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深圳高校青年公益实践的未来展望

通过前文调研内容,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高校青年具有公益实践经历,部分青年在新冠疫情相关的公益活动中也付诸了行动。那么对于未来的公益,他们有何想法?

一、深圳高校青年未来公益实践参与意愿

(一)未来参与公益实践的意愿及原因

2020年调研数据显示(见图3-1),未来一年考虑参与公益实践的高校青年有795位,占比达到92.2%,而不考虑参与的高校青年有67位,占比为7.8%。由此可见,对于未来参加公益实践,绝大部分高校青年持积极态度。

图3-1 未来一年高校青年参与公益实践的意愿

而对于未来考虑参与公益实践的,高达79.1%的高校青年选择了“希望帮助他人”这个原因。还有64.4%的高校青年选择了“自我成就和价值体现”这个原因。相比之下,选择“受同学或朋友影响”及“提升所学专业的相关技能”的比例只有4.0%和9.3%(见图3-2)。

图3-2 未来考虑参与公益实践的原因(多选题)

由此可以看出,帮助别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是促使高校青年未来参与公益实践的主要驱动力。而与此前已有参加过公益实践经历的655位高校青年群体中有481人都出于“希望帮助他人”这一原因的占比(73.4%)数据较相近。可以推断出,无论是在当下还是未来,利他主义始终是高校青年参与公益的首要动机。

对于未来一年不考虑参与公益实践的高校青年来说,“时间投入过高”是他们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说明不参与公益实践的高校青年很大一部分都是时间受限所致(见图3-3)。未来公益活动在组织的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时间,从而吸引更多的高校青年参与。此外,个人“相关工作能力不匹配”“需投入的金钱成本超出自身承受范围”等也成了阻碍高校青年参与公益实践的重要因素。因此,参与公益实践前的相关技能培训和资金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图3-3 未来不考虑参与公益实践的原因(多选题)

(二)公益实践偏好

1.对公益形式的偏好

根据2020年调研数据(见图3-4),“深度实践类:用所学知识或特长为某些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参与短期(当天结束)的公益服务”所获评分最高,反映了高校青年在对短期公益服务兴趣高的同时,也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或特长来为某些社会问题提供更切实的解决方案,完成更深度的公益实践。此外,高校青年对于“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设计并共同完成一个周期性项目”这个参与形式的感兴趣程度也较高。

图3-4 公益实践形式的偏好程度(评分越高偏好程度越高)

2.对公益领域的偏好

2020年调研数据显示(见图3-5),高校青年对于“助弱扶贫”和“优质教育”这两个公益领域的感兴趣程度是最高的。扶贫济困是慈善的核心内容,天然吸引高校青年对其产生兴趣。同时,国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扶贫济困所实施的各项政策和行动也进一步让高校青年对此领域保持高关注度。“优质教育”与高校青年自身息息相关,这使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其重要性。而在其他的公益领域,高校青年感兴趣的程度虽然没有前两项那么高,但都较为平均,可以看出高校青年在公益领域的偏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在未来一年考虑参与公益实践的795位高校青年中,有771位表示如果参与到自己关注的公益项目中,为了更好地达到项目效果而愿意以志愿者的身份接受培训,占比高达96.9%(见图3-6)。由此可见,高校青年对于参加志愿者培训持有积极态度。以下分析将以771位愿意接受志愿者培训的高校青年为样本群体。

图3-5 公益实践领域的偏好分布情况(多选题)

图3-6 是否愿意接受志愿者培训

在培训内容方面,高校青年希望接受“通用工作能力培训”和“所在岗位需要的特定技能培训”,占比分别达到35.8%和34.5%,这说明大多数高校青年认为自己通用工作能力及岗位技能还有待提高,希望在参与公益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这方面的锻炼。另外,“项目介绍及相关背景培训”占到29.6%,说明高校青年也比较关注能否清晰获得项目的必要背景信息,应予以相应的重视(见图3-7)。

图3-7 志愿者培训内容的偏好

在培训时间方面,57.6%的高校青年认为30~60分钟的培训更为适宜,仅有18.5%的人认为60分钟以上更合适。由此可见,高校青年虽然愿意接受志愿者培训,但不希望培训时间过长,1小时的时长是志愿者参与培训的分水岭(见图3-8)。

图3-8 志愿者培训时长偏好

而对于以何种形式开展志愿者培训(见图3-9),更多的高校青年选择了“线上讲座/沙龙”(占比为52.4%)以及“通过开展工作得到相关指导”(占比为48.9%);选择“导师小班面授”(占比为39.4%)和“大型线下讲座”(占比为37.1%)的高校青年也不在少数。由此可见,高校青年更倾向于有导师引领的方式,受新冠疫情因素影响,未来志愿者培训方式可以适当结合线上培训。

图3-9 志愿者培训形式偏好(多选题)

没有接受培训的群体不愿意接受培训的主要原因在于“时间投入长”(占比为72.5%)和“培训参与方式过于复杂(如需要到某个地点见面)”(占比为61.1%)(见图3-10),这提醒我们在组织志愿者培训时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以及方式的简化。

图3-10 不愿意接受培训的主要原因(多选题)

二、深圳高校青年公益实践项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不再局限于以执行角色参与公益活动,开始尝试策划公益项目。通过策划公益项目,使“参与者投入一定时间与精力能更好地达到阶段性的目标效果”得到了95.2%的高校青年的认同。

在公益项目的参与形式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团队完成公益项目是大多数高校青年在参与公益项目时的现实诉求(占比为78.2%),占比接近八成(见图3-11)。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青年希望能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公益项目而非独立完成。

图3-11 公益项目的参与形式

在完成公益项目的过程中,高校青年最希望收获的是“扩大社交圈,收获三五知己好友”,其次是“解锁新的学习模式或知识技能”,而“项目能够落地,产生实际效果”也是他们的较高期望之一(见图3-12)。

图3-12 期望通过组队开展公益项目得到的收获(多选题)

而在期待方面,高校青年最希望获得“导师专业指导”(占比为38.1%)、“种子基金支持”(占比为19.5%)和“可落地执行的方式”(占比为14.0%)(见图3-13)。而最担心的是“没有尝试过,没有经验”(占比为54.5%)、“新模式不成熟,担心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占比为53.7%)以及“无法落地执行,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占比为41.2%)三大困难(见图3-14)。

图3-13 希望获得的支持(多选题)

图3-14 最担心遇到的困难(多选题)

对于这些困难和诉求,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对高校青年参与公益项目进行支持:

一是鼓励他们进行组队,提供社交平台和便利;

二是邀请专业导师,在参与公益项目过程中给予专业指导,并注意培养参与者的技能;

三是引导高校青年多关注多参与具备稳定资金来源的公益实践项目(如由基金会定向资助的公益项目),为公益项目的执行、存续提供保障。 RlD00uY55jCT6z2hgNM5I5HPEzr7K/gvA0B5ZZq2VTMJ+G2CKTAlJxtLG1UBC4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