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风险。近年来拜登政府着力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欧美、中低端转向越南等劳动力更廉价的地区,对北京市手机、PC、医药等有出口优势的产业形成打压和替代,出海企业小米印度工厂遭遇巨额罚款、TikTok频繁遭遇美国封禁,电商企业在印尼遭遇全面封杀。二是资金外流风险。美国通过急速加息、冲击汇率市场、下调我国企业信用评级等手段升级金融战,欧元区紧跟美国步伐,加速外资内资流向欧美,新兴经济体出于拉动增长的考虑,大多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也在抛售美债规避风险,热钱更加频繁在国际上流动,我国第三季度直接投资负债减少118亿美元,是加入WTO后首次下降,北京市风险投资以及证券债券等金融产业出现下滑。三是产业链供应链海外风险。美西方国家更加频繁、更大范围对科技领域实施“小院高墙”政策,先进芯片和设备进口被阻断,北京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
一是居民消费信心恢复不稳固、增收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指数、预期指数自第一季度高反弹(115.1、118)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109、111.6),较2019年同期水平(118.1、118.9)差距加大;2020年以来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约3.4%,较2019年以前年均6.6%的增速明显放缓。二是投资中一半左右为房地产投资,其先行指标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分别下降5%和28.1%,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前三季度利润下降56.6%,受此影响,调研企业中仅有5%明确表示未来3年内有在京投资计划。三是外资加速萎缩,前三季度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109.2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35.6%。
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后,房地产市场成交短期冲高后逐步下降,10月新建住宅、二手住宅网签环比分别下降13%、24.8%,新房回收了部分优惠,二手房价格出现回调,新房表现总体好于二手房,不过新购房群体需求满足后,就要靠“卖旧买新”的需求来支撑,如果二手房持续低迷,新房的去化也会受到较大影响。14号文发布后,市场判断,保障性住房会冲击“老破小”以及小面积商品房,房价预期进一步转弱。供给方面,3/4左右的库存集中在郊区,与购房者区位诉求匹配度较低,特别是怀柔、平谷去化周期超过40个月,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平原新城20个月以下的水平。优质供给相对较少,北京市增量土地供应规模呈减少态势,前三季度住宅用地成交建筑规模同比下降5.3%,新房上市规模明显缩减,为近五年同期最低。
一是效益普遍下滑。在订单减少、应收账款增加、财务费用上升等因素影响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25.2%,37个工业大类中,20个行业利润下滑,电子、医药制造业下滑严重,降幅分别为85.6%、42.3%。服务业利润同样出现两位数下降,金融、商务服务业降幅分别为20.5%、55.2%。二是从业人员规模收缩。服务业从业人员前三季度同比下降3.2%,13个服务业门类中,11个行业人员规模下滑,广告业、互联网等优势行业延续上一年收缩态势,降幅加深至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