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詹姆斯·吉林厄姆出生于1839年,本是一名普通的英国鞋匠,在萨默塞特郡的查德镇经营一家名为“金靴”的鞋店。倘若不是在1866年遇见一位独臂男子,吉林厄姆或许一辈子都在修鞋。这位因礼炮事故失去手臂的男子走进店铺,诉说着3年来求医无果的绝望。看着男子痛苦的模样,吉林厄姆有些不忍:既然我能用金属和皮革做出鞋子,为什么不能用它们造一条胳膊呢?他当即决定,凭借自己的制革手艺免费为这名男子制作一条“新胳膊”。
毫无医学背景的吉林厄姆,就此开启了令人惊叹的尝试。他用皮革制成的假肢虽有些僵硬,却与男子的断臂十分契合。初次试验成功之后,吉林厄姆不断改进工艺,他制造的假肢既坚固耐用,又轻便合身,很快便声名远扬,原本的鞋店也顺势转型成了假肢工坊。消息传开后,医学界为之震动,1866年《柳叶刀》杂志曾发文称赞:“吉林厄姆发明的皮制假肢坚固、轻便、耐用,容易佩戴且不易磨损,结构简单,外观与真实四肢极为相似。”
顾客纷至沓来,截至1910年,吉林厄姆已帮助超过1.5万名残疾人重获新生,其中有许多是在战争中致残的退役军人。
不过,关于吉林厄姆制作假肢的工艺一直是个秘密。他的方法独一无二,先是运用特殊工艺软化皮革,依照人体残肢形状塑形,再进行硬化处理,最后是修整和微调,确保假肢兼具功能与美感。为了做到精益求精,吉林厄姆还建立了病历档案,拍摄大量患者佩戴假肢的照片,并将其发表在医学期刊上,为外科医生实施截肢手术提供了宝贵参考。
更让人钦佩的,是吉林厄姆的经营理念。在最初的20年里,他坚持不收取咨询费和验配费,只收取器材成本,对贫困患者还提供分期付款服务。为满足劳动者的特殊需求,吉林厄姆为假肢设计出各种附件,例如钩子环、刀叉、弹簧夹,甚至还开发出编织专用的钩针。
吉林厄姆于1924年去世,他的后人继续做了几十年假肢生意,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停业。这段始于皮革与善意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医疗史中熠熠生辉。
(者 乎摘自《三月风》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