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属于人文学科,是文艺学的重要分支,文艺学是研究文学的各个学科的总称,也就是关于文学的学问。文艺学有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这三者的研究对象、知识结构有着较大差别,文学史主要从纵向角度出发,重点考察文学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规律,系统分析与评价不同的作家、作品和成就,以及这些作家及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对文学史的影响,目的是寻找每个历史阶段文学和社会的关系与演变过程;文学批评主要从横向角度出发来阐述文学现象,对文学创作进行评价;文学理论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所有文学现象,目的是辨明文学的属性与规律,建立文学的观念、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具体来说,文学理论包括文学本体论、文学构成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以及文学发展论。同时,文学史、文学批评这两者与文学理论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即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基础,文学理论又能够引导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发展。文学理论必须根植于具体的文学作品研究中,而没有一定的文学理论,也无法进行文学批评,无法编写文学史。
总体来说,文学理论就是对文学普通问题的理性思考。
文学理论具有科学性、开放性、中介性以及实践性的特征。
文学理论的知识构成是完整的、理论逻辑是严谨的,这主要表现为文学理论的知识系统、概念范畴、行为范式以及研究方法是相对严谨且完整的。文学理论研究的是文学现象,因此其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逻辑严密,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文学规律的探求以及人们对知识、真理的追求上。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特征不仅对人们提出了要求,还对文学自身提出了要求:要求人们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研究、总结文学实践活动,并能够透过文学现象来把握文学的本质;要求文学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能够解释文学活动的新发展、新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是要由文学活动实践进行检验的,文学理论发挥科学指导作用的前提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文学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文学理论的开放性主要可以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角度来讨论。
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文学理论一方面向过去的文学理论遗产开放,吸收前人的文学理论成果,以充实自身;另一方面,文学理论向现在和未来开放,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形成顺应时代的新的文学观念、文学研究方法与文学理论范式。也就是说,文学理论的发展是没有终点的,它会持续向过去、向未来开放。
从共时性角度来看,文学理论能够向各个学科与领域开放,涉及哲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文学理论是向各种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开放的,其不仅能够借助其他科学来丰富自身,而且能够影响其他科学。
文学理论是一种继发性的理论,是人们从原发性理论出发,解释、控制文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具体来说,文学理论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等来解决自身的问题,这就是文学的中介性。文学理论是桥梁、是枢纽,它的一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文学现象,另一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原发性理论,这也正是文学理论中介性的表现。正是因为文学理论具有中介性,文学理论既受某种原发性理论的制约,也受文学现象的制约。
文学理论是对活动实践的总结,其出发点与基础是文学实践活动,因此实践性也是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文学理论的实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实践活动;二是文学理论必须要经得起文学活动实践的检验。
有了文学活动实践,才有了文学理论。正是因为古希腊有深化、史诗、戏剧等文学作品,柏拉图才能写出《文艺对话录》,亚里士多德才能著成《诗学》;正是因为中国有大量优秀的诗歌、散文,才会出现《诗品》《文心雕龙》《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文学理论著作。
文学理论一定要能经受得住文学实践的检验,同时要随着文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那些从自然科学等生发、归纳得来的文学理论,就有着实践性的品质。如弗洛伊德用人的性本能来解释文学现象,提出了性欲升华说,实践证明,这种说法存在合理性,文学作品中确实有无意识干预现象,因此性欲升华说也被大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