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全国政协委员陈增敬:加强数字经济基础研究,促进数字经济产业群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然而,实施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实施?在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山东省委会副主委、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就此提出建议。

陈增敬认为,数字经济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实行产业智能化。如何实施智能化呢?逻辑上讲,智能化依赖于程序化,程序化依赖于模型化,模型化广义上讲依赖于公式化,公式化依赖于数理化。因此,研究高级的智能产业,第一步,需要建立好模型或公式;第二步,为了使这些模型有“智慧”,需要有建立在优质数据基础上的算法和实施这些算法的算力。

因此,建立智能化的产业,我们必须有优质的数据、有效的模型、高性能的算法和高速的算力(实现算法的速度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数据、模型、算法和算力四元素构成了数字经济的主要基础。数据是材料、模型是图纸、算法是大脑、算力是动力。这四个方面的协同创新一定会产生一系列原创性和颠覆性的成果,这些成果一旦被产业化和商业化,必将产生一些颠覆性和引领性的新兴产业群。

在实施层面,陈增敬认为需要“三方合作”:需要企业提供优质的数据和需求;需要基础科研者提供有效的模型和智慧的算法;需要制造业提供快速的计算设备,即算力和政府的支持。总之,数字经济需要政府的组织、企业界的投入、科研工作者的研发。

陈增敬提出,当前,算力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对各国科技进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算力成为各国继“财力”“人力”“物力”等竞争力指标之外又一项关键的竞争力指标,将是国与国竞争的核心领域。我国和世界主要大国都在致力于发展算力产业,旨在抢占算力制高点。2021年,全世界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615EFlops(10 18 ),较2020年增长44%,远高于同期一般基建投资增速;2021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02EFlOPS,占全世界的1/3。数据、模型、算法,我们大而不强。

我们的短板,一是我们的企业与科技工作者融合度不高,一方面中小微企业需要大量的成果,另一方面原创成果无法进入中小微企业。企业与科研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双方协调渠道不畅,没有机构协调。二是国家对原创性成果研究和使用在法律层面还不够完善。

为此,陈增敬建议,在企业层面,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充分抓住这次数字经济的机遇,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中小微企业可以变成超大级企业。在国家层面,建议国家在金融、医疗、通信、密码(信息)安全等数据和图形密集型企业先行先试(这些企业表现的是图和数)。建立国家级科研团队和平台。在人才、资金、管理方式上给予支持。

加大政府在原创性引导基金投入方面的数量、种类和品种。通过政府的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为原创性成果落地服务。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倡原创,减少模仿(仿照)。模仿可以做强,但难以自强,更难保不亡。营造一种良好创新的社会风气。

陈增敬表示,国家层面已重视,地方政府也重视,站在国与国竞争高度,支持算力和算法的深度融合匹配。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将会从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到算法战发展。

(刘颖婕 人民网 山东频道 2023年3月10日) xarIr96CYpI+Ycf72I/Fbh0Zm94u4TO3FzThUkCTi9Mxt0ZiVf4WYpgx3t2h2k9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