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意义

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国内养老社区蓬勃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为其积累了大量可用资金,近年来不断拓展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国家对涉老产业的政策支持为保险公司涉足养老产业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涉老保险产品和人身风险管理经验为保险公司经营养老社区提供了专业支撑和发展动力。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保险资金纷纷涉足养老产业,在全国布局养老社区。然而,大部分保险公司都选择在京津地区布局保险养老社区,保险养老社区在燕赵大地寥寥可数,目前只有恒大·养生谷在唐山布局了养老社区、合众人寿签约了秦皇岛旅居基地,这与河北省优越的区位条件、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以及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的地位不相匹配。引进保险资金投资河北省农村养老社区、构建农村养老体系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契合、与保险基本理论相切合,是助力保险企业发展、创新农村养老模式的重大举措,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和推广价值(见图1-6)。

img

图1-6 保险公司投资河北省农村养老社区的重要意义

一、契合国家重大战略

(一)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契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和老龄化战略

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中共中央自1982年以来共发布23个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9年4月和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分别发布,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落地,“三农”发展进入城乡融合新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农村60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7.2%,明显高于当年全国16.7%的平均水平;2019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2.57%,老年抚养比为17.8%(见表1-1),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融合了“三农”问题和老龄化问题的农村老龄化问题成为阻碍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和“痛点”,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需求,社区养老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城乡老年人对养老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中高端养老社区建设是我国老龄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有了极大改观,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形成了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和一定数量的富裕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我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见图1-7),2020年已达32189元,其中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7.5倍。同时,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2019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达52918.83亿元,参保总人数逐年增加,2009—2012年呈阶梯式上升,至2020年达99882万人;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从无到有,2011年以后参保人数大幅提升,尤其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后,每年参保人数都超过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见图1-8)。收入的提高使得国民个人财富积累增加,社会养老保障的完善增加了养老金的供给,部分老人拥有了较为充裕的养老资金,对养老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考虑养老安排时,他们的观念更为开放,更倾向于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新型养老方式和养老机构。单纯的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方式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差异化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提出“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也是基于这些原因,近年来为满足高层次养老需要的新型养老方式,如“候鸟式”养老、旅游式养老等悄然兴起。

img

图1-7 1997—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img

图1-8 1996—2020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与此相对应地,我国的养老供给尤其是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供给明显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3.8万张,社区服务中心2.9万个,社区服务站39.3万个。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059万,这样算来全国每千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3.2张,比例低于发达国家的5%~7%。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保健、养老金和老年人社会保护计划等方面的财政压力不断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同时,已有的养老服务供给还存在严重的匹配不当问题,主要表现为当前的养老供给与高质量的养老需求不匹配,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这种日益增长的对养老服务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与高端养老服务不充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在于政府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福利机构,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填补供需缺口。

二、切合保险基本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年修正本)第二条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人身保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和其他业务(见表1-6),其中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第九十五条)。从理论上看,保障是保险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在被保险人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时进行经济补偿和保险金给付。养老护理类产品以被保险人年老为条件给付养老金,如人寿保险中的各种养老保险、年金保险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资金;健康保险中的护理类产品可以满足老年人长、短期护理需求。这些基本保险产品是保险产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补充,能为人们的老年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构建养老社区、完善养老体系是内在统一的。

不仅如此,在保障职能的基础上,保险还具备风险管理、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派生职能。根据保险经营的基本要求,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的公司都可以进行保险投资。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财产损失保险(可以包含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与保证保险,具体险种中大部分都是期限短、赔付波动强的业务,所以其投资要求非常严格。可以投资的产品种类多集中在现金、同业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以及期限小于7天的债券逆回购等银行间和交易所各类货币市场工具上,强调的是高流动性。相反地,人身保险业务中大部分业务都是长期性险种,其中人寿保险的长期性最为明显。这部分长期性保险业务积累了大量资金,为了保证若干年后的偿付,本身有强烈的保值增值需求,投资对象有较大的选择空间,目前我国政策允许投资的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等各类资产均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选择投资。同时,人寿保险中有部分创新险种本身与资本市场挂钩,更多地强调收益性。在长期投资中,寿险资金管理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寿险资金可以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投资。由此可见,无论是产险资金还是寿险资金,都可以在监管要求下进行投资,参与社会管理,在老年风险管理、养老社区投资建设以及老龄化问题的社会管理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人寿保险业务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保险资金,其期限的长期性特点与养老社区建设有着天然的匹配性,加上保险的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保险与养老社区是天作之合。

