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思茅地区茶区

一、景东茶区

景东是思茅地区的彝族自治县,产茶历史悠久,属普洱茶老产区。唐代樊绰《蛮书》载:“茶山银生城界诸山。”景东即唐南诏时的银生城。至今在景东的无量山、哀牢山仍有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老茶树。林街乡岩头村箐口无量山石大门,有野生大茶树分布,面积3.5万亩,树龄约1500年。唐南诏设银生节度后,景东茶叶盛极一时,从宋代到清代,茶叶的生产和销售量不断增多,景东沱茶远销青藏高原。据县志载,民国九年(1920年),锦屏区南攀箐有老茶树6000株,新植2000株;文井区清凉村有茶树9万株,新植15万株;安定区中仓村有茶树20万株,新植30万株;花山区新植茶树12万株。民国十二年(1923年),老仓茶以品质优获云南省政府颁发的优质奖章。1949年,景东茶叶种植面积达2000亩,产茶64吨。1964年,全县掀起改造老茶园,开辟新茶园的热潮。大街乡办了一个千亩茶场,紧接着三营也办了一个千亩茶场。1974年,全县共办茶场124个,茶园面积23493亩,后来多数茶园被承包给种茶专业户经营。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48831亩,产茶600.75吨。1990年,茶叶种植面积77837亩,产茶1041吨。景东花山乡蛮岔上文献村有3株大茶树,属栽培型乔冠大茶树:第一株树高9.6米,树幅8.2米,基部干围3.14米,干径1米,主干围粗10厘米;第二株树高10.1米,基部干围1.85米,干径0.58米;第三株树高9.95米,基部干围1.6米,干径0.5米。据专家考证,花山大茶树树龄约500年。景东茶大多运销大理、昆明、西藏等地。

二、镇沅茶区

镇沅老乌山茶区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是思茅地区下辖县之一,是普洱茶产区之一。茶区种植的“普洱茶”属云南大叶种茶,芽长而壮,白毫特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软,茎粗节间长。新种茶历史悠久,除哀牢山有野生型古茶树外,还栽培有“南宋茶”。民国九年(1920年),镇沅种茶人有800户,年产茶0.65万千克,远销大理、昆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产茶6.05万千克;1952年,全县有茶园2000亩,产茶3.88万千克;1957年,产茶9.55万千克;1965年,有茶园7104亩,产茶11.05万千克;1974年,有茶园1.34万亩,产茶19万千克;1988年,有茶园2.78万亩,产茶27.35万千克。这里有马邓茶、坎盆箐茶、老海塘茶等名茶,有九甲乡千家寨280公顷野生茶树林,其中有树龄分别为2500年和2700年的世界野生“古茶树王”2株。“马邓茶”生产地在该县者东乡马邓村,海拔1800~2000米,所产茶叶茶汤翠绿,色美味香,耐泡爽口,已有200多年种植历史。1949年以前产量较少,只作为贡品茶。现在已有专门种植生产“马邓茶”的公司,有10个分厂,标准茶园4000余亩,年产茶100多吨,1988年被评为“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坎盆箐茶”生产地在勐大乡文况山,海拔1600多米,所产茶叶耐泡、清香、味醇,栽培历史已有200多年。茶树高7~8米,树干直径33厘米,树幅7.1米×7.1米,最高年产量1000多千克,被当地群众视为“珍品”和“茶中之王”,1981年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河头大茶树在振泰乡文帕村河头寨,树高9.6米,基部干径80厘米,树幅6.7米,长势强,树龄约有480年。恩乐茶厂在云岭余脉哀牢山区恩乐镇,有速生新式茶园千亩,生产无污染生态茶。新街茶叶公司在里崴乡新街村,有茶园1200亩,年产优质茶50多吨。1989年,全县茶叶总面积3.3万亩,采摘面积1.92万亩,产茶24.46万千克。

