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你为什么会得病?

如何不得病?防病胜于治病。预防第一应切记。有病不能首先单纯地想怎么治病,且治标不治本,去不了根还会再犯。重要的应反思为什么会得此病以及如何预防。要认真贯彻疾病的三级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基础防病措施;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阻止 病程 进展、防止蔓延或减缓发展的主要措施;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目的是防止病情恶化进展,减少疾病的不良后果,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完全符合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原则。

上帝造人是完美的,人本该是不应得病的,所有的病都是人自己“作”出来的,不作不会死!我们将有病说是“得病”,西方人将治病叫作“看医生”,是很有道理的。疾病是以某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与身体发出了预警,出现了问题,需要改善。事实上,许多时候只要改变了不合理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绝大部分的病症都会自行消除,从而大可不必劳医动众费尽周章却事与愿违,得不偿失、欲速不达。治病关键要防微杜渐,预防为主,注重除根,坚持拔大葱而非割韭菜。

人体的疾病过程实质就是炎症反应和过氧化的过程。改变体内致病环境是防病和持久维护健康的关键。所以避免感染和防衰老是防病健身的两大宗旨。

病是吃出来的;气是比出来的;怕是幻觉出来的;烦是闷出来的;恼是想出来的;急是造出来的;愁是憋出来的;祸是说出来的;健康是走出来的,健步走比跑安全和缓,易于坚持,效果一样,因为做功耗能与力量和时间有关,与速度无关。

各种内外因素造成机体的不同程度的“瘀”“堵”而破坏了平衡调节系统,表现为功能异常和各种伤害,因而处于病态。

字面理解“疾”,一个病字框,里面是一个“有的放矢”的“矢”。这个“矢”就是“射箭”的“箭”。它告诉你,那些从外而来侵害你身体的东西,就像一个人朝你放的冷箭,比如,感冒、风寒、传染病这些外来因素引起的小病不适就叫“疾”。“病”字里面是一个“丙”。在中国文化当中,“丙”是火的意思。在五脏器官里,丙又代表心。所以,“丙火”又可以叫“心火”。心里感到不适有火,人就得病了。一般指脏腑功能失调。古人认为,“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中医认为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是平衡的,处于动态平衡变化调整之中。中医的根本理念就是“和”“顺”“平”“恒”四个字,这也是中医最倡导的主题。若平衡被打破又不能及时调整过来,人就处于病态之中了。

当外感或内伤及中毒与其他原因导致人体阴阳动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疾病发生的形式可有阴、阳偏盛,阴、阳偏虚四方面。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之间可相互转化,中医治疗疾病不外使用中药或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纠正失衡状态,去除导致疾病的因素,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状态。

人得病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意思是人得病有十种原因。一为久坐,不吃任何东西;二为饮食没有节制,来者不拒;三为忧愁多思虑;四为疲倦至极;五为淫欲纵情;六为仇恨愤怒;七为忍大便;八为忍小便;九为憋上气;十为憋下气。除了外感邪气,多数都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即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内伤和六欲(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所害。

致病的个人因素包括:受孕、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生活卫生习惯、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特征(包括人格与性格)与遗传因素以及是心理情绪因素等。

避免透支健康主要靠:

1.均衡营养;

2.科学锻炼;

3.心态平和;

4.限酒戒烟;

5.生活规律;

6.保证睡眠;

7.环境安全;

8.预防为先。

清朝的养生专著《养生秘旨》提到却病的十种方法。其中观点也许不能被我们完全接受,但对我们从精神和心理上防治疾病,提供了一个开阔视角,有极大的裨益。

一要静坐观空,万缘放下,当知四大原从假合,勿以此身为久安长住之所,战战以为忧也;二要烦恼现前,以死喻之,勿以争长较短;三要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勿以不适生嗔;四要思造物劳我以生,遇病却闲,反生庆幸;五要深信因果,或者夙业难逃,却欢喜领受,勿生嗟怨;六要室家和睦,无交谪之言入耳;七要起居务适,毋强饮食,宁节毋多;八要严防嗜欲攻心,风露侵衣;九要常自观察,克治病之本处;十要觅高朋良友,讲开怀出世之言,或对竹木鱼鸟相亲,悠然自得,皆却病之法也。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健康到疾病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于组织细胞,达到一定强度或持续一定时间,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这个被损伤的组织细胞就会出现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紊乱,进而影响到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个人体状态。

