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健康指标

在数字化时代的当今社会,不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普通百姓,都特别注重健康与疾病的指征。尤其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化验和影像等医技科室提供的各项指标,都奉为圣旨一样。其实,人是凭感觉活着,而不是单纯只靠指标活着。指标的确立仅仅依靠不完善的统计学原理,与真实生活并不完全切合。指标正常不代表没有健康问题,指标异常也不能确定就是患病。因此,各项检查指标只是参考提示而已,故叫辅助检查。

第一节 正常健康指征

常用的健康指标:第一,生命体征亦称生命迹象,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项,是人活着的一种客观反映,也是衡量人体的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生命体征4项:呼吸(16~20次/分)、心率(60~80次/分)、血压(<120/80mmHg)、体温。体温指人体内的核心温度和皮肤的体表温度,正常35℃~37.2℃,低热37.3℃~38.0℃,中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体温低于34℃为低体温,严重的“低体温症”又叫“失温症”,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等,会致命。60岁以上的老人在气候特别寒冷的冬季,死亡率要比一般冬季高60%,其中“低体温症”是一个重要因素。高寒缺氧或阴雨天气以及落水者都会造成“低温症”(即失温症)。严重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以及长期营养不良者也会诱发“低温症”。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1℃即可昏迷,低于28℃就会冻死。人体的正常体温每下降1℃,免疫力就会降低30%以上;当体温升高1℃时,免疫力提高5~6倍。体温达到38.5℃就需用退烧药。

用6个温度讨好身体:最佳泡脚水温——38℃~43℃;最佳饮水温度——35℃~38℃;最佳洗澡、洗头温度——36℃~40℃;最佳洗脸温度——20℃~38℃;最佳吃饭温度——35℃~50℃;最佳睡眠室温——20℃。

此外,身高代表发育代谢水平,低于1.3米为残疾人。体重严重超标为肥胖,属于独立的病症。饮食、排泄(大小便、咳嗽、出汗、放屁、流涕、流泪、月经、射精等)、睡眠以及精神等,都是重要的健康指标。描述正常健康人:神志清醒,精神正常,表情自然,神态安怡,自主体位,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步态正常。

冷知识:蝙蝠的体温在40℃,故其免疫力比人类高出数百倍——难怪蝙蝠能在体内封存数百种病毒以及对所有毒物都有免疫力,且不会得癌症。当一个人什么也不做时是自然消耗,肌肉是人体最大的加热器官。肌肉减少意味着体温降低和基础代谢降低。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么也不做,仍然在消耗能量。现代人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较低。如果基础代谢减少,能量消耗将减少,内脏脂肪将增加。内脏脂肪组织分泌20多种有害激素(或脂肪细胞因子),可引起血管炎,削弱胰岛素功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一系列疾病。专家认为,除了肌肉质量下降外,空调导致的出汗困难也是现代人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人们长期在空调房间工作和生活,下丘脑的温度调节中枢失去了接受刺激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体温调节中心将不再对外部温度敏感,从而导致体温过低,患上“空调病”。

第二,血液指标6项:血常规、血凝时、血糖、血脂、尿酸、血黏。

第三,粪便与痰液检测,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如尿红细胞、白细胞等)、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大便潜血、寄生虫、黏液及痰菌培养等。粪便及痰液检查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取样正确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第四,肺功能评定,包括肺容量测定、肺通气功能测定。肺容量测定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深吸气量、肺活量、功能残气量、肺总量等八项指标。

第五,心脏检查,包括以下几项:

1.心电图:临床应用较为方便、快捷。

2.心脏彩超:可检查心脏结构及功能。

3.胸片:可观察心脏大小与形态学改变。

4.跑步实验或活动平板:可检查是否有冠心病的发生。

5.24小时心电图及血压检测。

6.心脏增强CT:包括64排、32排等。

7.若患者造影剂过敏,可做动态心肌显像、核素。

8.心脏核磁:可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价。

9.有创检查:心导管检查等。

第六,肝脏检查从大类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血检查肝功能,另外一种是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是做肝、胆、胰、脾、肾部位,可以有明确的诊断作用。