三、景谷茶区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是思茅地区下辖县之一。景谷地处无量山脉西南侧,历史上是普洱茶主要产区之一。唐代樊绰《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唐南诏时置威远睑(今景谷),属银生府之辖地。产茶的景谷区、民乐区原属景东县,1958年被划归景谷县。茶叶始祖——第三纪渐新世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新种)化石,1978年由中科院等发现于景谷盆地芒线,被命名为“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证明茶叶在这里发源。据《景谷县志》载,在今正兴乡黄草坝村干坝子山岭的大尖山、困庄大地、大水缸3处,有野生茶林2000亩,其间有许多树龄为数百年的大茶树。困庄大地有一株树高20米,基部干径88厘米,幅宽16.5米,树龄有400多年。凤山乡顺南光山海拔2300~2500米处,有野生茶树1000亩,与镇沅田坝野生型茶树接壤。景谷乡文山村大黑石岩山,有大黑龙潭野生茶林1000亩,茶树干径在30厘米以上,山下两侧为景谷、凤山的茶叶产区。景谷乡文东村大中山有野生茶林500亩,益智乡大田村大绿山有野生茶林500亩,可以说这些都与茶树起源有关。

景谷栽培茶树已有数百年历史。据正兴乡黄草坝村董、杨二姓家谱记载,清乾隆初期,先辈从恩乐(镇沅县)搬来时,带来“南宋茶”栽种自食,以后渐为商品出售,至今已有9代人了。随着栽培技术的传播,清道光年间,大村秧塔(景谷民乐乡)、勐麻、龙塘(景谷钟山乡)等地的农民从澜沧江迤西引进茶种栽培。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秧塔陈氏老人到澜沧江迤西做生意,从茶山坝引进大白茶栽培。清咸丰初年,景谷镇苦竹山、马鹿山的农民开始种茶自食。清光绪年间,景谷镇纪家营的纪襄廷从双江引进茶种,先试种后倡导群众种植;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已种植茶园80亩;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景谷街茶叶年销量100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销售茶叶550吨。景谷茶区是以江河为中心的生产区域,分布在小黑江上游、景谷河、大村河、新村河、文绍河等流域的半山区或山区均为茶叶产区。清乾隆时期,茶区由正兴黄草坝渐向回萨、宽宏、秧塔、勐麻、龙塘、文山、大村、宣化(今凤山)等地扩展,数年后景谷河两岸形成茶区。到了清末,茶区渐由西北扩展到西南地带。据《威远同知报告》载,清宣统三年(1911年),有勐主、勐班、勐戛、宣化、回萨、翁孔、习环、西萨等乡陆续种茶10万株,这样境内四方均有茶分布。民国九年(1920年),种植茶叶的区(乡)有:中区(今钟山乡)的勐麻、芒冒、龙塘街、大海、文朗、坝朗;东区(今正兴乡)的黄草坝、回萨、宽宏、谦岗、西萨;南一区(今益智乡)的习环;南二区(今碧安乡、勐班乡)的勐主、勐班;西一区(今民乐乡翁孔上)的翁孔、大村、秧塔;西二区(今民乐乡翁孔下)的新村、南谷;北区(今凤山乡)的文绍、大田、自家村等地。实现区区种茶。《云南通志》载:“民国九年(1920年),景谷区、猛倮区(今民乐乡)共植茶树3347万株,年产量35.5万斤。”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景谷县属茶区被扩大为8个区18个乡,成为云南的著名茶区。1949年,全县有茶园1.1万亩,采摘面积10200亩,产茶128吨。1990年,景谷11个乡镇117个村种茶,有茶园45701亩,采摘面积31457亩,茶叶产量1084吨。

景谷民乐茶山(黄桂枢摄)

