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面临的传播困境

(一)经济问题制约传播效度

1.人才吸纳与培养的费用不足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发展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想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面临的最显著、最困难的问题也在于人。宣传人才的吸纳、培训与激励都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一定程度的物质保障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必备条件,走访的现实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对于专门担负党的理论教育任务的党校而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才可谓求贤若渴。接受采访的负责人直言:“好的老师是很难出来的。”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仍然不足,能够深入基层、走向社区并扎根驻留的更是凤毛麟角,非专业人才占比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培训的经济负担。填补人才缺口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需要系统的人才扶持与培养计划来吸引强劲力量,需要通过提高基层宣传工作人员的工资、优化待遇等物质手段来广纳贤士。

此外,人才的培养与激励也是一笔长期的、较大的支出。要想使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社区、党校等具体场所,宣传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本功,还必须经历实践的积累过程,不断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无论宣传人员是否专业出身,都需要经过三年至五年的磨砺,才能真正深入群众中开展活动。人才的经验积累就是一个不断消耗时间与经济成本的过程,所需费用不菲。那么吸纳人才后又该如何留住人才?奖励激励必不可少。以当前党校强调的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政一体化发展为例,三者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学人员不断地创新与探究,在其过程中也离不开教研咨成果配套资助、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与产业创收机制来调动其积极性。

2.传播活动开展的经费受限

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人们对理论的认知与体会。“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展开宣传思想工作。目前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短视频等作为党宣传思想的重要途径,渗透力强、覆盖范围广。然而该传播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不论是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还是视频号的拍摄都需要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来操作和专业设备的支持。此外,要想实现由线上到线下全方位的理论教育覆盖,少不了向楼宇视频、户外广告等实体媒介延伸,因此也需要不菲的经费支出。

要想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实地的宣讲活动必不可少。根据访谈对象描述,宣讲活动的开展必须及时、多样、贴近群众,必须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欢。省内的众多党校,相对优秀地把宣讲内容和形式均衡统筹的可能只有5%,剩下95%的宣讲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讲”的层面。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支撑跟不上,生动丰富的活动缺乏物质的保障就容易草草收场,达不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3.教育宣传场地支出体量不够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一定的教育宣传场地,而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常常面临教育场地容纳量与接待量不对等的情况。受访的党校负责人指出,学校当前存在的最大场地问题在于宿舍量、教室量不足,无法承载相对庞大的受教育群体。而修建这些教育场所所需的费用,是摆在学校面前的现实问题。对社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而言,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宣讲的专门场所有限。一般的基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模都比较小,主要由专门办公室组成,侧重日常办公,并不能很好地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等传播活动提供合适的场地。社区面向的群众众多,传播工作受众广泛,需要专门的、固定的、合适的活动场所。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党建服务广场,需要较为强大的经济力量。

4.教育宣传环境的建设与更新经费缺乏

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人。承担宣传思想工作的场所,应当营造红色正向的育人环境。开设党务公开栏、党建宣传栏、构建党的理论学习园地等都是常见的宣传方式。以党校为例,校内应当有特设的党建展示区域,如党建长廊、党建文化墙一类,还应当设置学习角,配备时效性最强的党的创新理论的相关书籍以供学习。在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应当实现一体化配置,将理论传播和群众的休闲生活结合在一起,发展“党建+”模式。比如,把党建教育和体育休闲相结合,在社区内的体育和休闲场所进行渗透式的宣传,通过标语、视频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加深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感知。

就当前的现实状况而言,成本较低的宣传栏应用广泛,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较为昂贵的党建展示区并非党校的“标配”;党建学习角的场地建设和图书购置也受限于经济条件,书架上的图书更新也存在滞后问题;社区发展“党建+”模式时也往往在经济压力下止步。

(二)传播主体参差不齐

社区是最接近群众的基层党组织,社区党员作为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主力军,个人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社区党员由于来源的多样性、收入的差异性、较大的流动性,在思想状态、认知感受、价值认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层党组织整合党员思想认同的难度较大。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由于自身素质的差异,对我国的创新理论了解不够深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固、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能力不足和政治立场不坚定等问题。此外,基层党组织对于思想宣传工作的方向不够明确、定位不够精准,甚至对党的创新理论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作用存在一定的模糊见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使群众无法从身边的党组织中获得关于党的创新理论的正确信息,这对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传播受众层次多样

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群众,根基力量在群众。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受众的社区群众由于知识水平、社会分工、职业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理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对其接受程度存在显著不同。在同一个社区中,不同群众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程度较高;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信息鉴别能力较差,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接受程度有限,容易受到非主流思想的鼓动。就不同社区而言,党的创新理论在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思想宣传队伍工作能力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社区传播渠道相对多样化、传播方式新颖独特、社区宣传队伍力量比较强大;但有的社区传播渠道单一、传播方式古板、社区宣传队伍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四)传播内容单调枯燥

党的创新理论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传统的以政党为主导的传播格局难免会与群众产生传授障碍。调研显示,受访者在回答“您认为目前党的思想宣传内容如何?”这一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目前党的思想宣传内容复杂,不易理解”。当前,人们的思想在社会大变革中已经发生深刻转变,而社区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中依然难以突破原有范式,强理论、重说教,仍以较为传统的方式传播,如发文件、开会等,理论性话语、政治性话语占比较高,对于广大群众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远远不够。虽然各地重视理论学习,干部群众参加学习的次数较多,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即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有着基础的理解,认为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但是,大部分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形式主义比较浓厚。此外,官方的理论宣传话语大部分比较生硬,容易让群众产生距离感,实效性不足,在灵活运用理论推进实践创新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短板”。随着互联网等一系列新的传播媒介的发展,传统的宣传方式更无法在现代复杂的传播语境中与大众擦出火花,即使宣传的内容意义再怎么重大,但由于传播方式不当,仍会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的普及程度大打折扣。 nxsyv2n44yZ6520fYPKL5MlNs9IbqBJNQW9h5z2NUJy4XPZIaISOVY/oJmYcfo1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