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茶树植物及其分类方式

茶在植物分类学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已经有千年的茶树栽培历史。三国时《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唐代陆羽《茶经》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明代嘉靖《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

根据植物学家论证,茶树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在中国西南部进化形成了。同其他物种一样,茶树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存活。由于茶树长期在某种环境中生长,受到特定环境影响,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素的特定需要,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生存条件。这种生存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土壤、阳光、温度、雨水等。茶树形态多样,其地上部分为树冠,包括茎、芽、叶、花、果实等;其地下部分为根系,由众多长短不同、粗细各异的根组成。

按照高度和分枝习性分类,自然情况下,茶树可以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

▲茶树分类

乔木型茶树

一、乔木型

乔木型是比较原始的茶树类型。乔木型茶树分布于与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比较接近的自然区域,也就是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乔木型茶树植株高大,分枝部位高,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cm,多数品种长度在14cm以上;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特别是抗寒冷性极差;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这类茶树分布于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制成普洱茶,具有滋味浓强的特点。

二、小乔木型

小乔木型茶树属于进化类型,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抗逆性相比乔木类茶树强。植株较高大,从基部到中部的主干明显,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叶片长度在10~14cm,叶片栅栏组织多为2层。

小乔木型的茶树介于灌木型和乔木型之间,区域适应性和茶类制性较广。栽培茶树的目的是采摘其幼嫩新梢作为制茶的原料,因此茶树的长相、叶和芽的性状、芽的萌发和生长特性,以及新梢的性状,就成了研究茶树品种的重要经济性状。

三、灌木型

▲灌木型茶树

灌木型茶树也属于进化类型,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包含的品种也最多。灌木型茶树,植株比较低矮,分枝部位低,从基部分枝,无明显主干,分枝密;叶片小,长度变异范围为2.2~14cm,叶片栅栏组织2~3层;结实率高,抗逆性强;芽中氨基氮含量高。该类茶树地理分布广,茶类适制性也广。

四、按叶片大小分类

如果茶叶按叶片大小分类,则主要以成熟叶片的长度,兼顾其宽度而定。

第一,特大叶类叶长≥14cm,叶宽≥5cm。

第二,大叶类叶长10~14cm,叶宽4~5cm。

第三,中叶类叶长7~10cm,叶宽3~4cm。

第四,小叶类叶长≤7cm,叶宽≤3cm。

▲茶叶分类

一般大叶种叶片大而柔软,叶面革质层较薄;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革质层较厚,虽对制茶有影响但具有抗逆性。大叶种茶叶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含量较高,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小叶种茶叶胡萝卜素、茶黄素总量高,制出的茶叶香气浓郁。

五、按进化选择方式分类

按生物进化的方式划分,一般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两种。

野生型:亦称“原始型茶树”,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原始的特征特性,多产于原始森林中,呈无序状态。野生茶具有丰富的变异类型,抗逆性强,是研究茶树演化、分类的重要材料。代表茶树为镇沅县千家寨2700年树龄大茶树。

栽培型:亦称“进化型茶树”,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条件下演化而成的,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进化的特征特性。就主体特征来看,栽培型茶树的芽叶一般多茸毛,酚氨比高,制茶品质优良,是古茶园和现代生产茶园的主体。代表茶树为景迈山古树茶林。

过渡型:这类茶树同时具有野生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栽培型茶树的特征特性,按照植物的进化规律来看,是处于野生型茶树与栽培型茶树之间的中间类型。代表茶树为澜沧邦崴大茶树。

六、按栽培方式分类

台地密集型:多依山开辟,在起伏平缓的山地、丘陵依照等高线修筑环形梯田,以播种或扦插的方式栽种茶树。栽种的茶树密度较高,需要通过定型修剪等方式人为干预其生长,限制其生长高度,以利于茶叶采摘和生长。但出于生态环境单一、土壤肥力不足等原因,需要施肥、打药以保证产量。

山地野放型:多生长在距离村庄较远的山林中,以茶籽播种繁育,粗耕野放,极少人为干预,任其自然生长。采摘较为不便,产量较低且不稳定,但茶质较好。

七、按繁殖方式分类

有性繁殖型:是植物的两性细胞结合后产生种子,以种子进行繁殖的方式,也叫“种生”。种生新植株生命力强、寿命长、富有遗传变异性。

无性繁殖型:实为营养繁殖,即由植物的部分营养器官如根、茎、芽、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个体。繁殖方法有分生、压条、扦插、嫁接等。茶树的无性繁殖早期采用压条方式,但因繁殖速度慢,后改为扦插育苗的方式。现在我国大多数茶树都采用这种方式繁殖。无性繁殖的植株只具有亲本的遗传特性,不易产生变异,虽早开花、早结果,但根系弱、寿命短,会产生退化现象。 r6VZrBdYbtyN0pcxtrIY8KA5p85dYot0QXwSjYxQOBUhWgcXObnax2kdOfM65ng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