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健康无小事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健康无小事千真万确,包括吃饭、喝水、睡觉、运动等等生存生活生产工作医疗保健应急应对等等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与健康息息相关。中医认为,“有诸于内,必形诸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细节预示大毛病,关乎大健康。人体会及时发出求救信号报警,告诫人提前预防。比如不被人重视的磨牙也是病,反映精神性、情绪性、牙源性、全身性、职业性、自发性等等多种病因,不仅损伤牙齿,还会造成颞下关节畸形、咀嚼肌功能紊乱以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在新冠疫情后,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尤其时时处处到处充满了误区、误导、陷阱、雷坑,严重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孩子们的健康,轻者引起不适和亚健康,重者诱发疾病,严重者甚至会致命。人性的特点就是大多只比较关心国以上的“大事”(如党的二十大、祖国统一、奔月探火、宇宙大爆炸和世界末日,还有美国大选、地区冲突、世界疫情等等)和家以下的“琐碎小事”(像夫妻关系、子女教育、房车豪宅、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八卦花边绯闻等等)以及身外之物(钱财,小三,二奶,隔壁老王及邻村近居等奇闻异象逸料趣事秘史外传,八卦热点,花边段子,什么张家长,李家短,王二麻子大长脸,生个孩子二五眼,隔壁老王不要脸)等等。人们还往往更关注别人的毛病而无视自身的缺陷,尤其极少关注到我们自己的身体本身,特别是对身体已经发出了健康警报却毫不知情或熟视无睹,可以花成千上万的票子为自己的爱车投保三养、舍得花大钱美容买装饰品,却舍不得花几百块钱给自己的身体做个检查,实在是本末倒置。更有甚者,人还最易受伪科学、“高科技”、“新健康”等臆想独创概念忽悠而甘愿被折腾。人生说到底就是三天,昨天、明天和今天。可是人都是明明活在今天,却偏偏喜欢回忆昨天,老是幻想假如昨天怎么怎么样,我今天就能如何如何啦。时时憧憬计划着明天,等什么什么时我就怎样怎样诸如此类。谁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其实老天爷的事你管不着,别人的事你管不了,况且管闲事还落不是,只有管好你自己的事才是正道!先做最紧急又最重要的事,缓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不做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自己的事就是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事。健康既是消费也是投资!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往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都是传说故事。

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正确洗手非常重要,其作用优于戴口罩。新冠病毒的感染渠道不仅是通过呼吸道,手、眼睛结膜和口腔黏膜等也是重要的感染方式。疫情防护是一套组合拳,口罩、眼罩、手套、防护服、面罩、脚套等一个都不能少。仅仅依靠佩戴口罩尤其是高危人群是防不住新冠病毒的,还需要保持手卫生、遵守规范社交礼仪、人际交往保持安全距离、正确消毒等,这是对各种病毒致病菌等行之有效的防控手段。电梯间、小卖店以及冰箱、食品橱柜、空调、洗衣机等狭小密闭空间是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滋生与传播的高危场所,需特别注意防范。

餐前便后、接触食物前、外出回家第一时间都应该规范地用流水不短于20秒彻底洗手,也可用消毒洗手液是最佳的防护措施之一,包括洗鼻、洗脸,晚上要温水泡脚再按摩。洗手洗脸比洗头更重要。不用手触摸眼口鼻及破损皮肤黏膜,不直接接触门把手、电梯公用电器等按键,勿随地吐痰大小便,开窗通风,密封和消杀地漏等与外界连通管道,冲水要盖好马桶盖,防止溅水和气溶胶污染等,定时对马桶盖进行冲洗。都可达到有效防疫效果。

手机、电话、鼠标键盘、电灯开关、水龙头、门把手、电梯电器按钮等都是清洁盲点,经常被忽略,造成潜在的间接传播风险,需要高度重视。新冠病毒对含氯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在不同家居、办公、交通工具、商场、影剧院等及室内外环境和卫生习惯,病毒的存活情况不一样。

推荐两个好习惯:

1.回家洗手后用消毒湿巾(注意是消毒湿巾,不是普通湿巾)擦拭清洁手机(包括键盘、鼠标、电器开关等)。手机是人们高频接触物品,需要加强清洁和消毒,建议每次外出回到家之后,可以关闭手机电源,等手机彻底冷却之后蘸取适量的75%酒精,或者使用其他对电子产品没有损害的消毒产品,如消毒纸巾等,来擦拭手机的表面,并做好手部卫生。但如果外出的时候没有使用手机,回来之后就不必要对手机表面进行消毒。有一种距离叫我在你身旁,你却在玩手机!

