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后发者的跃迁

桂涛

谁发明了蒸汽机?1698年,当托马斯·萨弗里建造的蒸汽泵在矿井中嘶鸣时,没人能预见这个效率低下的装置会成为工业革命的引擎。直到1765年,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学修理纽科门蒸汽机时灵光乍现——分离式冷凝器的发明让制热效率提升了4倍,从此蒸汽动力真正“活”了过来。谁是“汽车工业之父”?卡尔·本茨在1886年便造出了第一辆汽车,但年产量不足百辆。20多年后,亨利·福特用流水线将汽车装配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8,使T型车成本骤降,美国从此“装上了车轮”。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来看,创新的本质并非仅仅在于“从无到有”的突破,更在于持续创造真实的价值。创新的核心也许不仅是“道生一”,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这个比拼持续创新能力的时代,“后发先至”的悖论已成为发展的方法论。扎实做好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真正的创新从不止步于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

瓦特、福特的伟大,不在于他们最早触碰了未来,而在于他们让未来变得触手可及。从这个意义上说,“普及变现”和“从无到有”同样重要。历史的钟摆总在“首创”与“超越”之间摆动。后发者的跃迁,并非摧毁旧世界的巨锤,而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舟楫。

(林冬冬摘自《环球》2025年第10期,付孝勇图) wBBBIe8XhbHBDXihYOcLFP75kjZ4xVWTAVNaODAb/+syuCUG5MrxLrBsapC13b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