表1-6 我国保险产品层次体系

img

续表

img

三、助力保险企业发展

(一)有利于缓解保险资金“长短错配”的压力

资产负债的匹配风险,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保险公司的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而造成保险公司收益损失的可能性。保险公司资本与负债在期限、数量,乃至未来价值方面的不匹配,都可能给其带来流动性不足的风险,甚至引发偿付能力危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向客户出售保险产品而收取的保费。保险产品一般具有保险期限长、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所以非常适合进行中长期投资,而法律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具有收益性和流动性较高的特点,期限都较短,与其负债的长期性存在较大的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风险,且保险公司绝大部分资产配置到与资本市场相关度较高的产品上,受经济周期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极大。而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有着很好的契合点:养老产业具有需求刚性、与保险主业紧密相连、与资本市场关联度极低、投资回报周期长且收益均衡稳定等特征,能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水平,有助于缓解保险资金“长短错配”压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养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城乡融合发展条件下,利用城市的资金资源和管理经验反哺农村,开发具有良好生态和自然环境的农村或城郊资源,建立农村养老社区,服务城乡老人,促进城乡资源自由流动,可以缓解保险资金收付之间因时间积累的资金差,尤其是涉老业务的资金运用中出现的时间差问题。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客户群体可以成为社区的客户,其保险金的收益可以用于社区各项费用支出,甚至直接转化为养老服务,以保险服务代替保险金,这样既能支撑养老社区的运营,又可以缓解城乡养老压力。

(二)有利于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

如果把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比喻为人体,那么保险公司就是心脏,资金流就是血液。人体想要使各个器官正常运行,心脏必须具有足够的造血能力和供血动力,血管必须保持畅通。所以,保险公司必须具备强大的融资实力和投资动力,以满足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的大额资金需求,同时,投资到养老社区中的资金必须保持高效才能保证养老社区项目的正常运转。在整个过程中,保险业务链的正常运行是保险公司这颗“心脏”保持跳动的基础,保险业务链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承保、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等环节。

首先,产品开发是整个保险业务链的基础环节,对产品营销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相对于城市更为突出,尤其是农村空巢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寿险公司在设计养老产品时必须考虑这部分老人的需求,通过开发新型涉农涉老产品,有针对性地服务这部分群体,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方加大宣传力度,为寿险公司增加客源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其营销目标的实现;同时,创新型老年服务保险产品也可以创新给付方式,直接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因此,通过产品开发,可以将寿险公司涉老业务链的产品开发、销售与理赔等环节完美结合。

其次,营销环节是核心。保险公司的经营环节中,营销环节承上启下,一头连着客户,另一头连着公司,衔接了开发和后续的管理。其业绩的好坏、客户质量的良莠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经营质量的高低和盈利的多少。好的产品只有销售出去,获得了销售收入才可能有盈利。在保险养老社区的运营管理中,对接保险产品的成功销售是保险业务与养老社区经营的关键。在营销过程中,将养老社区的入住资格与养老保险产品挂钩等浅层次方式,或者将保险金收益转化为养老社区的养老服务等深层次方式,可以使保险产品与保险业务和养老社区运营有效衔接,为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提供资金保障,也为下一轮保险产品开发提供实践经验,以完善保险业务和养老社区的经营管理。

再次,承保环节是中心。承保的核心是核保。保险公司通过核保工作,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同时积累相应的客户资料,既可以直接控制承保工作的道德风险,节约理赔成本,又可以为保险产品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开发和销售涉老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最后,保险金的赔偿或给付是保险合同的终点。保险合同是保障性合同,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购买保险的基点是寻求保障。在涉老保险业务中,被保险人往往要以保险金作为养老金,保险金的赔偿或给付就成为保险合同存在的真正意义。理赔工作是保险公司的结点也是其新业务的起点,通过优质的理赔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客户,增加保费收入。在积极探索保险养老社区与保险业务对接模式的过程中,应深化保险金赔偿或给付与养老社区服务的对接,实现服务实体化或实物化,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理赔的道德风险,还可以减少经营环节费用、提高效率。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实质是保险资金通过在养老社区项目开发与运营环节中的流动来实现保值增值,属于保险经营中投资环节,主要包括投资养老社区的资金筹集、养老社区开发过程中的资金流动、养老社区建成后的资金回收等内容,是保险经营诸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险涉老业务链的关键。保险资金从“心脏”流出到回流的过程中,回流资金额必须大于至少不少于流出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保险公司的预期利润,从而保证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