2.晚上用84消毒液兑水拖地板。选择消毒液时,要选择背面有“消卫证字”许可证号的合格产品,消毒效果有保障。使用消毒液,按照产品说明书中对于不同物品消毒的配比说明进行配置即可。还要特别注意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温馨提示:洗手绝不是一洗了之那么简单!

1.洗手要正规(见WHO推荐的七步洗手法),而且用点力;必须用流水;充分使用洗手液或肥(香)皂等,时间不短于20秒;不能光靠酒精或消毒巾消毒手;洗完手后最好是自然干,少用毛巾擦,因为毛巾易滋生细菌(毛巾需经常清洗晾晒消毒和及时更换)等,并不十分干净。

2.不是只有从外面回来才洗手,关键在于“勤”字,即使在家里,只要触摸了污染物品,包括门帘、门把手、马桶盖以及任何不洁物品后,都要及时用流水彻底规范洗手。

注意以下8个时刻必须要彻底洗手:

1.准备食物前;

2.吃饭或吃药(尤其是用眼药或鼻药及口唇涂药)之前;

3.触摸眼、口、鼻之前;

4.抱孩子或给孩子喂饭之前;

5.咳嗽或打喷嚏后;

6.上厕所后;

7.护理病人之前;

8.处理婴儿、病人、宠物粪便排泄物等之后。

附“七步洗手法”:按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依次序进行。

具体操作如下:

内:掌心相对揉搓;

外:掌心对手背,双手互相揉搓;

夹: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揉搓;

弓:十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

大:两大拇指握在掌心交替转动揉搓;

立:双手指尖在掌心交替揉搓;

腕:清洁双手腕。

洗手后要用干净消毒毛巾擦干。不可用湿巾代替洗手。

冲马桶时一定要切记先盖上盖子再冲水,防止气旋涡流把病毒细菌及不洁微粒飘散开来。马桶水箱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冲水钮,是专为省水设计的:小按钮能放出半箱水,用于冲小便,可节省水;大按钮能放出全箱水,用于冲大便。若两个按钮一起按则可加大水流的冲击力度。

小妙招:把白醋和清水以1∶5的比例混合后装入矿泉水瓶里,在瓶底扎几个小孔,迅速将瓶底向下放入马桶的冲水箱内,可清洁污渍除异味。另废旧丝袜和香皂头等也是马桶清洁去除污渍的好帮手!

大按钮冲大便,小按钮冲小便。

口罩要合格,佩戴要科学。口罩也分种类和型号,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口罩是出于不同的目的而设计的,功效也不同。符合防疫要求的五种口罩标准码为: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0969-2013】;日常防护型口罩【GB/T32610-2016】;儿童口罩【GB/T38880-2020】。医用口罩可防PM4,专业防PM2.5需要N95口罩。建议儿童和老人戴N95口罩。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次性口罩只能起到预防飞沫传播的效果,只有专业的N95类型的口罩,才能起到过滤细菌或者病毒的效果,过滤效果95%以上。注意一次佩戴不能超过4个小时,否则会对肺部造成伤害。不管是N95口罩还是普通的一次性口罩,都不能多次重复使用,重复利用效果大减,戴了还不如不戴。

口罩不可清洗或烫煮。口罩也有保质期,合格的口罩都在外包装上标注有保质期,一般有2年或3年。过期的口罩防护功能会降低,不应再使用。要将未使用的过期口罩及时清理掉,可直接放到其它垃圾箱内。对使用过的口罩要用密闭塑料袋包裹后放进有害垃圾箱里。对确认有污染的口罩要按医疗垃圾处理。

所谓抗菌抗病毒等概念炒作的假借“高科技”之名防护口罩并不靠谱,不建议使用。“自私”的带阀门N95口罩不适宜普通人群,只能自我防护,不利大众健康。

戴口罩起两个作用,一是防范保护,第二是安定心理。口罩实际上是护鼻子,严格来讲,口罩并不能预防病毒感染,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打喷嚏传染别人。戴口罩不能预防感冒,一般普通感冒是不传染的,多因受寒和饮食不节所致,只有流感才传染,打疫苗是最好的预防。

要提高口罩的防护效能,除了需关注口罩的防护质量之外,合理佩戴十分重要。科学规范正确的口罩佩戴方式如下。

1.先要分清口罩的内外和上下,不要戴反了。把口罩成扇形拉开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封闭,沿鼻梁处向两侧逐一将金属带与脸部贴实,保持和脸贴合紧密。检验是否完全盖住口鼻——说话或大力呼吸时口罩有一鼓一鼓的感觉就表示佩戴严实了。重点场所要全程戴。

