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深刻调整之中,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上升。新冠疫情起伏反复、影响深远,美国对华贸易战仍在持续,经济全球化正在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不断抬头,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正常运行面临威胁和挑战。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贸易和跨国投资急剧下降,2021年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虽出现回升,但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复苏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国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这必将对我国未来的中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际大循环”最早由时任国家计委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于1987年提出,引起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88年召开的十三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实施沿海发展战略问题。之后,我国开始抓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实施“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模式,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当中,我国经济也借此开始了快速增长阶段。历经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在2001年加入了WTO,同时提出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对外开放开始进入了新阶段,我国开始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迅速,我国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外向型经济高度依赖国际经济大循环,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开始不断凸显: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冲击、对外商投资依存度过高、经济安全风险不断涌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比较困难、国内生态环境不断遭到污染和破坏、国内产业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遇到“瓶颈”等。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原有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开始对经济发展格局进行优化调整,不断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不断向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此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盛行,地缘政治经济风险不断上升,原有经济发展模式难以继续适应大国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格局亟待发生转变。
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双循环”基本内涵。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对原有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本质上讲是“独立自主,高水平开放 ”。我们要明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双循环”更加注重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相互协调,是原有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高档“升级版”。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体现了中国发展新理念,更加重视安全与发展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