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养老社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分布向老龄化转变,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就描述人口结构指标而言,最简单、最常见的标准是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的百分比和中位年龄,而涉及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社会保护时,经常使用老年抚养比指标。联合国人口司第一任司长Frank Notestein在人口司出版的《标准指标汇编》中介绍了老年抚养比,指出这是用来估计与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有关的经济依赖程度的第一个指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见图1-1),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高速增长期。在常住人口出生率平均高达35.7‰的条件下,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年均0.9个千分点的增速迅速由1949年的16‰上升到1957年的23.23‰,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生产生活进行了必要的劳动力储备。第二阶段(1957—1961年)为短期急剧下降阶段。自然灾害致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1960年甚至出现了罕见的-4.57‰的人口负增长。在第三阶段(1961—1980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上趋于下降,但整体水平较高,与同阶段的出生率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尤其在1962—1969年的第二次生育高峰,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年均27.7‰的高速,主要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生育政策。第四阶段(1980—2016年)为有计划地稳定增长阶段。1980年刚性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行,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老龄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该阶段生育政策经历了从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再到2016年的全面“二孩”政策,人口增长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医疗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1999年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之后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见表1-1),老龄化问题随之而来。2012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已达到了35.12岁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9.40%,老年抚养比为12.7%。在第五阶段(2016年至今),在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依然逐年下降,相对应地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至2019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达17725万,占总人口的12.57%,当年的老年抚养比为17.8%(见表1-1)。

img

图1-1 1949—2019年中国人口发展状况

注:1.总抚养比=(0~14岁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2.少儿抚养比=0~14岁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3.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经网数据库。

表1-1 1980—2020年中国各阶段年龄人口比例及老龄化程度

img

续表

img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二)我国养老产业有很大投资空间

2019年6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9:发展提要》 ,指出世界人口继续老龄化,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由2019年的9.1%上升至15.9%。而据相关预测,全世界老年抚养比将由1950年的8.4%增至25.3%,年龄中位数升至36.2岁,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增速甚至会超过65岁及以上人口增速,其数量将从1.43亿人增加至4.26亿人,2100年预计将增至8.91亿人。东南亚地区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将是2019年的2倍,占比预计将由2019年的11%升至24%。就中国而言,2020—2050年,预计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12%升至26.1%,老年抚养比由17%提高到43.6% ,人口年龄中位数由38.4岁提高为47.6岁,15岁以下人口比例则由17.7%下降到13.8%(见表1-2)。与同阶段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人口呈现“三高一低”状态,即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老年抚养比和人口年龄中位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15岁以下人口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中国的老龄化是年龄中位数增加、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少儿人口比例下降和老少比增长的年龄结构变动,是典型的人口老龄化 。老龄化加深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在世界范围内,潜在支持率(2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与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处于下降态势。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预测,到2050年,东亚或东南亚地区的潜在支持率将低于2%。较低的潜在支持率突现了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表现的潜在影响,以及许多国家在未来几十年可能面临的公共卫生保健、养老金和老年人社会保护计划等方面的财政压力。从老龄化的情况来看,我国“三高一低”的状态意味着我国的压力将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1-2)。

表1-2 1950—2100年世界和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情况

img

续表

img

资料来源: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ynamic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EB/OL].https://population.un.org/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养老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养老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1月21日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明确要求“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吴帆教授指出,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不仅包括政府,也包括社会和企业,养老服务体系内容包含医、养、住、行等诸多方面。在养老服务已然成为社会基础公共服务的同时,养老产业发展空间相当广阔。综观当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基本情况,其分布比率约为:居家养老占96%、社区养老占1%、机构养老占3%。不管是“9073” 还是“9802” 养老规划,无论社区养老的标准如何界定,居家养老都是中国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而养老社区则是居家养老的重要依托。加上日益增加的高端化、个性化老龄服务需求,养老服务及其产业链建设必将积极跟进,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将大幅扩大,养老社区发展的空间将相当可观。

二、国内外养老社区蓬勃发展,资金需求量大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养老社区应运而生。与中国的养老社区相比,国外的养老社区建设时间较早,发展时间更长。早在20世纪,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在这些发达国家,社会养老的绝大部分责任都由养老社区来担负,以期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不让养老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美国的太阳城、日本的港北新城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养老社区。

(一)国外养老社区发展情况

社区养老的概念最早产生于“二战”后的英国,此后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除了熟知的英国社区式居家养老模式,还有美国的“社区—国家”型养老模式、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强调社区在居家护理、生活照料等方面的责任)等。

1.英国

英国最早步入老龄化,老龄产业发展相对完善。最早的社区服务是为了让智障人士或精神疾病患者享有正常人的待遇,能够融入日常生活环境,其服务对象是这些特定的人。“二战”以后,英国的政界和学术界人士提出了“去机构化”的建议。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明显加剧,1985—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英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了1000万,增长了20%,占英国总人口的17%以上,其中有多达140万名85岁以上的老年人。英国政府无力承担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局面下的财政支出,所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开始启用地方政府和非营利机构提供养老服务,90年代起,社会机构甚至个人也被允许提供养老服务。服务主体数量增加,不仅政府负担得到了一定的减轻,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2.美国