第七,肾检查项目:

1.尿常规检查,大部分肾脏有问题的患者会出现尿检异常,尿常规检查可能见到多形性血尿、蛋白尿等情况。

2.抽血化验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血浆白蛋白、肌酐、尿素氮以及尿酸等,如果肾功能有问题,会表现为血清肌酐、尿素氮升及尿酸等异常。

3.泌尿系彩超或者CT影像学检查,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肾脏体积缩小,如果是肾脏肿瘤或者结石,通过彩超或者CT也可检查出来。

第八,其他,一般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姻、身高、体重、体型以及腰围、胸围、颈围(男性<38cm,女性<35cm)、臀围、臂围、腿围等。

第九,体脂率指人体内脂肪重量所占人体总体重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即脂肪肌肉比例,亦为肌肉保有量,一般肌肉同脂肪比重是5比1。正常成年人体脂率是男性15%~18%、女性25%~28%。体脂率应保持在正常范围。若体脂率过高,如男性超出25%,女性超出30%,或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就可视为肥胖。肥胖则表明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或有某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常会并发“四高”、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囊炎、痛风、结石病、癌症等病症;若体脂率低于体脂含量的安全下限,即男性<5%,女性<13%~15%,则可能引起多种功能失调。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量(kg)/总体重(kg))×100%。身体脂肪总量(kg)=a-b,参数a=腰围(cm)×0.74,参数b=体重(kg)×0.082+34.89。

第十,身体质量指数亦称“体重指数”即BMI。好女不过百(斤)。体重指数亦称克托莱指数=体重(kg)/身高2(m),正常标准:18.5~23.9。这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中立可靠的指标,间接反映人体的代谢功能,尤其影响心、肝和肾等功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痛风、哮喘病、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等)、睡眠呼吸暂停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控制体重主要靠饮食营养调节(不是单纯节食,节食减肥是伪命题),其次是行为治疗,最后是医学干预(药物和手术)。

健康自测十指标:

1.体温,正常36℃~37℃,过高过低均是病态——高称发热,多为炎症反应(亦有神经性发热);过低则高龄体弱及营养不良者常见,亦可是甲状腺机能减退、休克病人等。

2.脉搏,正常成人60~100次/分,过速过缓及间歇强弱、快慢不定等均不正常,老年人只要不低于每分钟45次即属正常,若平日心率较慢,突然在某时显著加快则预示有可能存在潜在疾病,应引起关注。

3.呼吸,健康成人平稳、规律,每分钟15次左右。如发现呼吸深度、频率、节律异常、呼吸费力、有胸痛胸闷、憋气难受等,尤其在休息后仍不缓解,则应及早就医。

4.血压,正常成人为120/80mmHg,老年人不要超过140/90mmHg,婴幼儿稍低,血压异常不可随意乱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及危险。

以上四项称“生命体征”。

5.体重,长期稳定的体重是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短期内突然消瘦常见于糖尿病、甲亢、癌症、胃肠肝等疾患,孕妇与更年期的女性该胖不胖也是病态预兆。

6.饮食,成年人每天食量不超过500克,老年人不超过350克,突然增加食量可能预示有糖尿病、甲亢等危险因素,若食欲丧失达半个月之久要检查炎症、癌症等潜在病灶。

7.排便,健康人每日或隔日排便一次,为黄色香蕉形软便,新鲜大便略有臭味,大便颜色、性状、形态、味道及次数都反应结肠的功能状况。

8.排尿,成年人每日排尿约1~2升,每隔2~4小时排尿一次,夜间不定(一般与饮水量有关),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透明状,可有少许泡沫,新鲜尿液味道不明显,若尿色异常、尿量改变明显(过多或过少)、排尿过频或困难及疼痛等则应就医。

9.睡眠,成年人每日睡眠6~8小时,老年人应加午睡(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入睡困难、夜醒不眠、白天嗜睡打盹等均为睡眠障碍。

