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国企的经营形式与机遇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包括央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物质基础的创造者和政治基础的支撑者,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做出了突出的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他还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1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论是在国家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还是在响应国家战略、攻坚克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发挥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国家经济总量中的占比

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私有经济,同时也逐渐打开市场,欢迎外资外企到中国投资。40多年来,民营经济的比重不断提升,外资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当前,国有经济从GDP总量上来看,占比已经不到40%,从业人数不到30%,民营经济和外资占比达到60%~70%。关于国有经济“进”和“退”的问题其实早已引起广泛讨论,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应仅仅将目光放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之间的比重变化上。事实上,国有经济不论是“进”还是“退”都应该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只有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企业的数量和经济占比才不会影响国有经济在总体经济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式也由以前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实现发展的均衡(公平)与持续。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资委下属央企数量有大幅度下降,但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比如,在2020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中国(含香港)企业上榜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越美国(121家),而1997年,中国内地只有4家企业上榜。在这124家500强企业中,国有企业有92家,其中央企有48家。

由上述数据可知,虽然国有企业的数量占比在下降,但并未使其在总体经济中的重要性下降,而是使其更好地聚焦于一些壁垒较高、难以为民营经济所承担的关键行业,比如能源、化工、银行等。《201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报告》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随着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

从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领域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均在1%以下;国有经济更多布局在第二、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32%左右,且自2013年以来一直呈现缓慢收缩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国有企业户数占全部国有企业户数的比重在64%左右,且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虽然降低了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但有效实现了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同时,也更好地将一些适合民营经济的行业更多地让与市场,实现了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局面。

(2)响应国家战略

国有企业也是国家推动重要政策和发展战略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执行者。国资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央企共参与了3120个覆盖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在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央企承担的项目数量占比达60%,合同额占比近80%。同时,在我国加快经济领域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各行业均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推进,国企在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也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由于国有企业体量大,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以较好地为其他类型的企业发展和运行提供重要的参考经验和相关借鉴。因此,国有企业的转型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整体的转型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有企业在一些如基础性、高科技、民生等领域的主导地位也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一般来讲,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的发展周期长、见效慢,而且通常需要大量的投资,仅靠市场调节难以保证其发展。在一些诸如原子能、宇航、高精尖电子工业以及其他与军事生产有关的技术高风险行业中,国有企业往往占据了主导地位,只有在国家支持下进行长期不间断的投入才能保证和促进这些领域的持续发展。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之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不断减弱,而科技和数据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强。2020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2020年5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再次明确,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可见,技术和数据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新生产要素。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基建”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必然将在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支撑新基建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3)社会责任的担当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为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长期以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财政部2021年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755543.7亿元,同比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9.9%。其中中央企业417279.3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7.8%;地方国有企业338264.4亿元,同比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12.7%。1—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5164.7亿元,同比增长30.1%,两年平均增长12.1%。其中中央企业28610.0亿元,同比增长27.0%,两年平均增长12.4%;地方国有企业16554.7亿元,同比增长35.9%,两年平均增长11.5%。1—12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53559.9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中央企业36234.1亿元,同比增长14.0%;地方国有企业17325.8亿元,同比增长22.6%。12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3.7%,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负债率为67.0%,上升0.5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负债率为61.8%,上升0.3个百分点。

2006年国资委开始对中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最终形成《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该报告为参考依据,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一号文件《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2011年9月,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到战略层面。2012年5月国资委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成立,旨在进一步指导与推动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2013年4月,国资委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提出:要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融入企业的职能管理,把社会责任落到实处。2014年,国资委启动《中央企业“十三五”社会责任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十三五”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总体目标:形成一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的优秀企业、形成一批引领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形成一批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企业。2016年6月,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广大央企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要方向,成为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导性和约束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国有企业确实要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是一项根本性、紧迫性、战略性的建设任务。

再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国企全力有序地保障了民生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在疫情较严重的2020年3月,97家中央企业、4.8万户央企子企业以及46万多家各类国有企业的复工率超过九成,认真做好了“六稳”工作、落实了“六保”任务,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1.2 新形势与新机遇

2016年7月4日,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坚定清晰地指出了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根本目标,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征程一系列论述,勾勒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也给国企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2023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对国有企业而言,认清新的发展形势,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新的转型路径,挖掘新的价值,对于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exeZfb6PROjpnSUDJzBsNUG2GmrnYDe+2BWA5pJL1S/9WCIWnjeFJqM5f1ZA08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