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长期战乱的世界各国人民珍惜和平与发展,而且在《联合国宪章》约束下以及美国、苏联等主要大国主导下,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的主要趋势。百废待兴的欧洲亟须在美国援助下恢复经济建设发展,马歇尔计划成功实施,欧洲实现了经济腾飞。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欧美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50年代和60年代黄金时代之后,生产能力过剩,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石油定价权的垄断,导致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高企,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

苏联、东欧国家、中国、印度等其他广大亚非拉国家也需要发展经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苏联、东欧国家、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主导下进行了较为成功的经济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极为注重教育、医疗、交通、通信、能源、电力等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因而在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里,广大人民群众的人类发展指标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此外,在苏联的帮助下,也由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中国开启了156个重工业和军工工业项目的建设,尽管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专家撤走,但中国依然发展了自己的重工业和军工工业,这使得中国有了自己较为强大的工业和国防力量,从而也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大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消费者所需要的轻工业产品、电子产品生产落后。就中国而言,由于过度以农业补贴工业发展,农业集体经济效率低下,日用工业品严重短缺,因而改革开放前75%的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Ravallion&Chen,2007)。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多或少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一书的风靡说明了当时的问题。这是西方发达国家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主要打击点。

广大亚非拉国家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众多从殖民地状态独立出来的国家,在帝国主义宗主国的长期剥削和压迫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建设落后,人力资本低下,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经验欠缺,很多新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的大量富饶土地依然被原宗主国霸占、经济命脉被跨国公司所掌控。从14世纪到19世纪末长达500年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把非洲奴隶贩卖到美洲,不仅给奴隶本人和家庭造成无尽的痛苦,也导致了部落之间的不信任和敌视,这种不信任和敌视一直到今天都存在,这使得遭受奴隶贸易损害国家的统一国家意识形态很难形成,进而导致了经济落后、增长缓慢(Nunn,2008)。另外,殖民地宗主国在殖民地国家独立时就为这些刚刚独立的国家和国家之间埋下了政治军事冲突的祸根。因而在很多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里军事政变不断、政局不稳,有些国家之间冲突不断(如印巴冲突、中印冲突等)。因而,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增长缓慢,教育、医疗、交通、通信、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低下,大量弱势群体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eLMcUCcpML+2u59aUmlUmzqlnjMGNFTMNbHsyfLBLm81yIdvEF70bpAjVgWEo/F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