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星海 梦想扬风帆
烤肉煮肉图壁画砖
北宋有一本奇书,名为《物类相感志》,据传是苏东坡所著,不知真假。这本书中记载了一些有趣的生活常识,读来妙趣横生,例如:“炙肉以芝麻花为末置肉上,则油不流入火中。煎乌贼研入酱同煎,不出水且口味佳,或入蜜最妙。”简言之:在烤肉的时候,把芝麻花捣碎放在肉上,则肉虽滋滋冒油,油却不会滴落火中。煎乌贼的时候,最好放点酱,或者加点蜂蜜,味道会更佳。
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是在一个秋夜,确切地说是午夜时分。我看得很想吃烧烤,立马翻出手机叫外卖,店铺却大都已经打烊。今天,很多人号称生活家,其实,古人才是生活家。芝麻花,现如今,还有谁知道它竟然有这般妙用?
后来,我读到明代张岱的《夜航船》,也看到了类似的句子:“炙肉,以芝麻花为末,置肉上,则油不流。”读起来,一样给人一种烤肉在架子上滋滋冒油的想象,撩人食欲。
读到这些,我很好奇:古人真的这么爱吃烧烤吗?仔细想来,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应该就有了烧烤。那时的人,偶然从火中扒拉出一枚栗子;或是野火烧来时,一只动物躲闪不及,被烧死,又被人类发现……于是,就有了烧烤。
仔细回忆我读过的古代典籍,不难发现,古人早已经支起了烧烤架。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这是《孟子》中关于烤肉的文字记载。公孙丑问孟子:“脍炙和羊枣哪个更好吃?”孟子脱口而出:“当然是脍炙呀!”足见圣人也是爱吃烤肉的,不然不会这么不假思索。
在已经出土的魏晋的墓砖画中,竟然有做烧烤用的三股叉,甚至还有烧烤炉子。从工具上来看,烤肉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很充分了。这些画像足以证明,在古代,吃烧烤已是十分寻常的事情。
古人到底有多爱吃烧烤呢?他们吃的烧烤和我们吃的一样吗?
一侍女手持三股叉穿好的肉
首先,在做烧烤的方法上,前人之述颇为丰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叫作“腩炙”。“腩炙法:肥鸭,净治洗,去骨,作脔。酒五合,鱼酱汁五合,姜、葱、橘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渍一炊久,便中炙。子鹅作亦然。”
除了腩炙法,还有捣炙法、衔炙法、范炙法等,让人目不暇接,口水横流。
仆人举着烤肉的三股叉,端着托盘
男主人宴请宾客
厨师在案前持刀剔肉
除了吃鸡鸭鱼鹅、牛羊,还有人爱吃烤鹿肉,更甚者,还有吃骆驼肉的。《酉阳杂俎》中记述:“将军曲良翰能为驴鬃、驼峰炙。”骆驼肉我没吃过,也没有想吃的意思,但单看这段文字,会觉得“驴鬃、驼峰炙”是有异域风味的。
我这样想着,烧烤的香气又开始在心间泛滥……
(晨风摘自《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