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二
中国适老化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 瑾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新时期高质量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维护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应需之举。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呈现弱化趋势,生活自理程度以及对周边环境的适应性也逐渐降低。实施适老化环境建设,提高适老化设计水平,能够提升老年人出行和生活环境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自主自立能力,减轻家庭成员照顾压力,降低社会照料成本,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对于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构建和谐的代际家庭关系、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培育发展新动力、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适老化设计的概念内涵和设计需求

(一)适老化环境设计的概念内涵

由于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快速的变迁,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未富先老、边富边老”等特征。2000年,中国正式进入了老龄社会,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预计2025年之前,中国会进入深度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2035年之前,65岁以上的老人会达到20%,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环境建设和产品设计需要随之发生变化,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即适老化。

适老化设计源自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等理念,使城市设施和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首次提出“老年友好型城市”理念,2007年发布指导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指南》。老年友好型城市以促进积极老龄化为目标,通过减少人们在老龄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障碍,强化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提升生活质量,以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基本标准包括室外空间和建筑物、交通、住房、社会参与、尊重与社会包容、社区参与和就业、交流与信息、社会和卫生服务八个方面。

适老环境建设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更强调生活和出行等适老化的功能环境建设。适老化设计是针对老年人生理、社交等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而进行的环境设计和改造,适合、适应、适用于老年人功能需求的环境建设。融合了建筑学、空间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知识,在住宅、商场、医院、学校、交通等设施和老年用品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做出相应的设计,包括实现硬件设施无障碍设计和环境改造、康复辅助器具设计和适配、智能安全监护设备设计和安装、急救系统和老年用品设计等,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适老化设计坚持“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建筑、设施和用品更加人性化,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切实感受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设计出适合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建筑、交通等空间环境和生活用品,最大限度地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提供方便。

(二)适老化设计需求
1.老年人生理机能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功能上开始逐渐衰退。各部分器官丧失原有活力,身体自我调节能力、记忆力等有所下降,对于外部环境适应能力不如从前。主要包括运动机能的退化、感觉机能的退化以及神经机能的退化(见表2-5)。在设计智能电子产品和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的时候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需求。

表2-5 老年人生理机能变化

img
2.老年人心理机能需求

老年人离退休后,需要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状态和生活模式发生的转变,易让老年人在短时间内感到不安,引发情绪上的波动,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缺乏安全感,或者产生自卑、暴躁、依赖等不良心理,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不良情绪和心理暗示会给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消极影响,空巢老人更需要心理上的关怀,通过适老化的出行和产品设计可以增加老年人出行和融入社会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充实老年人的生活,减缓不良情绪导致的身体加速老化。

3.住宅适老化设计需求

基于目前高房价背景的压力,对大部分的老年人原有老旧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是最能实现也是最经济的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措施。目前老旧住宅和新建住宅空间内部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品质。部分功能空间的大小与内部结构都需要调整,解决无障碍设施与空间的舒适性问题,例如卫生间、门厅需要设置扶手,地面铺装需达到防滑性、舒适性标准,消除空间色彩,智能化设计等存在的安全隐患。

4.城市环境适老化设计需求

75岁以下的低龄活力老龄群体具有较好的健康水平、较高的退休收入、较多心理期待的特点,他们的活动范围不局限于家庭之中,需要在更宽领域、更多层面全面进行适老化设计。比如,在社区适老化方面,要立足老年人群体需求,推动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和休息设施、标识系统等社区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在交通适老化方面,要加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等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力度;在商业适老化方面,要广泛使用慢速电梯、大字标签、轻量化购物车,营造无障碍购物环境。

5.老年用品的设计需求

着力开发老年用品市场,重点设计和研发老年人迫切需求的食品、医药用品、日用品、康复护理、服饰、辅助生活器具、老年科技文化产品。推进适宜老年人特点的通用产品及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严格老年用品规范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其中,康复辅助器具是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和实施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残疾的产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是包括产品制造、配置服务、研发设计等业态门类的新兴产业,中国是世界上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三)适老化设计遵循的原则

第一,安全性。关注针对老年人各种能力下降而采取的必要设计,避免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的各种危险,确保安全。第二,便利性。如各项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适老化设施资源的充足性。第三,适用性。关注老年需求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人群差异,对于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环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适老化设计。第四,舒适性。整体空间布局和细节的适老化设计应逐步完善,满足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的肢体舒适性和心理愉悦度。第五,交往性。针对老年人退休后社会角色转换、闲暇时间增多和与社会日益脱节的趋势,规划设计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以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关注户外交往空间的系统性与层次性,交往空间与老年设施的适宜的尺度、规模和可达性。