(三)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综合收益

保险企业投资养老社区具有天然优势,养老产业和保险企业的主营业务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设计养老保险产品,丰富了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类别;通过拓展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医疗、金融理财、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可以提高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忠诚度;保险企业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可以转化为养老社区的潜在客户,而覆盖全国的养老机构网络同样可以成为保险企业的销售和宣传平台,推动保险企业快速发展养老项目,成为养老产业的主力军。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收回养老社区的投入资金并获取回报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产权转让模式,通过销售,一次性回收资金并获取回报;二是长期持有模式,通过入住押金或会费的投资收益、房屋出租收益及配套设施的使用收益等形式获取长期性收益。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出售养老社区物业收入,即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出售养老社区房屋,获取一次性销售收入;二是出租养老社区物业收入,即出租养老社区的房屋,获得租金收益;三是养老社区物业增值收入,在长期持有养老社区物业所有权的前提下,获得的土地和房屋的增值收益;四是养老服务收费,通过为入住老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而收取的管理费和护理费,是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重要收入来源;五是养老社区配套设施使用收入,即养老社区中收费项目所取得的收入;六是其他附加收入,如带动保险产品销售、扩大保险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带来的收入。

保险机构通过投资养老社区,向上衔接保险业务,向下链接康养、护理等老年服务产业,并在其中完成资源整合,打造一条完整的涉老产业链。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在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或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业务合作方之间,在业务衔接过程中不断整合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协同效应: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养老社区的推广带动保险产品的销售,减少广告和展业带来的额外费用;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入住养老社区的客户开展持续性的健康管理工作,可以降低其疾病发生率,进而降低赔付率,控制保险成本。此外,保险公司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可以促进资金在该链条中的高效流转,提高集团或区域效率,从而实现其保值增值的目标,进而提高保险公司甚至集团公司或合作公司的综合收益。

四、创新农村养老模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河北省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河北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9)。但同时,不论是人均生产总值还是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河北省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人均生产总值,距离全国平均水平越来越远(见图1-10)。这一方面说明河北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农村地区老龄化呈现出的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特点使农村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另一方面说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北省依然处于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水平较低的状态,进一步增加了其处理老龄化问题的财政压力。另外,河北省虽然养老基础相对较好,人均养老床位较多,但是对应的医卫人员不足(见图1-11)。随着京津地区和雄安新区对康养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巨大的虹吸效应将使更多的医卫人员流向这些地区,河北省医卫人员不足的现状将进一步恶化。

img

图1-9 2000—2019年河北省老年及少儿抚养比与全国对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img

图1-10 2001—2020年河北省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对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img

图1-11 2001—2018年河北省养老、医卫资源与全国对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现有的河北省农村养老院多以福利院的形式提供服务,适老设施、养老服务等都处于一般甚至较为落后的水平,根本无法满足现有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更不要说吸引城市老年人甚至京津等地的老年人到河北农村养老。河北省的区位条件、公共设施、自然资源优势等与养老社区选址的条件完全吻合,还具有“邻京津、环雄安”的独特优势。吸引保险资金在河北省尤其是具有良好条件的城郊、城镇和农村投资建设高端养老社区,完善“邻京津、环雄安”的养老体系,是促进河北省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与保险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的本质属性具有天然的协调性。同时,在养老社区运营过程中,城市反哺农村,城乡资源自由流动,不断强化“反虹吸效应”,将因虹吸效应而产生的“工作在京津,根基在河北”的离冀“原生”老年人以及部分不喜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和“城市病”的老年人吸引到河北地区养老,促进京津冀资源流动、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未来之城”建设,有助于构建协同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养老模式。 3GBLCO8wE6nIACTwWA/SqXcadRU1R4ty/si3FKhm9tWVSF2nIpzVNLQ4PqznslP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