10.精神,健康人应该精神饱满、行为敏捷、思维敏锐、情感合理、无晕无痛,否则多与心脑血管和神经、肌肉与骨关节异常有关。

中医的十项特征自检:眼有神,牙齿坚,声息和,形匀称,腰腿灵,前门松,后门紧,脉形小,饮食稳,起居恒。

人体六种特征纹:

1.指纹;

2.眼纹;

3.唇纹;

4.脑纹;

5.声纹;

6.血纹。

WHO推荐的健康十二大准则:

1.有充沛的精力,走路、活动轻松自如,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与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和自然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及各种压力。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臀的比例与位置协调。

7.反应敏捷,眼睛明亮,眼睑不易发炎,不轻易流泪。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龋齿,无缺损,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红肿、出血现象。

9.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0.性能力与性生活正常,生殖功能正常完善。

11.道德高尚,有良好的公德和修养,不偷窃侵占他人的财物、作品、专利及成果。

12.不吸毒,不淫乱。

此外,还有心灵健康、心智健康、性格健康、人品健康、运动健康、饮食健康、血管健康、皮肤健康、五脏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等等诸多方面。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倡导“五快三良”判断健康新标准。“五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五快”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大脑、四肢、免疫、消化等功能。“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三良”则考查的是心理健康。“五快三良”若都能达标,说明身心是健康的。

看一个正常成年人的健康与否,我们习惯用血压、血糖、血脂及BMI等数值的高低来衡量。其实,速度的快慢也是一个非常简便易行而有效的健康标准,它表明了你的反应与协调功能状况。五快的每个“快”都有一定的具体标准,大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先是“吃得快”:这里当然不是指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囫囵吞咽,而是指食欲好,吃饭积极即胃口好,吃得愉快!营养是根本。因为胃口好坏与胃肠道系统关系密切,如果老是没胃口,吃什么都不香,或者挑食偏食,很可能肠胃不好,消化吸收功能也不行。

其次“便得快”:这里指二便都通畅顺利自然,表明胃肠和肾的功能都正常。新陈代谢是铁律,只有排毒才能更健康。小便一次不超20秒,大便时间一般为3~10分钟,老年人可适当长些,且便后舒爽。小便、大便与一个人的排毒能力有关,如果速度不够快,毒素就可能积攒在体内。有大小便障碍的人,结肠癌几率较高。

再次“睡得快”:良好睡眠是重要的养生之道!躺下15分钟内即顺利入睡。大文豪莎士比亚说,人生第一道美餐就是睡眠,但很多人对此“胃口不佳”。好睡眠有4个标准:躺下就睡着、睡时不被噩梦惊醒、起夜不超过两次、第二天醒后精神焕发。睡得“快又好”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正常,是人体免疫力的保证。

建议:做到“二要三不要”,即要适应人体生物钟,按时睡觉;要心情宁静少吵架。不要晚饭吃得太多太晚,不要睡前2小时剧烈运动,不要睡前喝咖啡、茶。此外,睡前散步、听音乐等也有助睡眠。

还有“说得快”:反映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大脑的健康程度,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语言表达流利准确,符合逻辑,合情合理,表明其人精力充沛、心肺功能完好。如果说话越来越不利索,老“卡壳”,反应迟钝,语无伦次,不爱说话,很可能有脑梗、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问题。

建议退休后的中老年朋友,应“退而不休”,多阅读书报,出去聊天下棋、唱歌跳舞,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常与人交流、沟通。

最后是“走得快”:走得快具体指行动自如、身体敏捷、反应迅速,说明躯体和四肢状况良好。生命在于运动,动静结合,弛张有度。走路能反映关节、韧带、肌肉等健康与否,还与大脑及心肺功能有密切关系,全身协调,本体平衡感强,才能行动敏捷且不易摔倒。走路时左右摇晃,无法走直线,没走多远就腿疼,说明健康不达标。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次步行约400米的老人身体更健康,且走路速度越快,寿命越长。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走路为最佳的运动方式之一,变着花样更有趣、更养生,如快走能对抗糖尿病、减少心脏病及中风等;走走跑跑更有助于脂肪燃烧;踮脚走能护肾;甩手大步走不容易驼背等。