在养老社区发展方面,美国后来居上。世界上最早的养老社区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太阳城养老社区,可追溯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房产开发商Del Webb在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建立的第一个养老社区——杨格镇养老社区。由于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住房法》的颁布等,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兴建的太阳城养老社区,在20世纪80年代建成后声名远扬。至2000年,Del Webb公司已经在美国兴建了13个名为“太阳城”的大型养老社区,分布在全美各地。“太阳城”作为美国养老社区的品牌,成为全世界养老社区的典范。太阳城养老社区,实质上属于一种养老地产,开发商负责完成房产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由社区成员组成的志愿组织CA负责社区的日常运营活动。这种模式被全美所有太阳城养老社区所采用。CA成员必须由社区居民全体投票产生,并依据社区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开展与社区有关的日常工作。社区管理的资金来源于社区居民缴纳的年费和设施使用费。太阳城房屋均价为15万~34万美元,居民购买太阳城养老社区的不动产后,不动产将成为私有财产,居民可向任何符合太阳城居住条件的个人出售。在太阳城养老社区生活的普通老人,每月大概有500美元的基本支出。老人们可以在太阳城的餐馆里有偿用餐,每月只需缴纳几十美元。同时,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比较完善,美国公民在公立医院看病通常不需要花钱,太阳城的非营利组织也常常为老人提供多种医疗保健服务。因此,生活在太阳城里的老人在饮食与医疗两方面的花费较少。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与美国的本土文化有关,美国老人喜欢独自生活,愿意选择养老社区方式养老;二是太阳城成熟的运营与管理模式、较低的成本,以及丰富的服务内容,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三是太阳城与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基金会等的互动交流顺畅,能获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可持续发展动力较强。

3.日本

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的养老社区发展也较为成功。“二战”中日本损失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生育率也因此受到巨大影响,战后不久即转变为老龄化社会。据统计,1975年,日本大于65岁的老年人口已有739万,占总人口的7.1%,标志着日本老龄化社会正式拉开序幕。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根据老龄化、少子化和家庭养老模式逐渐退化的实际情况,对国内社区养老服务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实践及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市场体系,组织形式种类繁多,服务内容丰富全面。日本的社区养老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型、政府资助下的民间组织、志愿者及其组织和企业主导型四种组织形式构成。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日本政府也同样面临财政负担的问题,相关政策也悄然发生改变,鼓励通过社会的、民间的力量和组织发展养老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适老的居住环境。

从实践来看,国外养老社区主要有共同住宅(Cohousing)、自助/互助小组(Self-Help and Mutual Aid Groups)、LETS(Local Exchange and Trading Schemes)、时间银行(Time Bank)等几种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各国都在不断探索新的运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为更多的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二)国内养老社区建设情况

与美国和日本相似,我国早期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政府投资或非营利组织开办的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服务于城市低保户,农村五保户或无家人照看的失能、不能自理的老人。多数老人是不得已才选择入住养老院或福利院,而大部分中国人也认为将家中老人送进养老院是不孝之举,加上养老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一般,所以养老院入住率不高。随着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入住养老院不再被看作无奈之举和不孝之举。同时,部分社会经营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退休老人对养老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端营利性养老机构开始出现。

1.北京太阳城养老社区

北京太阳城是我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主办的、从事健康养老事业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CCRC)。北京太阳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周边交通便利,附近有百里长河、千亩果园、万亩草坪,2000年开始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社区内医院、超市、银行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可为社区老人提供医疗、商业、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同时,旗下各企业以健康持续养老为主业,形成了集医疗、饮食、娱乐于一身的健康养老产业链。在运营模式方面,通过合理调配内部产业结构比例,实现了资金运作上的平衡。除了出售的房产,其内部养老公寓采取租赁模式,是自持物业。太阳城运营收入主要有房产销售收入、租金收入、综合商业服务收入、自有物业收入和其他相关收入。

2.乐城养老恭和苑项目

“恭和苑”是乐城集团的养老品牌,由成立于2007年的乐城老年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城养老”)负责投资运营,目前已经布局了北京、浙江和海南等地,拥有北京双井恭和苑、海南海口恭和苑、浙江慈溪恭和苑等运营项目(见表1-3)。其中双井恭和苑位于北京市CBD核心,是乐城养老的旗舰项目,还是北京市“医养结合”的试点单位。恭和苑的市场定位为满足高端人群的养老需求,收费较高,入住老人享受到的服务涉及养老居住、饮食、基本照护、休闲娱乐及基本医疗保障。在老年人群收入日趋增加、对养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类似恭和苑的高端养老模式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表1-3 乐城养老恭和苑项目一览表

