成为治病的“潜规则”。疯狂的吊瓶输注背后,潜伏着巨大的隐患,经济的失衡和健康的流失双重危害。

必须按体重决定药物剂量而不是按年龄,如10~20公斤体重,接近上下线时要分别采用低于10公斤或高于20公斤的体重标准用剂量,达到所需剂量要求,并且一定要足够疗程;11~19岁亦是同理。用药必须记住化学成分而不是商品名,使用剂量以标准单位如克、毫克、毫升等为单位,而不是以片、滴、丸、代、包等为标准,使用时一定要从所需的最小剂量开始,只要达到疗效即可,不要擅自加大剂量,以免加重毒副作用。要养成细读药品说明书且谨遵医嘱的好习惯。基本用药原则是:能口服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国外将输液视为小手术,风险很大。2022年9月17日第四届世界患者安全日主题是“避免用药伤害”。

13.有不明白的事项及时找医生咨询清楚。

14.搞好医患关系,不仅事关心情,更直接关系治病效果和预后。

15.医保卡千万别忘带,那是省钱卡呀。

良医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能把病人治好;另一种是把自己治不好的病人推荐给治得好的医生。医疗事故难以避免,只要不是责任事故,医患要相互理解,有效沟通,不要使矛盾激化升级。医生必须整洁清爽,给人以信任和温暖。

医生出错主要有以下情形:

1.先入为主,“我知道这类情况”,实则千差万别;

2.惯性思维,“我刚遇到过一个病例(类似的情况)”,经验主义害人匪浅,要因人而异;

3.职务偏见,“我得做些什么”,其实有时什么也不做会比贸然行事更好,避免过度治疗;

4.个人品行,“我喜欢或厌恶这个患者”,情绪真的会直接间接影响判断与行为以及诊治效果;

5.我有权这么做——自我优越感,自以为是;

6.麻痹大意,粗心马虎,心猿意马,挂一漏万,丢三落四,惯性思维等等缺陷。

二、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住院病人六大需求:

1.康复;

2.信息;

3.尊重与人际关系;

4.整洁;

5.饮食;

6.娱乐。

患者的权利:

1.生命健康权;

2.肖像权;

3.名誉权;

4.隐私权;

5.索赔权;

6.要求惩戒权;

7.获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

8.人格受到尊重的权利,不得歧视、遗弃、侮辱等;

9.知情同意权;

10.其他:自主权、拒绝治疗权、有获得社会支持和帮助的权利、有对医疗机构的批评建议权(无监督权)。

病人的义务:

1.有如实陈述病情的义务;

2.有配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一切合理必需之检查治疗的义务(遵守医嘱的义务);

3.支付医疗费用及其他服务费用的义务;

4.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及人格尊严的义务;

5.有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的义务;

6.有不影响他人治疗,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的义务;

7.有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

8.有接受强制性治疗的义务(急危病人、戒毒、传染病、精神病等)。

三、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定的相互关系。“医”是指包括医生、护士、药检与管理等人员在内的医务人员群体;“患”是指包括患者或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亲属、监护人员以及其所在的工作部门、单位等群体。两者的互动是在特定场合的一种特殊关系,是只围绕着疾病的诊疗而形成的,也只应局限于求医和提供医疗帮助的过程,不能发展任何超出此范围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医患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对抗疾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求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医患双方在抵御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都处于关键位置,患者康复的愿望要通过医方去实现,医方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加深对医学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诊疗技能。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是同盟军和统一战线,医患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相互配合,共同战胜疾病。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战胜疾病早日康复有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

维护医患这对利益共同体的良好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闹”的产生皆源于没有处理好医患关系。而伤害医务人员则是一种严重的恶性犯罪,已经超出了医患关系的范畴,是不可宽恕的危害社会的恶行,必须“零容忍”,坚决打击、严厉惩处,决不能姑息。

选对医,摸准脉,判好症,下准药。当所提问题有对有错时,则整个问题的全体都肯定是错的。

一对一宾馆式特需门诊就诊服务,医生与患者充分有效沟通需要交流半小时左右。

小故事:

唐朝药王孙思邈外出采药,遇一只母虎张口拦路,随从以为虎欲噬人而逃,亦有胆大者欲杀死母虎。孙思邈却看出虎有难言之疾。原来这母虎被一长骨卡住了喉咙,是来拦路求救的。孙思邈为其将异物取出,虎欣然离去。数日后孙思邈在返程中途经此地,那虎偕虎崽恭候路旁向他致意。这个故事起码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即使是吃人的猛虎患病,医生也应本着仁义之心为它治疗,何况生病的人;第二,即使是吃人的猛虎对于为它解除病痛的医生也怀有感恩之心,有礼貌地回应。从某种意义上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正是医患关系的最基本特点。 edxn5u2RRZeDbnCQkmT3xdhk0UrhEGtRtU/uuG7ik8WFSoImAl/S4ltgVfCt80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