二、中国适老化设计现状

(一)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和完善

201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着力开发设计老年用品市场;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专设“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一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适老环境建设标准。上海市率先发布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地方标准——《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成为全国第一个制定适老环境标准的城市。2020年,民政部联合九部委发布《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时期,民政部计划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这为适老化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适老化设计规范逐步建立

自2009年以来,中国以适老政策、法律法规为引导,在6个省份的13个地区启动“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建设工作,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试点工作,逐步落实适老环境建设。中国适老环境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逐步完善。2016年,修订后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一步完善了道路规划,以适应新形势下老年人的需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对老年人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规范要求。2021年,《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列出了室内外进行适老和适幼改造设计的评价标准。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明确了《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部署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助力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受益群体平等便捷地获取、使用互联网应用信息。适老化环境建设和产品设计的规范在逐步建立。

(三)适老化设计产业市场份额大

根据测算,目前全国1999年以前建成的旧建筑面积累计400亿平方米,老旧建筑改造市场规模15万亿元,其中家庭适老化设计和改造的市场份额超过3万亿元。中国适老环境设计和建设的主体包括政府/街道居委会、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设计院/设计联盟、建材产品平台商、老龄产品供应商、装修工程公司和社区养老服务商等。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已超过1.76亿人、残疾人达8500多万人,至少1/3的人具有使用辅具的需求。据残联测算,中国每年为残疾人、老年人、伤病者提供的基本型辅具需求量6亿件。民政部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辅具企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2020年辅具产业规模约7000亿元。2020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成果会展示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快应用、远程协助模式、“简易桌面”应用、“共享相册”和“老照片修复”模块等一系列移动终端适老化应用与功能。中国的“适老化”设计产业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建筑等领域,已经向信息化领域迈进了一大步。

三、中国适老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老旧小区设计不利于老人居住

第一,没有电梯,老人出行困难。因在1999年以前执行的相关建筑规范当中,未对多层住宅设置电梯做出明确的规定,城市的很多老旧住宅社区基本没有电梯,导致老年人上下楼梯难。第二,砖混结构,后期难以改造。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建设的老旧住宅多采用砖混结构,墙体承重限制了空间格局,给适老化改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房间面积狭小,通道通行宽度不足,室内外门槛众多且存在高度差,造成出行不便等。据推算,中国有需要改造的老旧社区约400亿平方米。第三,基础设施陈旧,缺少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多没有充分考虑到老龄社会对居住生活环境的特殊需要,很多城市老旧社区在设计时都没有配置老年公共服务设施或预留相应的用房、用地,养老服务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康复护理站、老年人活动室等,由于场地问题,难以进入。无障碍设施也缺乏系统设计。

(二)新建住宅适老化设计理念缺位

新建住宅当中,设计上给老年人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新建住宅设计没有考虑老人的临时居住需求,对适老化细节和老人需求的发展变化重视不足。设计师和实际的选房者都是中青年人,他们对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及其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认识和重视不足。比如,对老人卧室的设计,在卫生间和墙体设置上就没有考虑灵活性,当老人的行动能力衰退,需要使用轮椅时,由于卫生间内没有预留出轮椅回转和护理人员操作的空间,无法满足使用需求。老人卧室的外墙全部采用承重墙,没有扩大面积的可能性,由于坐便器下水口位置无法移动,改造也很难顺利实施。

(三)城市出行适老化的设计不足

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开展时间还不长,存在不科学、不专业、不规范、不标准的问题,比如,有的小区建设的轮椅坡道,要么坡度过大,成了滑道;要么转弯的地方太窄,轮椅通不过。改造花了很多钱,却成了摆设。公共交通步行甬道、天桥、地下通道设计不够完善,因人行道与马路的高低间隔,老年人从马路上人行道时不慎绊倒者较多。大量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没有电梯设计,导致老年人、残疾人过马路多有不便。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公交车的上下踏脚较高,造成老人出行不便;公共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如无障碍公厕、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入口没有得到普及,为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

(四)康复辅具设计研发能力较弱

根据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统计,2019年底,全国辅具企业为800~1000家(包括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经营产品2万种,但主营业务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占35.6%,当前全球共有6万多种辅具产品生产,日本就有4万多种。发达国家辅具产业深度融合新材料、仿生技术、智能感知、柔性传感器和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及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智能化、高科技的特点。中国辅具产业发展处于分散化、自发型状态,仍以加工中低端产品为主,能够规模生产的电动轮椅、代步车等70%以上为代工产品,中高端假肢、矫形器、视力辅具、耳蜗等主要依赖进口。中国亟待破除产业发展障碍,提高研发、设计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适老化设计强制规范未出台