img

续表

img

资料来源:乐城养老官方网站(http://www.ycsenior.com/)。

3.上海亲和源项目

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门从事高端养老社区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上海康桥老年公寓作为其旗舰店,于2008年开始运营,至今运营状况良好。近年来,亲和源在上海、浙江、辽宁、海南等地探索连锁经营模式(见表1-4)。亲和源是企业主导下的养老模式,运营模式采取会员制,与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类似。老人通过一次性购买社区居住权并每年缴纳年费的方式,获得社区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不拥有社区房屋的产权。亲和源是属于高端人群的养老社区,其目标客户群定位为高级知识分子及高级干部。入住亲和源的老人需要每月缴纳2000~6000元的服务费。上海康桥老年公寓的运营收益主要包括老年服务、老年护理和公寓租赁三个部分,运营收益中有一些资金被用作社区的运营维护,还有一些资金转化为企业的利润。社区配备了阅览室、运动场、舞蹈房等,为老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养老服务,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另外,上海康桥老年公寓在内部管理和服务上有自己的义工组织,并把时间银行管理模式引入义工组织管理,既提升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又大大降低了老人使用服务的成本。

表1-4 亲和源项目情况

img

资料来源:亲和源官方网站(http://www.qinheyuan.com/company_profile.html)。

总之,国内外养老社区实践表明,养老社区主要为有养老需求的老人提供固定的集中居住场所并提供配套服务,一般建设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配套服务齐全的区域或者社区。目前养老社区的客户群体多为有较高、稳定收入的中产阶层。养老社区对投资的依赖性非常强,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成熟养老社区运营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其能否生存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家财政负担的增加为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养老社区提供了可能性,大量稳定的资金储备和必要的经营管理经验则是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并使其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有规模巨大的可用资金

1805年,我国第一家保险公司——谏当保安行成立,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保险业在我国出现。1865年,上海华商义和保险公司成立,我国有了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至今,我国保险业历经了四大发展阶段(见图1-2),真正得到发展是在1979年以后的这两个阶段。2002年以后,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历了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型,直到今天的高质量发展时期。目前,我国拥有包括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在内的完备的保险市场体系,保险产品种类和服务形式不断丰富,监管日趋完善,行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大幅提高,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图1-2 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保险业以年均20%~30%的速度高速发展,保险资产总量稳步提升,2020年总量达232984.3亿元,是2002年的近38倍(见图1-3),其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为760.63亿元。原保费收入持续增长,至2020年总额达45257.34亿元,其中寿险原保费收入为33328.76亿元,占总保费的73.64%,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也明显提高(见图1-4)。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风险评级为A类和B类的公司占到绝大多数(见表1-5)。但同时,保险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保费收入增速上看,2011年是转折点,不仅是最低点而且出现了负增长,但也是我国保险业由追求规模发展的野蛮增长向追求质量、效益、品质发展的转折(见图1-4)。经过近十年的调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我国保险业发展没有达到5%的保险深度和3500元/人的保险密度的目标(见图1-5)。

图1-3 2005—2020年中国保险资产总量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

图1-4 2005—2020年中国保险保费及其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等。

表1-5 我国保险公司2020年偿付能力情况

img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

图1-5 2005—2020年中国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等。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就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指示与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中心、高质量的政治发展为保障、高质量的文化发展为灵魂、高质量的社会发展为条件、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是“五位”高质量联动、统筹兼顾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必然要求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保险要回归其保障本性,充分发挥“减震器”和“稳定器”功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修订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强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进一步提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能力。尽管相对于其他行业,2020年,保险业依然以较高的保费增速(6.13%)(见图1-4)完美收官,但高速增长将不再重现,保险业必须开启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支撑的新征程。

四、国家监管政策逐步放开,险资服务养老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工作,颁布多项文件支持、改进养老服务。自2005年民政部颁布《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以地产公司和寿险公司为代表的大公司相继加入养老社区的投资与建设,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社区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2012年7月民政部出台的《民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和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用以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的政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提出,调动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事业的积极性,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其中“十三五”规划强调夯实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基础,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适度拓宽保险资金投资建设养老项目资金渠道,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机构或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

与此同时,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政策也在不断调整。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200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增加了保险资金可投资“不动产”的规定。之后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等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明确了具体条件并允许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或间接投资企业股权。2011年《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实体、医疗机构……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范围”。2012年,《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等陆续出台,进一步规范了投资不动产和股权的范围,扩大了投资比例。直到目前,相关法规依然在监管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0年1月,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优化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支持政策,并提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保险资金进一步加大养老产业投资力度,鼓励保险资金与其他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投资康养小镇等复合业态,进一步调动保险资金投资社会服务领域的积极性。同年9月印发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优化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建设养老社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规范保障。 paFe1Is6tfqRz5dDcU2IV61AATyw1BAn8Ig4GzmLxkzLXoydocBQPa/luXCvhA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