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理论上,对私人和小规模使用者群体自主管理公共池塘资源孰优孰劣的争论,主导了过去半个多世纪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和实证的发展。实践上,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观察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集体林权制度变迁历程的新视角,也对我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希望通过对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典型案例经验的挖掘,回顾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集体林权制度的变迁历程、制度选择,分析其中蕴含的逻辑规律、复杂性和多样性,揭示分山到户和集体管理之间的制度选择及其背后的自然、社区和规则条件。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社会经济快速变迁背景下社区森林管理的产生、变迁、运行逻辑和绩效,还可引导国际国内学术界理解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逻辑,提升我国学术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论化的能力,贡献于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内容。

第二章是公共池塘资源理论与分析框架。很大程度上,分林到户或社区森林管理是村庄内部集体行动的结果,可以借助奥斯特罗姆及其团队开发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进行分析。本章将回顾公共池塘资源理论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演进、主要内容,并提出案例分析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自然、社区和规则因素。

第三章将介绍全球林权变迁的状况,比较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乌干达、玻利瓦尔等国家森林分权的异同,以明晰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特征,以及森林分权概念在我国的适用性。

第四章分析集体林权制度安排的变化状况,探求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驱动因素。本章以福建省长汀县集体林权制度变迁为例,分析国家政策的纵向干预,如林权改革、生态林政策、采伐政策等,以及社会经济变迁带来的人口变化、市场化进程,如何共同影响了集体林权安排的变迁和效果。

第五章分析地方政府提供森林公共服务的激励和行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确保地方政府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森林公共服务,而非向社会和市场伸出“攫取之手”。本章以福建省长汀县为案例,分析1949年以来地方政府提供森林公共服务的激励和行为。

第六章探讨林业“三定”改革后为什么出现了乱砍滥伐。从交易成本角度解释运动式的林业“三定”改革与木材市场放开如何共同诱发了乱砍滥伐现象。本章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分权改革与乱砍滥伐的关系,还有助于深化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逻辑的认识。

第七章将探讨村庄层面分林到户的诱因、实施过程和绩效。通过案例分析2000年福建省建瓯市F村集体林地调整的动因、决策过程及其绩效,本章将展现村庄内部政治权力与林地产权选择、绩效的关系,丰富中国农村集体林地制度变迁逻辑的研究。

第八章分析村庄选择“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模式的原因。本章将利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X村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的案例,基于奥斯特罗姆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描述了X村是如何开展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揭示了选择小组管理而非家庭经营的自然、经济、制度原因,展示了我国集体林权明晰和制度变迁的多样化道路。

第九章将分析社区林业股份合作组织形成的自然、社区、规则原因。本章将采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分析福建省三明市沙县X村将小组经营转变为社区林业股份合作组织的过程和效果,分析影响社区林业股份合作组织形成的自然、社区和规则条件,推动学术界理解影响社区森林管理形成的因素。

第十章对社区林业股份合作组织的运行和绩效进行分析。选择福建省三明市三个社区林业股份合作组织作为比较案例,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探讨不同社区林业股份合作组织的绩效,揭示影响当前社区林业股份合作组织绩效的自然、社区、规则条件。

第十一章是结论与讨论。在对集体林权制度变迁逻辑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和理论启示,就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最后简要提出研究中有待拓展的地方。 w1cnZpR1IF31X685WUEtsxCol2+nG2rNbL7bgSXFNUAAt9bTpJON+hLjLZiHjwi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