当前,中国适老化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正逐步完善,国家标准、产业标准、地方标准不断出台,然而当前仍尚未出台强制性、可操作化的适老环境建设与设计标准和规范。只有倡议性、建议性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住房城乡建设部无法强制性要求开发商按照适老环境建设设计标准和规范执行,其结果是大量规范和标准出台后,中国适老环境建设仍未得到显著提升。

(六)适老化设计改造政策落地难

目前,部分省市和地区已出台适老化设计改造政策,适老化设计方案制订之后,资金、房屋产权、部分居民不配合等导致政策落地困难。例如,2016年出台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运用综合政策措施支持扩大消费的意见》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五市试点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除去政府补贴、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支出外,购置安装、用电、维护等仍需大量资金,不少地区的业主不愿负担,甚至对安装进行阻挠。2017年,北京市拟对5000户托底保障和重点保障的老年人家庭进行免费适老化改造,但因多数老年人不拥有房屋产权,该政策落地艰难。

四、我国适老化设计的趋势

(一)树立全龄通用的设计理念

西方国家对住宅适老化的探索始于1980年美国提出的通用设计概念,通过统计、分析与反思普通老人和残障人士生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得出普适通用的设计方法成为适合年轻人、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的普通住宅设计标准。这与日本适老型住宅并非要创造出特殊的建筑类型,而是适合人各阶段活动方式的普通住宅建设的思想高度吻合。高质量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要以通用和全龄友好为目标,解决生活环境的突出问题,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要以全龄友好为目标,适应人们不同生命阶段的生活能力与生活居住环境需求,让所有家庭、所有家庭成员(特别是老年人与儿童)都能感受到生活上的安全、便利和舒适,让人们享有更好的家庭生活和宜居环境。通用设计理念强调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康复辅具、住宅和城市设施的设计对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和社会交往能力减弱的弥补与支援。

(二)提升设施适老化设计水平

第一,老年出行的适老化设计。让老年人能够方便出行,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需要,是拉动老年人消费的需要,更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期望老年人能延寿快乐的需要。完善人行道、公交设施、交通管理、路牌标识、电梯便捷等设施适老化设计。将城市出行按地区、社区等每年列入“城市更新”工程项目中,政府财政按项目需要每年核拨一定经费予以改造。由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民政等部门进行引导,制定适老化改造项目相应规划。由市政、交通等部门的实施单位予以计划内实施。建立市民城市治理出行巡查员队伍,经常对老年人城市出行的相关设施、管理等进行检查,及时反馈。

第二,制定设计规范。一是室外台阶和坡道。住宅主入口每级台阶的高度应比普通台阶略低,坡度更加缓和,并添加防滑条,两侧安装扶手,提高老人上下台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坡道设计要考虑老年人的轮椅使用,也为搬运物品提供方便。坡度设计应该遵循下坡时不会迅速下冲、上坡时又不费力的原则,表面材质选用粗糙防滑的混凝土,并在两侧安装扶手和护栏。二是走廊和安全通道。走廊、安全通道承担交通功能,其宽度要保证轮椅使用者灵活操作进退、转向。走廊两侧应设计扶手,也可在宽敞处设置单排座椅。地面设计不设高低差,减少隐患。三是电梯和候梯厅。电梯空间设计应兼顾轮椅使用,在尺度上要满足轮椅使用者方便进入电梯,并可以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回转轮椅;按钮设计也应同时设置满足站立和坐在轮椅上两种状态的操作高度;候梯厅四壁均应安装扶手。

第三,提升住宅内部功能空间舒适度。一是引导和强化住宅建设中的通用设计和适老化设计,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加大对新建房地产项目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做好适应老龄化需求的政策与技术准备。二是改善住宅室内外居住环境的功能性和细部设计,制定适合居家养老需要的住宅与居住区建设标准,提高住宅和居住区环境建设的适老化水平,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三是充分考虑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特点,探索在既有住宅区中为老年人创造弥补性、支援性环境的途径,提升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让老年人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会活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需要及时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了解老年人对空间和设施的使用情况与改善需求,从而不断完善和修正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