“三良”指心理健康方面,每个“良”都有具体标准。只有一个人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心境乐观、胸怀坦荡豁达,才算有“良好的个性”;能做到客观看待人和事、自控能力强、能应对复杂社会等各种环境变化和正确处置突发情况,是拥有“良好的处世能力”的表现;一个人不吹毛求疵、不过分计较、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有好人缘,谓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重骤然减轻(1个月内降低10%以上),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如变懒),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体检。消除家庭安全隐患。最高档的消费场所是医院,心甘情愿不讲价且人满为患。用小钱防大病,而不是用大钱治大病,这才符合1∶8000定律。健康长寿取决于自己。

第二节 疾病监测指标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体内外界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因而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和劳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疾”与“病”的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痛苦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程度的“病”。

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的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疾病是人们因违反自然规律而受到的惩罚。疾病都有预感,只是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WHO研究报告显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症状是人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与感觉,包括正常的平时感觉不到的生命体征,一旦明显地感觉到了,就表示身体出现状况了,如呼吸(主动调息练习除外)、心跳及血管搏动、肌肉颤动等等,多数表现为发热、畏寒、疼痛、头昏、咳嗽、恶心、呕吐、腹泻、黑便、血尿、水肿、紫绀、心悸、呼吸困难、抽搐、惊厥、意识障碍等等。即指病人主观上种种不适的异常感觉,或者原本存在而不自知,突然明显感觉到的主观自觉现象。

体征是人在患病后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神经反射等异常客观体现,是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的疾病客观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或特殊检查能发现异常,有助于作出早期诊断。

常见病容:

1.急性病容,多见于急性发病或感染性疾病等;

2.慢性病容,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3.贫血面容,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病症;

4.肝病面容,见于慢性肝脏疾病;

5.肾病面容,见于慢性肾脏疾病;

6.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见于甲亢患者;

7.黏液性水肿面容,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8.二尖瓣面容,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9.肢端肥大症面容,见于肢端肥大症患者;

10.伤寒面容,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竭病人;

11.苦笑面容,见于破伤风患者;

12.满月面容,库欣氏综合征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13.面具面容,见于帕金森症、脑炎等患者;14.病危面容,面色苍白晦暗或铅灰、枯槁,口唇发绀,表情淡漠或痛苦无助,眼眶凹陷、双目无神暗淡,面积消瘦坍陷、皮肤湿冷、大汗淋漓等,见于急性外伤、大出血、休克、严重脱水、急性中毒、急性腹泻等。

病理步态(abnormal gait)是指步行动作不协调的异常状态。可由人体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疾病、骨盆歪斜、双下肢不等长、躯干侧屈、体力减弱或无力等原因造成。临床主要症状:

1.跨越性步态,因病足下垂,走路时需先将膝、髋关节屈曲使腿抬高,方能拖足跨步;

2.痉挛性步态,偏瘫者步行时患足向外甩,呈划圈状,截瘫者步行时两腿向内侧交叉,呈剪刀状;

3.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行走时步幅较大,两腿间距较宽,抬足较高,腿落地时很快并用力较重;

4.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步行时两腿间距增宽,抬腿后身体向两侧摇摆不稳,如醉汉状;

5.慌张步态,起步缓慢,四肢僵直,身体前倾,步幅小,但越走越快并不能立即止步;

6.鸭步,走路时臀部左右摇晃;

7.癔病性步态,步态奇特各异。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实验室检查(包括基因检测)和影像学监测日新月异,为智慧健康提供了层出不穷的新手段、新方法、新途径。 qxojrNIoXvpIAak7eKpSONFD3Q8d8c8Nz9Jy9yB0FFKur/GLURe6KSIwVJ0lTD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