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多地遭受洪涝等自然灾害、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向纵深推进等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实属不易。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快于2022年3%的增速,快于疫情三年平均4.5%的增速,也快于美国、欧元区、日本、巴西、俄罗斯、南非等经济体,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政策组合拳持续显效、低基数等因素推动第四季度经济持续稳定回升,预计2023年GDP增长5.3%左右。

(一)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

一是服务业恢复快于工业,成为经济恢复的“主引擎”。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服务业快速恢复,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较疫情三年同期4.1%的平均增速加快1.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稳步恢复,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较疫情三年同期5.5%的平均增速放缓1.4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快于全部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1.3%。农业生产稳中趋缓,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较疫情三年同期4.7%的平均增速放缓0.7个百分点。

二是国内需求恢复好于国外需求,消费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线下消费场景有序恢复,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需求快速释放。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0%;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等升级类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2.0%和9.9%。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2%,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投资需求稳定增长,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支撑作用增强,房地产投资延续下滑态势。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增强,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9%。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8%,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外部需求明显减弱,1—10月,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长0.4%,同比放缓11.6个百分点。共建“一带一路”拓展经贸合作空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2%,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46.5%。外贸结构逐步优化,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64.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比为53.1%,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0%,拉动经济下降0.7个百分点。

三是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回落较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供给情况有所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1—10月,CPI同比上涨0.4%,涨幅同比放缓1.6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跌。受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回落传导至国内,工业品市场供大于求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PPI同比下降3.1%,由1月的下降0.8%扩大至6月的下降5.4%,此后降幅有所收窄。其中,生产资料PPI同比下跌4.0%,生活资料PPI同比上涨0.1%。

(二)创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

一是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我国产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更加明显。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快速成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9%、27.4%和10.2%;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1%和9.5%。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1—10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同比分别增长26.7%和63.7%;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电力占发电总量的1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二是新业态新模式活力彰显。投资领域中,1—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9.0%和16.7%;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3%和29.1%。清洁电力投资增长超过40.0%,占全部电力供应投资比重超过85%。消费领域中,直播电商、即时零售、“云”看展、VR试衣等新销售模式日趋活跃,智能消费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1—10月,我国直播销售额超2.2万亿元,同比增长58.9%,占网络零售额的18.1%。外贸领域中,“新三样”成为出口亮点,1—10月,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额同比增长38.0%。前三季度,贸易新业态快速成长,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4.4%。

(三)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一是区域发展差距缩小。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得到增强。前三季度,有17个省区市GDP增速快于全国,其中中西部、东北地区共占了12个,特别是增速最快的前6个省份中有5个是西部省份。考虑到2022年受疫情影响较大,从两年平均增速看,东、中、西及东北地区GDP 2023年前三季度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0%、4.5%、4.3%和3.0%,区域发展差距在缩小。

二是城乡发展差距缩小。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稳步推进,进一步释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内需潜力,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加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群建设成效显著,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4.7%和7.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上年同期的2.57缩小至2.51。

(四)基本民生保障得到改善

一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积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企业减负稳岗,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同比放缓0.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同比多增2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第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774万人,同比增长2.8%。

二是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加快。随着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9%,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不仅快于经济增速0.7个百分点,也快于疫情三年同期4.4%的平均增速。

三是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延续实施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稳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同比分别增长8.7%、5.0%,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五)重点领域安全有效保障

一是粮食安全基础稳固。2023年以来,国家继续提高早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出台支持大豆生产等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23年秋粮面积增加了700多万亩 ,大面积单产提升有效对冲了“烂场雨”、洪涝、干旱等灾害影响,全国面上增产弥补了河南、黑龙江、河北等局地的损失,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保持在6500亿公斤以上。

二是能源保障有力有效。国内能源稳定生产奠定了能源安全基础,1—10月,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1%、1.7%和6.1%。圆满完成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日发电量三创历史新高,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持续保持近2亿吨的历史高位水平;发电量同比增长4.4%,其中火电、风电、太阳能、核电同比分别增长5.7%、10.8%、12.5%和5.3%。能源进口有效保障能源安全,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进口9.5亿吨,同比增长30.2%。 docWzLbl3gi8yXmU3bjorNyEYuaNzoXi8mSoZZrWk8ZsJGwDHU8zEzqv892adS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