(三)协同推动辅具设计产业发展

推动研究机构、制造商、医养康复机构、行业协会合作,促进行业设计标准建立、公共设施环境改造、软硬件综合配套开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协同配合。鼓励国家级各类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与国家级康复辅具产业示范区合作,提供辅具创新产品设计、测试、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服务,推动关键技术、核心器件、重点产品创新和成果转化。将适老化设计与智能装备制造、轻量化新材料、“互联网+”数字经济新业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重点研发设计健康照护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仿生假肢、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无障碍交通工具、可穿戴设备、残疾预防等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辅具产品。

(四)推动适老环境建设法治化

加快推动适老环境建设法治化进程,保障适老环境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当前,中国适老环境建设相关立法只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尚未出台适老环境建设的专项法律和行政法规。应参照专项法律和行政法规出台的相关流程,逐步将适老环境建设法治化,并将其从行政法规层面上升为法律层面。同时,当前中国出台的一系列适老环境建设规范和标准均属于参考、建议标准,不具备强制性。若各地政府、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城乡规划、建筑施工时不完全依据已有规范和标准,也不用担心会产生任何责罚,因此,应构建一系列适老环境建设的强制性、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如《居家适老化改造标准》《养老机构设计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等。

(五)加快完善适老化设计体系

第一,开展适老化设计研究。适老化设计是一项探索性的学科,有诸多基础性、理论性、前瞻性的问题需要研究;未来在这一领域需要规范学术用语,统一理论概念,理论研究任重道远。充分整合利用近年来各大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在适老化设计和老年学方面的大量科研成果,建立共享资源库,整体提升全国适老化设计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开发有效的适老化设计评估工具与工作模块。推动建立方案设计、具体实施、评估考核、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建立跨领域、跨区域适老化设计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研讨会、开展教育训练、创新适老化设计评选大赛活动,增强各地适老化设计的能力。

第三,提高适老化设计的专业化和科学性水平。适老化设计不仅为了安全便利,也为了老人更好地参与和融入社会;它不是高配,而是应当提供的标配。要特别注意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遵循“安全、便利、舒适”三原则,将促进老年人健康和功能发挥作为适老化设计的关键指标。

(六)开展适老化设计示范工作

第一,从需求出发谋划和筛选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适老化改造项目。对于社会急需、项目发展前景良好以及具备示范性的适老化改造项目,予以适当的税收、补贴、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广泛学习海内外先进项目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并改良具有可复制性的优质适老化改造项目。

第二,建立中国适老化设计示范基地。目前,中国仅有老年宜居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老年温馨家庭试点,尚未建立适老化设计示范基地。适老化设计示范基地能够将适老环境设计和建设理念具体化、视觉化、可操作化。应汲取国外的先进适老环境建设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国情,支持本土企业建立中国适老化设计示范基地。

(七)积极培养适老化设计人才

第一,引入适老环境建设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适老环境建设需要的人才属于要大力培养的高职专科学历层次及以上的专业人才,未来可引入适老环境建设职业资格(例如,日本有适老改造士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确保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第二,引进一批掌握适老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目前,中国急需掌握适老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适老环境建设专业人才。然而,培育本土人才需要具备时间、教材、授课教师等条件,并不能一蹴而就。为突破当前适老环境建设的人才短缺难题,为培育本土人才提供优质土壤,应引进一批掌握适老环境设计专业知识、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鼓励内外资企业参与适老环境建设人才引进工作,积极开展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引进适老环境建设专业人才的企业参与中国适老环境建设。

第三,培育适老环境建设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目前,在中国适老环境建设市场上,现有企业在客户获取能力、适老环境设计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标准建立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品牌营销能力、为老服务能力、系统建构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短时间内实现盈利的能力偏弱。应积极鼓励社会优质资本设立适老环境建设创新创业团队,培育适老领域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鼓励房地产、装饰装修等产业积极尝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夕阳产业”的“朝阳化”。实施适老环境建设创新创业企业的税收优惠、运营补贴政策。

第四,开展国际理念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的人才培训项目。目前,中国尚未开展结合国内外优势的适老环境建设人才培训项目,导致适老环境建设专业人才短缺。应鼓励优质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以国际理念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的适老环境建设人才培训项目。允许优质教育机构引进国外先进师资,探索编写中国特色适老环境建设培训教材,逐渐实现国际领先适老环境建设理念和技术的本土化。 gA2Q9WccXOGtL/seHa5mtm3XUnYbydruCZBPmwZkQNKU8k7orqs8RjnpuSiYAEU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