2.口罩若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潮湿,需及时更换。

3.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在医院等环境中使用过的口罩不要重复使用。

4.没有污损的口罩要内折密封保存或挂在干燥通风处。口罩一般4小时左右要更换,不能反复使用,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流口水汗水等都要更及时换,勿清洗,不能用酒精消毒。口罩只能预防飞沫传播,而附着在手上的病毒,才是病原传播的主力军。

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会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口罩的密合性。佩戴多个不合适的口罩,不仅不能预防病毒,反而可能会给自己添病。

佩戴口罩常见的错误方式有哪些?口罩怎样存放更卫生?戴口罩长痘、过敏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习惯都可能对口罩造成污染。

以下错误要避免:

1.长时间不更换,一般4小时或湿了就要更换,防止呼出的蛋白、水分等混合细菌病毒粉尘等污染;

2.错误佩戴与存放,如挂在下颌、耳朵、手腕以及手臂上或露出鼻子等,口罩戴下巴上会增加传染风险,不要随意直接放在桌上或包里,对干净的口罩可重复使用(避免浪费)要向里面折叠后密封保存,或挂于自家清洁干燥通风处;

3.变形、潮湿、脏污以及作用降低的必须立即处理掉;

4.不要戴多个口罩,徒增呼吸困难而又降低密封性,浪费又得不偿失;

5.一次性口罩不能经高温或消毒后以及在公共交通工具、医院等场所重复使用;

6.2岁以下婴幼儿不建议戴口罩以避免窒息,3岁以下婴幼儿要少带他们去公共场所;

7.戴口罩期间避免用刺激性化妆品及药品等,若有不适及时处置或就医,用过的口罩需要妥善处理,属于医疗有害垃圾,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聚丙烯不降解,装在塑料袋里密封后按其他垃圾处理,可焚烧发电。

摘口罩时要两只手摘,不要碰到口罩外部,一旦病毒污染口罩表面,手可能被污染,有传播风险。所以,必须在摘下手套之后的第一时间洗手洗脸。

最后,口罩上往往会沾有我们的口水或者唾液,这些物质都会成为细菌病毒的养料,在家里比较高的温度下,会加速细菌的繁殖,不仅威胁着家人的健康,同时也威胁着环卫等他人的健康,用过的口罩最好先使用开水烫一下消毒,放进密封的塑料袋里按有害垃圾处理,不要让口罩也成为传染源。

脱防护服不规范也会被感染,应高度警惕。

脱防护服的步骤:

1.鞋消毒;

2.摘第一层手套,手消毒;

3.摘防护面罩、摘护目镜;

4.脱防护服;

5.脱鞋套、换鞋;

6.洗手、手消毒;

7.进入第一更衣室,手消毒;

8.脱工作服;

9.摘N95口罩;

10.摘工作帽;

11.摘第二层手套;

12.洗手、手消毒;

13.进入清洁区;

14.沐浴;

15.进入第二更衣室,更换普通衣服。

所有用后物品都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由专人处置。

健康报不健康,不能包食品。卫生纸不卫生,再造纸,原料不卫生,未经消毒处理。女性大小便后要从前往后擦。

最佳的生活细节:

1.大便——晨起最佳;

2.开窗换气——9点~11点和14点~16点;

3.锻炼——早9点~10点、15点~16点或晚间睡前2小时;

4.洗澡——临睡前;

5.减肥——饭后45分钟;

6.刷牙——进食后3分钟以内;

7.睡眠——22点~早晨6点最佳;

8.护扶——睡前;

9.喝茶——饭后1小时;

10.喝牛奶——睡前半小时;

11.吃水果——饭前1小时。

男女相爱不要吻脖子,会触碰刺激颈静脉窦而发生危险。老年人最应注意三件事,一是保暖,寒生百病,不适宜秋冻,还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呼吸道与胃肠道功能弱以及幼儿等都不宜秋冻;二是防摔倒,反应迟钝,骨质疏松,摔倒后有许多难以预料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三是防呛咳噎食,易继发呼吸道感染和/或窒息等危险。

出游必备物品:

1.身份证或护照;

2.必要的现金和信用卡;

3.药品,包括消炎药、创口贴(非创可贴)、腹泻药等;

4.穿戴类,包括换洗衣物鞋袜、洗漱用品、帽子、手套、口罩、防晒用品等;

5.护肤品,包括防晒霜、晒后修复等;

6.指南针、呼救器械、救援绳等;

7.手机、照明器械及充电器等;

8.目的地的地图和旅程地图等。 x3kW5xq3Szclt687f8mOQw5054TPpXKtZooBbStBCAvKR6ix+IhbBbIzZrf8Or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