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融时代特色、教学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学习认知规律于一体的教学材料,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就高校英语课程教材而言,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当下高校英语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该书明确指出了高校的英语课程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以及文化素养为目标。这里笔者主要介绍两种高校英语课程教材,即《新视野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新视野大学英语》是一套教学理念独到、教学模式创新的立体化高校英语教材,2001年首次出版,至今已更新至第三版,该教材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活动设计、立体化的教学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广受师生好评。
《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设计、编写和制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延伸了大学英语的发展空间,分别是传统的课本与光盘、网络课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语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的编写依据主要有三个,具体分析如下。
就课程性质而言,教材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一方面遵循通用英语阶段语言学习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材料设置与活动设计,来全面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正是通过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就教学目标而言,教材要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是根据高校通用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编制的,其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二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在主体内容、词汇分布等方面设置了四个递进的难度模块,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化选择,这不仅有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就教学手段而言,教材要体现教学的全方位、个性化与便捷性。《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根据学生学的特点、教师教的习惯、学校教学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升级版外语数字化教学平台,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此外,《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还通过提供开放式、交互式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提高了高校教学效率与高校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教材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选材具时代气息,体现思辨性与人文性。《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根据时代发展特点以及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选则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入教材,具体来说,涵盖社会、历史、经济、科技等不同领域的内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在选篇上注重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文章安排方面注重不同观点之间的交叉与碰撞,意在培养高校学生的思辨力与创造性思维。
第二,练习活动形式多样。《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的练习设计在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将输入与输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设计出既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又涵盖综合语言运用的练习活动,为培养高校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三,教学设计循序渐进。《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的教材设计是在对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以及高校学生英语水平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编写不仅考虑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及学生英语学习的状况,而且充分考虑了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衔接,这使得高校的英语教学设计定位清晰、难度逐步升级。
第四,教学资源丰富立体。《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倡导课堂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建外语数字化教学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立体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进步,进而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是由李荫华、王德明主编的高校英语教材,2001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首次印刷出版。该教材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多样,长期以来广受师生好评。
在课程组合方面,《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由综合、听说、阅读、快速阅读四种教程及语法手册组成,四种教程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每单元都围绕一个反映当代生活实际的主题展开。在兼顾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获取并掌握与各主题有关的语言文化知识,并针对该现实主题进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配套体系方面,《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课程》配有录音磁带、多媒体教学光盘、试题库和“新理念大学英语(全新版)网络教学系统”,体系配套完备,不仅能够为高校教师构建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帮助,而且能为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编写的指导方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充分汲取我国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方法;第二,详细分析、研究我国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三,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编写的原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倡导基础课堂教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将基础课堂教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高校的语言教学环境、教学手段,而且能够为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语言操练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第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课程》认为,高校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还应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师教的能力以及学生学的能力。
第三,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在编写时充分考虑高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整体性,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课内外练习活动、提供丰富的网上网下学习资源,来为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选用当代英语的常见语体、文体为素材。《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的选文具有时代气息,不仅题材广泛(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而且体裁多样、语体丰富,这为高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高校英语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的有效发挥首先需要高校英语教师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这里主要对高校英语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新时代高校高校英语教师角色的变化进行分析。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通常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语言行为的示范者、课堂活动的控制者与评价者。
就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而言,高校英语教师注重学生对自己所传授的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语言行为的示范者而言,高校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时间活动中,通常先做示范(具体包括听、说、读、写等),然后由学生模仿,直至掌握;就课堂活动的控制者与评价者而言,高校英语教师通常会事先设计好课堂上的问答、讨论等活动内容,以实现对课堂的绝对掌控;就课堂活动的评价者而言,高校英语教师通常根据学生对自己所设计教学活动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对学生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在传统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关注自身教学活动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生的绝对掌控,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个性发挥、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很少关注,这些都使得传统英语教学活动步履维艰,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语言行为的示范者、课堂活动的控制者与评价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和提供者、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信息学习环境的管理者与开发者、终身学习者和教学研究者。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可以接触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他们在面对多样化学习资源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利用。这时教师就应该凭借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广泛收集各种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将这些资源加以深入地分析和处理,然后以多媒体和网络的形式有选择性地提供给学生,从而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要体现为高校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等,设计出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参与、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课堂教学活动的合作者主要体现为高校英语教师要切实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问题,而且能通过发挥自身“穿针引线”的作用,协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主要体现在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主探索的欲望,从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进而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调节。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教学软件等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渠道更加多元化,除课堂学习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进行独立学习或协作学习。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还要积极设计更好的教学课件,并将它们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一个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环境。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这就决定了高校英语教师还要担负起终身学习者与教学研究者的角色。
就终身学习者而言,高校英语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第二,继续扎实自身的基本功;第三,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第四,积极学习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就教学研究者而言,高校英语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科研意识,充分认识到教学研究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将教学研究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提高自身教学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所谓教学观念,主要是指教师对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以及为什么要追求这一目标的认识,它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主观期望与价值判断。
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与学生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与技能。
(1)语言素质
语言素质主要是指教师所具备的语言综合水平。就高校英语教师而言,其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系统地掌握英语的语音、语法体系,具有一定的词汇量,还应具备听、说、写、译等能力。
(2)理论素质
就英语课程教学本身而言,其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涉及语言学、文化学等众多学科的内容,所以借鉴语言学、文化学等理论进行英语教学大有必要。就高校学生而言,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意识、价值观等会不断深入发展,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理论素养,以对学生的变化进行正确的认识与积极的指导。
(3)合理使用教材的素质
合理使用教材的素质主要指高校英语教师所具备的驾驭教材的素质,这种驾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师能够对所使用教材的优劣进行恰当的评价;另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师能够在恰当评价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教材,诸如根据实际需要增删教材内容等。
(4)教学实践素质
教学实践素质即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技能的能力;第二,英语教学的组织能力;第三,综合教学能力。
(5)科研素质
就英语教学活动而言,科研的目的在于找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办法。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有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具体来说,英语教学的科研对象涉及本体论、实践论、方法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本体论主要研究哲学方法问题,涉及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过程两个方面;实践论主要研究如何实施的问题,比如大纲制定、教材编写等;方法论主要研究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