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西部各省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经济增长恢复整体好于全国,向好发展态势逐季持续巩固。1—9月,西部地区各省份GDP总和约193204亿元,同比增长5.3%,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但增长格局不平衡;经济总量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1.2%,与上年同期持平。分省份看,8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其中西藏、内蒙古领跑西部地区。
表1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及西部各省份GDP构成及增速
注:本表格绝对量数值采用取整处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及各省份统计信息网或各省份人民政府网。
2023年以来,西部地区工业增长压力较大、服务业快速复苏、农业稳步增长,供给端整体向好的态势逐步巩固。一是工业在转型中承压增长。各省市聚焦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长新动能持续壮大。从增速看,1—9月,除陕西(-1.5%)外,其他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其中西藏(14.7%)、宁夏(9.6%)、青海(8.2%)、内蒙古(7.6%)的增速靠前。从工业门类和产品看,云南、广西等地的计算机、电子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重庆、四川等地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手表、光伏和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单晶硅和多晶硅等产品持续较快增长,内蒙古、广西、青海、宁夏等地的煤炭、糖、化学肥料、天然气、电力、有色金属等资源型工业产品保持全国领先优势。二是服务业加快恢复。疫情后,受抑制的服务业需求迅速反弹,整体增长速度恢复明显好于工业。接触型集聚型行业景气持续改善,居民出行需求充分释放,旅游业持续火爆,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和娱乐业等明显复苏,如1—9月广西旅游接待人数6.49亿人次、旅游收入6831.33亿元,新疆、甘肃旅游接待人数分别为2.14亿人次、3.03亿人次,人数已经超过或恢复到2019年同期。服务业新兴领域发展向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快于服务业总体水平,如四川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2.2%。但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商品房销售同比整体下降,重庆(-19%)、陕西(-18.6%)、广西(-18.6%)、云南(-14%)降幅较大。三是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各省份克服不利天气因素影响,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升级、保障有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明显,农业增加值增速稳定。1—9月,内蒙古(7.4%)、宁夏(7.3%)、新疆(6.2%)、甘肃(5.8%)等9个省份农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增速(4%)。
消费持续加快恢复,但投资增速回落,进出口形势严峻。一是消费持续较快增长。疫情解封后,各省份出台消费促进政策,消费迅速修复,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凸显。从增速看,1—9月,西部地区消费增速整体加快,青海(13.1%)、新疆(12.9%)、四川(9.2%)等7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从消费门类看,粮油、食品类等生活必需品消费明显回落,衣着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与出行相关的消费增速明显加快,家电、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住房相关消费品增速较低。从主要领域看,网上零售等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传统汽车消费有所放缓,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较快,如内蒙古、重庆、陕西、四川等地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139.7%、69.8%、68.2%、67.2%。二是投资有所放缓。由于民间投资信心不足、基建投资增速下降、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制造业投资需求较弱等因素叠加影响,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放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减弱。分省份看,西藏、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四川、重庆投资增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但广西、贵州、云南、陕西、青海5省份的投资均明显下降。三是对外贸易增长分化。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2023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复苏不及预期,西部地区进出口形势喜忧参半。在东部沿海省份海洋贸易低迷的情况下,西部的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内陆边境省份的陆路贸易逆势大涨,广西对东盟地区物流贸易成为增长亮点,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进出口额保持较快增长。陕西、甘肃、重庆、四川、云南等省份的进出口总额同比有所下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表2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及西部各省份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长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及各省份统计信息网或各省份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