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改革开放后,陈秋桂从湖南耒阳来到广东中山中泰家具厂,成为打磨车间的一名员工。其间,因工作表现出色,陈秋桂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拿到了全厂最高的计件工资,也因此受到了老板彭总的赏识。彭总既欣赏陈秋桂踏实肯干的劲头,也欣赏他的精湛武学(自幼随父研习少林武术),二人逐渐成了好朋友。
1994年,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空间,陈秋桂决定辞去在中泰家具厂的工作。辞职后,他先去了一个“澳门佬”的家具厂担任车间主任,后来又受邀辗转去了中山另一家家具厂,从老本行油漆工做起。踏实工作的陈秋桂从油漆工一步步成长为厂长,其间他将该厂的月产值从几十万提升到三百多万,开始在家具制造业内小有名气。
1997年香港回归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各个工厂都在招贤纳士,准备大展拳脚。某天,陈秋桂接到了原中泰家具厂老板彭总的电话,诚心邀请他回中泰家具厂工作。一番长谈后,陈秋桂隐约看到了新的发展希望,于是决心回到职业发展的起点——中泰家具厂,重新出发,为自己,也为中国家具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再次踏入中泰的大门,陈秋桂谢绝了直接前往彭总办公室交谈的邀请,先是独自绕着整个工厂逛了一圈,观察这里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环境,然后走进车间和工人师傅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工厂同他离开时相比变化不大,但原来的生产设备此时已显陈旧,员工管理还是沿用原来的制度和办法。陈秋桂走进一个厂房,看到里面堆积的家具成品以及正在不紧不慢地打着包装的工人,这些场景他都记在了心上。
待陈秋桂察看和了解工厂的现状后,他发现工厂在管理上存在不少隐患,各部门的职责也不够清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似乎也不高……虽然这些问题表面上对工厂当前的生产经营没有直接损害,但会影响工厂的长远发展。在陈秋桂看来,中泰家具厂建厂早,多年的发展经营使其在中山家具行业里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这也是他看好中泰、重回中泰的重要原因。然而,经过粗略的观察和了解,陈秋桂发现中泰的发展和他的预想所有差别。中泰的发展不应止步于此,而是应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陈秋桂想。
为使中泰得以更好地发展,陈秋桂提出了进行内部改革的建议。然而,由于刚到公司,纵使他身怀韬略,尚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地位。当时有不少人认为“空降”的陈秋桂抢了他们晋升的机会,是一种威胁,并且认为他所倡导的改革是对现有制度的挑战,因而对他怀有深深的敌意。当然,更有不少人在等着看陈秋桂的笑话。思索了几天之后,陈秋桂决定找彭总掏心窝地谈谈他对公司未来的构想和改革方案。陈秋桂心里明白:对公司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败在于中泰管理层的支持力度,首要便是取得彭总的支持。陈秋桂从员工思想到产品定位、制度建设、老板文化,再到公司短中期发展战略等,向彭总娓娓道来,二人促膝长谈了一整天。此次谈话,使彭总真正看到了这个年轻小伙儿的谋略与智慧,陈秋桂也因此赢得了彭总的信任和支持。
管仲、商鞅、韩非子等法家的执政理念是“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意在以严刑峻法治理社会,以药效和副作用都很强烈的非常规处方治疗久治不愈的重病。一个国家的问题越大,越需要大的改革,管理企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