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1935—2014),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1956年麦金农获埃尔伯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麦金农长期执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麦金农长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货币政策和经济金融发展咨询。麦金农是世界上首先分析“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阻碍的经济学家。他分析了金融抑制的危害,论述了金融自由化的政策顺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麦金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提出“东亚货币锚定美元”的主张,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东亚汇率两难和世界美元本位》中,麦金农表明了美元作为东亚货币本位的主张以及该主张对于减小汇率波动、维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和意义。美国经济学家肖(E.S.Shaw)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使经济得到发展,应重视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放弃“金融抑制”政策,实行“金融深化”或“金融自由化”,要求国家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行政干预,放开利率和汇率,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实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如此,整个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便能大量吸收储蓄存款,并以适当的放款利率来满足经济各部门对资金的需求。这样通过金融体系扩展推动整个经济发展。金融自由化能够扩大金融中介的作用,降低国家对外债和外援的依赖,汇率由市场决定会使黑市活动消失。金融管制放松后,民间金融机构也能得到合理发展,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之间会出现良性循环的局面。
麦金农和肖提出了一整套金融深化理论,从此之后,国际上逐渐开始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金融改革(金融自主化)运动,其范围之广,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且也牵动了发达国家,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金融改革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 同时,各国金融改革的实践又出现了很多新问题,需要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进行说明和解释。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定认为,实际货币余额和投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故政府为增加资本积累,可以增大货币供应量,通过通货膨胀减小实际存款利息率,这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收入和公共投资,增加实际资本积累;另一方面,根据替代效应,可以减少货币持有量,增加实际资本持有量。
肖和麦金农根据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以下假设:第一,经济单位自我融资,彼此不发生借贷行为;第二,工厂和家庭为小规模,投资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三,政府不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以及货币发行进行直接参与资本积累。麦金农得出以下结论:①资本数量与持有货币实际收益呈同方向变动;②在实际利率限度内,货币需求与实物资本需求互为补充;③私人储蓄和投资对持有货币实际收益变动敏感;④存在显著大于零的最低货币实际收益;⑤投资不可分性使得规模收益递减规律失效。
肖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是存在完善市场体系,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并不完全适用。肖提出随着金融发展和实际货币的增长,会产生四大效应,即债务中介理论:①收入效应。由于货币增长使市场扩大,首先产生收入效应。由于货币体系本身需要资本与劳动力投入,还存在实际货币增长负收入效应。②储蓄效应。由于正收入效应抵消了负收入效应,使收入绝对增加。在私人储蓄倾向和税率一定时,较高收入水平意味着较高私人与公共储蓄和投资。由于市场开放和扩大,投资机会增多,人们的储蓄愿望更强烈。此外,金融发展意味着提高利率,减少通货膨胀对货币持有者的不良影响,鼓励储蓄。③投资效应。在市场分割条件下,存在高收益但未有贷款供给的投资机会,而收益低的项目能得到廉价贷款。随着金融深化过程的启动,贷款利率提高可以淘汰收益低的项目和投资的平均收益率。④就业效应。金融深化意味着资本相对昂贵,劳动力相对便宜,这使人们转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
麦金麦和肖对发展中国家滞后经济分析认为经济中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在货币市场和资金市场上的价格扭曲,无论是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都压低,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稀缺和供求状况,导致储蓄相对于投资而言显得短缺。第二,资金市场分割,存放款被一些大金融机构垄断,彼此之间缺少竞争,特别是小的金融机构发展受到抑制的条件下更为明显。第三,广大中小企业、农村居民等急需资金的微观经济主体难以获得必要贷款,退而求其次,只得转向民间金融,形成地下金融交易,地下金融利率过高且并不太规范。第四,通常还存在不规范的财政、扭曲的外贸与无秩序的金融交织,形成经济秩序的不良循环。
