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清代时期的茶叶经贸

据考证,历史上普洱茶的运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3万驮。清康熙年间,有外地商人到攸乐山采购茶叶。清雍正时期“改土归流”,外来采购茶叶的商人逐渐增多,内地汉族人也纷纷移居普洱、思茅。随着茶叶经贸的发展,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普洱府设立“茶局”,在思茅设立“总茶店”,实行官营管理,“设立总茶店买卖交易,客商买茶纳茶税,令通判管理”。这时的普洱府已成为茶叶集散之地。清道光元年(1821年)至同治六年(1867年),一年一度在此举行的“花茶市”(茶叶、棉花交易集市)闻名省内外,商旅马帮云集,藏族客商帐篷连绵。思茅置厅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次年于曼洛坡头筑城,思茅街市渐由曼连(老街子)移至此,日中为市,随之形成茶叶、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市场,“贸易无虚日”,天天是街。同时,在佛海、勐遮、易武等地设“钱粮茶务军功司”管理粮食、茶叶交易。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十月,设思茅厅时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为思茅同知。在思茅设立了官茶局,商人经营茶叶要向官茶局领取“茶引”(即执照)。每引为茶百斤(1斤=500克),按引征收课银,每引收税银三钱三分,这一年共颁发茶引3000引,共收税银960两。乾隆年间,每年颁发茶引5000引,年收税银1500余两;嘉庆年间每年颁发茶引1万引,每引税银增为四钱五分,年收税银达4500余两。茶商在领取茶引时,必须向官府、吏目层层送礼,才能领到茶引,而各地土司、土官擅自增加茶捐。如易武土官伍廷荣于道光年间向石屏茶商增收税银300余两,激起茶商张应兆等的反抗。张氏父子联合易武石屏茶商向普洱府控告土官伍廷荣的苛派勒索,普洱府查明属实后下令土官不得擅自增加茶捐,并给予伍廷荣严重训斥。石屏茶商取得胜诉,并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刻石勒碑于易武石屏会馆关帝庙内,此“易武茶案断案碑”今已成为文物。

从清道光至光绪初年(1821—1876),思茅城因“普茶运销”而商旅云集,市场繁荣,“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此,印度商旅驮运茶、胶(紫胶)者络绎于途”。滇南商道已成为“茶叶商道”,印度、缅甸、暹罗(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均有商人来往于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

普洱因一年一度的“花茶市”而闻名省内外,思茅有茶庄商号多家,这一时期的茶叶经贸异常兴盛。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云:“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矣。”“数十万人”是形容人数极多,茶叶买卖之兴旺,由此可见一斑。

思茅海关的设立也促进了普洱茶的出口运销。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法续议界务商务条约》,将思茅开辟为通商口岸。随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专条一条》,允许英国在思茅开商埠、设领事。同年,思茅设立海关。海关设立后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据思茅海关统计,清宣统二年(1910年),经思茅海关出口红茶655担,金额达7553两关平银,占云南全省茶叶出口总额的26.2%。18—19世纪是普洱茶的极盛时代。随着国内市场茶叶销售量的增加、市场规模的扩大,滇南的“石屏帮”和滇西的“腾越帮”茶商纷纷进入思普区的易武、勐海设置茶庄进行茶叶贸易,进一步刺激了茶叶生产。

《云南各民族经济发展史》载,最早进入易武各大茶山进行茶叶贸易的是石屏茶商,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6),他们便在易武开设茶庄,经营茶叶生意。当时易武茶区号称“万亩茶山万担茶”,易武街子经营茶叶及百货的石屏茶商有百余户。他们经营茶叶的方法是,每年年底将粮食、盐巴、白银贷给当地少数民族茶农做垫本,次年春茶上市时按贷给的粮银数量收购春茶,然后由制茶工人加工制成圆茶、饼茶、紧团茶等,再运往海内外销售。

清《道光普洱府志》茶乡普洱府地图(黄桂枢摄)

滇西商帮中的腾越(今腾冲)茶商晚于石屏茶商,是在嘉庆年间(1796—1820)才进入勐海、勐遮设号经营茶叶生意的。此外,下关、玉溪、思茅商人也进入勐海、勐遮经营茶叶生意。因此,18—19世纪在思普区进行茶叶贸易的茶商可分两大部分:石屏茶商主要垄断易武茶区的茶叶运售,腾越、思茅茶商主要垄断勐海、勐遮茶叶的运售。而滇西北中甸(今香格里拉,下同)、德钦(当时称为“阿墩子”)的藏族商队每年有驮马300~500匹经普洱、思茅到车佛南驮运茶叶,销往西康、西藏,这种茶叶称为“边销茶”或“蛮装茶”,每年约3000担。普洱六大茶山加勐海四大茶山,在18—19世纪时最高年产量达8万担,其中勐海、勐遮最高年产量达4万担,勐腊、易武、倚邦最高年产量达2万担,车里、攸乐山、大勐笼、勐宋等地年产量达5000余担,普文、六顺(今属思茅)、勐旺等地年产量达1万担,布朗山等地年产量达4000余担。石屏、腾越、下关、玉溪、思茅等地的茶商还在普洱建立茶庄,进行茶叶加工、精制、包装、运输。因此,普洱府成为当时茶叶加工、精制、销售和转运的主要集散口岸。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景谷团茶行销下关,后被改装销往四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景谷的饼茶、方茶成品销入下关后,有转销西藏、中甸、维西藏民地区的。清代的景东沱茶远销青藏高原,普洱茶经贸在此时呈现出兴旺景象。 9lMaYWHQSZskhjSCl7yjk3LKrtIrcsF01lDX0wTTcngLuR+vsB2+vPdSMho+0LG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