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沂蒙精神的当代影像表达

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按照山东省委宣传部的部署,为充分发挥革命精神重要诞生地的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沂蒙精神的挖掘、诠释和弘扬,我们申请了山东省社科沂蒙专项课题“沂蒙精神传承与影像表达研究”,用实际行动弘扬沂蒙精神。我们多次走近沂蒙这片热土,先后到山东临沂的蒙阴、莒南、沂南、费县、平邑等地采访拍摄,深入走访了近50位在新中国成立前入党、参军的老党员、老军人,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沂蒙精神始终根植于伟大的人民之中,既映照历史,又启迪未来。

在新时代语境中,如何延续沂蒙红色文化记忆,使沂蒙精神融入时代生活,是我们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而摄影作为最大众化的艺术门类之一,成为记录沂蒙精神典型人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方式。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于是我们将拍摄对象锁定为老党员、老军人,他们是红色基因的最佳传承人。

红色文化有故事,也有讲故事的人,对于典型人物的影像表达尤为重要。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摄影技术,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变革,以20世纪70年代为时间节点,进入“当代摄影”阶段,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样貌。与传统摄影不同的是,当代摄影的创作手法,要实现预期的拍摄效果,需要挖掘话语中的思想线索,再通过拍摄手法和叙事策略来展现,将人与特定的地点和理念融合,成为探索、观察和代表外部世界以及内心反应的杰出工具,既可以重现外部世界,又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关注。

沂蒙精神的影像表达策略,即借助当代摄影表达策略,通过实景肖像的方式将沂蒙精神的典型人物视觉化表现,使之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引发大众的共情,进而讲述人物的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实景肖像、勋章、生活空间景观等细节的展现,文本的支撑,共同建构起沂蒙精神主题性创作的内容。

肖像摄影是刻画人物的典型表现方式,德国的摄影家奥古斯特·桑德和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引领的新客观主义摄影深深影响着我,特别是他《二十世纪的人》中的拍摄思想和方法。约翰·萨考斯基评价道:“桑德对每一个独特对象的表情、手势、姿势、服装、符号、居住环境都刻画得准确无误。”

我们的作品拍摄以正面自然光的方式进行,力图更真实地表现老党员、老军人的人物形象,同时避免闪光灯带来的紧张情绪。他们年龄都在90~100岁,拍摄必然要依据老人家的现场状态,让他们在其熟悉的环境空间中或站立,或倚坐,且尽可能地缩短拍摄时长。在拍摄具体环境的选择中,要考虑自然光的因素及画面的内容,力图更为全面、真实地再现老党员的生活状态。例如,在平邑拍摄百岁抗美援朝老党员唐孝龙的过程中,选择在其熟悉的院子中取景拍摄,这是由于一方面室内光过暗,另一方面院子里的背景墙具有与人物相似的年代感,这样的画面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引发观者的共情。透过画面主体,观者的视线会在人物与背景间穿梭,而他的左手因冻伤无法恢复正常状态也会成为阅读的重要细节。又如,在拍摄海军老党员唐效敬的过程中,因为他腿脚不便,就选择在以门为背景的院里进行,让老人坐在门前,既能还原生活中的人物,又能获得足够的自然光,同时门的构图也提供了统一的摄影语言,在整个系列中像线索一样,引领读者走近一位位有着不同经历与故事的老党员。透过眼神笃定的人物,画面的后景展现了现代化的电器、日常的钟表以及装点室内的福字,这些细节反映出了人物的生存状态,体现出各级部门对老党员的关爱。老党员的形象是令人敬仰的榜样,在胸前将奖牌佩戴既是影像表达的需要,也是仪式感的体现,让观者更为直观地读出老党员曾经的贡献。

在拍摄人物的奖牌及证件的部分,我选择了家中具有年代感的老凳子作为支撑,斑驳的木纹隐喻了老党员、老军人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透过景深的控制,画面中呈现的是与证书同龄的质感。相比单纯翻拍证件,这样的图像更有温度、有质感。人物拍摄与采访同步,通过与老党员及家人的交谈,深入了解他们当初的动人故事。他们是普通人,也是极为不普通的特殊人群,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他们的精神会通过影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沂蒙精神更好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生转化,发挥力量。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是民族自信的强大支撑。

尽管沂蒙精神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是情感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通过制定拍摄策略完成影像作品,继而把对世界的认知带入新的维度。沂蒙精神主题性摄影创作可以唤起读者记忆中的典型形象,拍摄中引导拍摄对象以一种自然舒适但又相对严肃的身体姿态在镜头前,并最终站在读者面前、站在历史面前。拍摄追求画面清晰、主题明确,焦点和细节一目了然,从而呈现出“客观”“本然”的被摄者的面貌。

正如本雅明认为照片记录了“视觉无意识”的情节一样,一组相似的连续画面若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排列便拥有了情节。摄影图像中的细节远远超出了人类以眼睛所观察到的细节,沂蒙精神主题性摄影可以让人们从影像中获取人物的视觉信息,洞察人性灵魂,特别是通过系列化的实景人物肖像摄影,可以呈现出人物的生存状态、生活状态,用大量的细节引发观者去了解人物的事迹与故事。沂蒙老兵和老党员是沂蒙精神的典型人物群体,摄影以视觉化的方式诉说老共产党员们的红色初心,展现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奋斗的艰苦历程,从先辈们的峥嵘岁月中感知家国情怀。

弘扬红色文化离不开科技的力量。科技不仅带来了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也为沂蒙红色革命精神的创新性表达与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过往红色题材影像大多是以老照片的方式珍藏于档案馆中,传播方式不够丰富。沂蒙精神的当代影像传播可以同数字媒体实现深度融合,借助融媒体实现多维度展示,打造沂蒙精神的立体化传播。同时,建立沂蒙精神影像数据库,扩大覆盖面、加大传播力度,让更多的人感受沂蒙精神,使之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正能量,产生更重要的社会价值。

(王培蓓 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年6月18日) LeRjdF3P8Agylko1XSxBJWjdhug0YShrsjSegr3YG5wK0+snpbkFavcm8vLCf+0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