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针对农牧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深入探究青海农牧民的公平感知状况,以及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完善农牧民公平感知研究的理论体系。通过促进农牧民在生活中对内在公平的感知,调动其对可持续生计的积极性,助力后续产业发展,最终为实现农牧民生活稳定与社会稳定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具体任务如下。

(1)阐释农牧民公平感知的含义,设计能够反映公平感知各个维度的不同层次指标(或指标组),描述农牧民公平感知不同维度的表现与特征。

(2)通过农牧民生计策略选择意愿、生计策略选择行为、生计策略选择效果的计量分析,考察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

1.2.2 研究意义

1.2.2.1 现实意义

(1)通过界定农牧民公平感知的内涵与外延,测度农牧民的公平感知程度,甄别农牧民公平感知的特征差异,梳理出农牧民公平感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政府清晰把握农牧民的公平感知现实状况。

(2)通过对农牧民生计选择过程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生计选择的影响效应及路径,探寻公平感知各个维度对农牧民生计选择影响的差别,为农牧民设计和制定激励政策并为后续的产业发展提供科学而翔实的实证依据。

1.2.2.2 理论意义

(1)通过系统比较国内外公平理论,界定农牧民公平感知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农牧民公平感知度量指标,既能丰富和完善公平理论,又能为农牧民公平感知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做出补充,从而为农牧民项目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并得以进一步完善,为青海农牧民增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研究基础。

(2)通过寻觅农牧民不同生计的发展阶段,深入探究农牧民增收的实质,科学地梳理与界定了相关概念,明确了青海农牧民增收的研究范围。通过构建公平感知和生计选择模型,明晰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公平感知与增收之间的关系。本书还结合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对青海农牧民生计选择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农牧民的可持续生计提供科学依据。 ZD8sfi7AF4yy3HW63iDwDUQL1+DOS27J0SIIOBCv2afU5EJMq5Iqi8nNCiy8YfT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