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青春筑星海 梦想扬风帆

画一本温柔的书

●高塬

2002年,阮筠庭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随即留校任教。刚开始教书,年轻的女老师在课堂上小心地处理着各种突发状况。“老师,如果我不想成为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我还需要学这个吗?”一次,一个男生毫无顾忌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女老师心下慌乱,强装镇定地给出了一个含糊的答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2024年,仍在教书的阮筠庭出版了一本漫画书,取名《春晖》。画的是一名年轻女老师的故事——名牌大学毕业,知名学府任教,这份令许多人羡慕的工作却让她挣扎不已,几次想要辞职……这是女主角小春老师的故事,也是阮筠庭自我的投射,这个故事还回答了当年那个男同学提出的问题——“你不需要成为我这样的人,就成为你自己吧。而我,也会做我自己。”

花朵与春泥

小春29岁,从小梦想成为一名漫画家,当年凭借天分与努力,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临到毕业,她却在妈妈的强势“建议”下,放弃了梦想,转而留校任教,教人画漫画。

“故事为什么设定在29岁?因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年纪,看似已经成人,内心却有很多困惑,人生中的许多问题还没有想明白。”阮筠庭说。所以在她的画笔下,刚带班的小春会学着自己老师的样子,假装经验丰富,心里却调皮地把大一新生比作狮子——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对新手教师来说是危险的存在。

执教初期,小春“卷”到不行。为了不让学生偷懒,她会把作业布置得满满当当,学生无法适应这样的学习强度,她就在上课时散播威胁论:“如果大师是高山,你们就是下面的平原。”她也试过和颜悦色法、心灵激励法,然而通通不灵光。

“我做这些工作都是出于爱。”小春这样想着,然而作为年轻老师,她努力表达爱时却遭遇了很多挫折。有学生画到一半卡壳了,向她求助,她凭着知识储备和经验给出修改意见,学生听后一口拒绝,并表示就想照原样画下去。小春不解,这件事她想了很久,最后她才明白,有时身为老师所认为的成功,并不是学生想要的,强迫他们接受所谓的正确道路,其实是种侵犯。

“人并不是种子,起码不是一种种子。”当学校要求种子们期末必须开花,直径必须达到8.5厘米以上,并以老师的责任、名校的声誉加压时,小春老师温柔而坚定地说:“对不起,我做不到。”同事建议她把精力放在最有希望的好学生身上。小春喃喃自语:“正因为瘦小,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爱。如果我对桂花说‘为何你不能像玫瑰那样大、那样美呢?你不觉得惭愧吗’,这是不公平的。我想让每朵花都意识到自己只是存在就足够珍贵了,并为自己独特的存在感到幸福。只有幸福的花才会开得美丽。”

随着教龄的增长,追问与思考的不断深入,小春老师逐渐成熟起来。《春晖》的最后一章叫作《泥》,因为学生们是花,小春便化作春泥。即使她没有实现儿时梦想,一生中也没有画出一张满意的画,但只要学生能从她身上得到养分而开出花,她就知足了。这就是老师。

“成为自己”

阮筠庭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两位家长对女儿要求严格,父亲曾希望她成为一名外交官。然而,童年时期的阮筠庭和小春一样更喜欢画画。她真正接触漫画是在15岁的时候,从画室同学那里,她看到一本当时非常流行的漫画《火王》。这种将文字与绘画结合在一起、能够表达强烈情感的创作方式,深深吸引了她,至此,阮筠庭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走上漫画创作之路。她给漫画杂志投稿,发表彩色漫画插图,迅速崭露头角。18岁那年,她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之后出版《绘羽》《画夜》《月亮短歌》等作品,年纪轻轻的她常常作为中国漫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出席世界漫画家大会。

唯美的画风、空灵的笔触、繁复的细节是阮筠庭早期作品为人称道的风格,但她也被这种“美”束缚着。“我是一个极为在意细节、力求完美的人,如果我画了美人的上睫毛,就会不能自已地画下睫毛,然后是上面的高光、暗影,接下来,这样的明暗还可以深入3个层次……”

改变发生在2011年,曾经担任漫画《圣斗士星矢》责编的松井荣元来到中国,在和阮筠庭交流时,他直言:“就漫画而言,你画得过于好了。”这句话不仅点醒了她,也解放了她。“我当时已经留校教漫画多年,所以很清楚,漫画最重要的并不是画面有多美,更为本质的问题是,透过这个作品,你想传达什么。”

和松井荣元见面后,坐在回去的公交车上,阮筠庭望着窗外出神:如果我已经画得足够好,不再需要证明自己,那么现在的我,想要画些什么呢?什么是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呢?忽然间,《春晖》的故事跃上了她的心头。当晚,她便提笔创作起来。她不再需要证明自己,而开始“成为自己”。

漫画不止娱乐

2012年,阮筠庭开始在《文艺风象》杂志连载《春晖》,谁知这一画就是13年。

常有读者问:“怎么画得不美了?”“因为目的地变了,河流也自然地改变了方向。”在《春晖》的出版后记里,阮筠庭回答道,“我用了对自己来说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简约风格,来讲述这个故事。提笔时,才发现这一切是如此熟悉。以至于很多时候,我根本不用写生,也不需要去拍照,便知道讲台的样子,办公室电脑的墨蓝色,美院教室里日光灯管笼罩下的冷灰色调,一个个学生的神情……”

简约的风格、熟悉的场景,并不意味着画这个故事变得容易。2023年,《春晖》确定出版后,阮筠庭开始反复修改已有的画稿。正因为简单,所以每一笔都尤为重要、微妙。裙子宽窄、长度的变化预示着人物的性格与心境;站立的方式、坐姿传达着人物和自己身体的关系,与世界之间的张力。阮筠庭对于细节的追求并未消失,而是用在了这些地方。

上市后,《春晖》引发的关注是阮筠庭始料未及的,此前她一直担心读者是否能够领会到,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漫画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严肃思考。“人们普遍认为漫画是快消品或者是一种娱乐。其实现代漫画诞生在战争时期,艺术家们以笔为枪,对抗现实,控诉不公。中国漫画从《三毛流浪记》开始就有关注现实的传统。我觉得这本书又是一个尝试,告诉大家其实漫画也描摹普通人的生活,也能讨论教育、自我成长等严肃议题,也富含内容价值和文学属性。”

小春老师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阮筠庭还在不停地画着。

(肖霄摘自《环球人物》2025年第3期,本刊节选) M8zM27/lcQNKWN7inf4ykSr+wagDypLJoCV/Y9zwiwXPbHNGs8aClmf1IbWBhL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