疾病种类很多,按世界卫生组织(WHO)1978年颁布的《疾病分类与手术名称》第九版(ICD-9)记载的疾病名称就有上万个,新的疾病还在不断发现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就是1981年发现后补进去的,起初归在免疫缺陷病中,后又改放到病毒引起的疾病中。人类的疾病,概略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也称代谢性疾病,常常表现为身心疾患)两大类。

中医认为,病证由病因(自然环境、生活与心理等因素)、病性(寒热)、病态(虚实)、病位(发生部位)和表象(症状和体征)构成。

病因——外因:

1.物理损伤;

2.化学毒害;

3.生物侵袭;

4.地理、气候以及环境影响;

5.必需元素失衡,如维生素、酶(SOD、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以及钙、铁、锌、硒等矿物质不足或过剩;

6.社会文化与医疗水平等。

病因——内因:

1.营养素失衡,现代人不是营养缺乏而是不均衡;

2.代谢紊乱,“八高”(高体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高血糖、高尿酸、高脂脏器,如脂肪肝脂肪心等、高胰岛素血症)、“四低”(低血糖、低血压、低体温、低代谢率);

3.心理异常,英国一巨明星因儿童时目睹了其母惨死在牙病治疗中,后因准备医牙时因心理负担过重而猝死;

4.遗传易感性。

心理因素尤为重要!笔者在门诊时常听有人说,“我没病,就是血压高点——时常180”,瞧瞧,都到了“高血压危象”的程度了,竟然还自我“感觉良好”?!真是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若这样死得不明不白,你说冤也不冤?

决定人体健康的六大因素:

1.父母遗传占15%;

2.饮食占13%;

3.社会环境占10%;

4.医疗条件占8%(1/3的病不治也能好;1/3的病治了才能好;1/3的病治也治不好,只能维持生命,虽不能延续生命的长度,但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如减轻症状,做他想做的事,完成夙愿,不留遗憾);

5.自然环境占7%;

6.生活方式占47%,几乎占了一半,起了决定性作用。

18万字的《黄帝内经》只有不足600字在说医药,其余都是在谈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养生。西方人研究了数万百岁老人,得出的结论是决定寿命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良好心态!

常见死亡有四种:

1.自杀占1%,我国每年有28万青少年自杀;

2.他杀占5%,(包括事故、灾难等);

3.老死(自然死亡)4%;

4.病死,占绝大多数,除了他杀包括意外灾难和自然死亡,95%以上的死亡都与人为因素特别是缺乏健康意识和知识直接或间接相关,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方式病,而这类病的其中绝大部分是可以控制预防和避免的。

现代白领五大综合症:

1.脑力疲劳综合症;

2.应酬综合症;

3.电脑综合症;

4.写字楼综合症(又称高楼门窗紧闭综合征);

5.假日综合症。

其实许多疾病本质就是年老的表现。老年人孤独、多病、失能、失智,渴望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心理脆弱,易被诱导和欺瞒。老年病的特征:普遍性、复杂性、累积性、渐进性、内生性、隐蔽性、可逆性、复发性、危害性、低龄化趋势。

高血压(无声的杀手)、高血糖(甜蜜的杀手)、高血脂(温柔的杀手)、高血粘(悄悄的杀手)、高尿酸(痛苦的杀手)五虎孪生兄弟,他们狼狈为奸,相互依存促进,是等危病、夺命索! APNv8urwSgyB/1kBuZWE+BEb3vOCwQH/VsiKbUJh3zz+yGrPMnZwI6fIACk+Wh0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