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思想教育,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定义,因此并不统一和精准。但总体来说,它不仅包括政治、法律和哲学等方面的思想教育,还包括审美和道德等思想内容方面的教育。自从进入人类社会,阶级和国家出现以来,思想教育一直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社会活动。同时,我们知道,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是思想教育的主要目的。无论是先秦“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教育,还是当今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论是古希腊起源的斯巴达式思想教育,还是当今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教育,思想教育一直是以国家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为基础,去教育和引导社会成员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教育自始至终贯穿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实际上,大多数国家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法,但其社会实践活动一直存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思想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都可以纳入思想教育体系。不同类型的思想教育在思想内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传播上存在差异。
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教育的重点在于政治教育,用一定的方法来培养人们的政治观点、政治行为和政治思想;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加广泛,它既包括政治教育,也包括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还有一些学者将心理教育也纳入了思想教育的范畴。
关于思想教育的定义,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首先,从提高素质的角度来看,思想教育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全面开展法律教育、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心理教育,有利于完善人格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而人格又是道德、思想、行为和心理等各方面的综合,其实质就是人类行为的基础。思想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格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健康的人格。思想教育的核心是政治教育,而政治教育是以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和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同时促进了人的发展和生存的教育。
其次,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来看,思想教育是一项以法律教育、政治思想和文化传承等为重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从个体的层面上来讲,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引导和教育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层面上来讲,思想教育不但能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铸牢主流价值观,还能夯实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思想根基。除此之外,思想教育还有利于国家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从行为的角度来看,思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人类的一切行为,其实质是一项综合的教育实践活动。人的行为受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人的一切行为又受思想的控制和决定,因而人的意志、道德素质、文化修养能影响人的各种行为,有时甚至会影响人的重大行为。为了帮助人始终走在正路上,使其行为端正、动机纯洁和行事态度积极,必须开展以政治教育为重点,以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精神教育等为辅的综合性教育。
因此,思想教育是指一定的政党、阶级、政治和社会团体、家庭或个人,依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充分结合人的成长成才需要的基础上,以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和政治理论等,并通过互动、影响、交流等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对广大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干预,让广大受教育者重建价值、提升知识、塑造情感和提升能力等的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是教育者为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对大学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
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我国在高校开展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因此高校是我国思想教育实践的主体阵地。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军队士兵的思想教育,企业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国家对农民的思想教育不同。所谓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是指高校的思想教育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并结合青年一代的成长规律,以政治理论、价值立场、生活情趣、道德规范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知识储备、自律能力和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来讲,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还包括学校其他专业课程教师以及党政管理干部等,甚至包括后勤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一定要以平等的理念为指导。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才能更好地激发受教育者参与和接受思想教育的积极性。如果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不平等,双方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有可能产生隔阂甚至是对抗。单向的灌输式传统教育,容易忽视大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影响其行为的独立性,其学习兴趣和主观意识很难激发起来。新媒体具有的平等性既迎合也满足了大学生对平等和尊重的需求,对思想教育的权威性和主导性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受教双方之间的平等,创建了和谐共生的思想教育生态环境,既有利于双向的尊重,也有利于受教育者之间的共同探讨。思想教育中的平等观念既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也有利于提升思想教育的亲和力。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网络空间中拥有两种身份,一种是虚拟主体,另一种是真实主体,在交往中,这两种身份能够实现辩证的统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教育的环体和介体,为主体和客体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等机会,进一步激活了主体和客体的主体性,增强了主体与客体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激励政策去引导,创新场景来激发,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我训练、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以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
新媒体时代,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之间的平等理念的落实,必须先从重视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接受性入手。在对大学生进行类本质综合教育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具体化教育,培养其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使其实现全面发展。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开放性,是指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必须整合思想教育的各种有利资源,进一步开拓教育渠道,畅通教育途径。在新媒体时代,教育的主体和受教育对象共生在这个开放的世界,教育介体从相对固定变得流动起来,也从可控状态变得越来越不可控。教育环体需要突破现实与虚拟边界,从有限逐渐变成无限,促使思想教育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问题。
思想教育具有的开放性特点,也体现在高校思想素养的开放性上。处于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其政治观点、价值观和道德思想等还没有完全形成,会在学习和教育中不断发展,随着环境和教育过程的变化,不断提升认知和修正个人经验。为此,高校思想教育一定不能封闭大学生的思想,必须以促进大学生思想发展为目的,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手段,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成人、成长和成功。大学生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应避免心理上的不适应或精神障碍,这是处于成年初期的大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 在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突出服务理念,充分了解和把握大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协助和疏导等工作。
人们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可以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大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在新媒体时代,来自全世界的各种复杂信息,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忽视生命的现象。因此,在教育中要建立和健全互动体系,以便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状况,加强对其心理疏导教育,及时预防类似的心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协助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关心和理解的基础上,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实关心大学生的疾苦,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卓有成效。
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价值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的变化。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在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联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