针对以上金融抑制现象,麦金农与肖提出改革方案:第一,要使居民持有的货币数量有较大增长,提高名义存款利率,减少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以提高实际存款利率。第二,打破金融领域的人为垄断,削弱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和贷款的垄断行为,允许成立新的银行,鼓励彼此开展竞争。第三,扩大金融机构对其他微观经济主体贷款,发挥地方信用合作社贷款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四,同步推进金融与财政改革,金融不越位于财政职能,禁止通过通货膨胀提高政府收入,或是通过利率对国有单位进行补贴;财政不越位于金融职能,禁止以财政拨款形式进行投资,进行行政资金配置等。同时提倡税制改革,减少财政赤字,最大可能地降低通货膨胀。第五,通过金融深化,推进全面外贸自由化。麦金农与肖的金融深化思想对很多国家金融改革产生了积极促进和深远影响。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思想自从产生以来特别是对于转型国家而言,对它们的金融领域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指导其金融改革的重要思想指南。
(1)金融深化理论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在金融领域和在其他经济领域一样可以借助市场机制达到均衡。它是一般均衡思想在金融界的应用。在金融深化理论出现以前,一般都认为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系统与其他经济领域有所不同,不能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而金融深化思想对此进行了挑战,主张减少对金融领域的人为干预,因此,金融深化理论成为经济自由主义在金融领域的体现。麦金农和肖不主张取消中央银行,反对私人银行发行货币。麦金农和肖具有温和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其金融深化思想为多数政府所接受。
(2)金融深化理论否定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与实物资本相互替代的观点,它既不同于凯恩斯学派以低利率刺激投资扩大总需求,也不同于货币学派控制货币发行总量稳定经济,积极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提高利率,以增加存款和提供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同时,认为提高高收益的投资可以克服因货币供大于求而引起通货膨胀,又不至于由于产出减少而引起经济全面衰退。
(3)麦金农和肖的思想属于经济自由思想,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改革后可以在资金市场上筹集发展资金。麦金农提出应将引进技术和引进外资进行区别。麦金农和肖对金融、财政和外贸三者的相互关系考察有助于深入了解经济扭曲结构,使金融深化论从过去分散的观点上升发展为完整的体系,以此为根据开展的金融深化发展战略不同于传统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对发展经济学做出贡献,同时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4)金融深化理论对很多国家地下金融交易进行研究,分析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主张。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思想对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集过去研究成果之大成,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金融、财政、外贸三位一体的金融改革思想,在金融理论方面独树一帜。
(1)金融深化理论暗含限制条件。这些暗含限制条件包括利率自由化、资金供求规模较大而不存在人为的规模抑制,单个借款人或放款人的行动难以影响利率使其发生变化等。这些条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难以完全具备。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即使在利率放开以后,也仍然有一部分高收益投资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以外。
(2)麦金农和肖以私有制为基础作为其研究对象。在市场机制不健全,价格体系和投资体制存在重大缺陷而且改革不深入的社会主义国家直接应用这一理论,则效果不一定理想。其中的原因正如科尔内所分析的那样,在社会主义现行经济体制中,企业的预算约束是软的,拨给企业短期信贷的制度是软的,作为信贷成本的利息不是有效的价格,它不会使企业自愿克制对信贷的需求,像其他成本一样,利息负担可能的增加迟早可被企业转嫁给买者或国家预算。
(3)肖在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保证货币体系的所有者免受倒闭的危险。随着金融自由化发展,各国国内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一部分经营较差的金融机构倒闭。各国政府面临着严格监督金融机构并保护存款者利益的任务。既要使银行间展开竞争,又要防止银行破产,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如何在效率与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今后金融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难题。
(4)金融深化理论要求各国应取消对贷款进行有选择分配,在金融高度发达的国家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这种控制方法。麦金农和肖忽视了作为经济人的银行追求的利润目标有时会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并与社会发展目标相抵触,使得在金融体系中完全依赖“看不见的手”行事困难重重。
(5)麦金农和肖认为只要国内金融实现深化,资源配置任务可由金融体系完成,外贸便实现自由化,利率就可浮动。然而,从实践结果看,虽然不少发达国家可以取消外汇管制,并使汇率具有完全的灵活性,而且随着金融改革的进行,这在发展中国家也形成一种趋势,但同时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因而使得部分太平洋沿岸国家如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在这方面进展较为缓慢。
综上所述,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自产生以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当代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年中国金融深化过程,主要表现为金融增长,如金融资产与金融机构的增大,而市场化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