四、墨江茶区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思茅地区下辖县之一,为普洱茶产地之一。茶区有景星(今景星乡)、玛玉(今划归绿春县)两大茶山以及碧溪乡的须立茶山,各乡都有零星的茶园。墨江地处北回归线,气候适宜茶叶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广大地区,茶叶长势都很好。墨江苍蒲塘有一株野生大茶树,树高5.87米,基部干径43厘米,树幅2.7米。墨江界牌大茶树有一株树高3.2米,基部干径41.3厘米,树姿开展,树幅5.18米,属栽培型。景星茶山种茶历史悠久,民国三十年(1941年)时种有茶树30万株,年生产茶叶40~50担,最高年产60担,其生产的“玉露云针”品质精佳,深受省内外顾客欢迎。1949年,生产茶叶达336担。碧溪的“须立茶”比较有名,其味清香醇厚,经开水冲泡3~5道,色、香、味仍佳,在清朝被列为贡品。1954年,全县有茶园1000多亩,生产茶叶100多担。1984年,全县有茶园2万亩,茶叶产量3000担。

五、普洱县茶区

普洱县,今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思茅地区下辖县之一。清代时普洱府所在地,是普洱茶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其茶品均被冠以“普洱茶”之名,运销各地。清朝初年,普洱茶作为“贡茶”名震京师,驰名海内外。县境内不仅有半栽培型古茶树和栽培茶园,还有野生茶林。据《普洱县志》载,半栽培型的小高场大茶树在距县城东南70千米的勐先乡雅鹿村小高场,这里海拔2200米。1977年4月,县调查组考察发现此地有一个古茶树群落,其中最大的一株树高8米,直径68.5厘米,树冠覆盖面积36平方米。同年,又在雅鹿村茶山箐发现一个大茶树群落,附近有数十年前瑶族结寨而居的遗址,最大的一株茶树高13.5米,主干胸围1.7米,周围有7株茶树,主干直径为40~50厘米。经云南省茶科所鉴定,两处古茶树群落的茶叶接近半栽培型。1986年,在海拔1410~2271米的把边乡、凤阳乡境内,发现白草地梁子半栽培型茶树群落,总面积10122亩,其中把边乡团结村的中寨、新寨、丫口寨境内有8183亩,凤阳乡宽宏村困鹿山境内有1939亩。在板山茶厂附近的茶山箐头海拔2293米的林中,散生着一些野生茶树,其中有2株特别高大,有1株树高13米,树干径约70厘米,树幅面积约100平方米,树龄约1700年。这些发现表明,普洱茶在这里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后因自然灾害和人口迁徙才变得荒芜。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全县只留存栽培茶园260亩,主要分布在凤阳、通关、磨黑等区乡。1957年,全县有茶园284亩,分布在凤阳乡宽宏村困鹿山、西萨、谦岗村的3片茶园共118亩,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栽种。另有东门山、民政村三堂庙、民安村大松树、五里坡茶园,其余乡村也有零星小片茶园。全县茶业生产从1963年开始发展,到1985年茶园面积达15640亩,在8个乡镇83个村均有分布。已相继建成东门山、大坟山、芹菜塘、板山、茶庵塘、白草地、黄家坟、莫夺山、麻栗树、温泉、南德、荒田、大洼子、大田山、永顺15个500亩以上的商品茶基地。1986—1990年,又建成板山、白草地、龙潭坝3个密植速生高产茶园和有粗制茶车间配套的茶场。至此,全县有千亩以上茶叶基地5个,500亩以上茶叶基地13个,20亩以上茶叶基地8个,分布在9乡2镇。到1990年,茶叶种植面积分布为:宁洱镇5910亩、磨黑镇1414亩、凤阳乡3895亩、德化乡2373亩、同心乡2678亩、黎明乡1024亩、勐先乡6018亩、普义乡1208亩、把边乡1353亩、德安乡945亩、梅子乡763亩。全县共计27581亩,产茶209吨,逐渐恢复了普洱茶的声誉。

六、思茅市茶区

思茅市(今普洱市直辖思茅区)是原思茅地区所在地,清代时为思茅厅,民国时至1993年3月为思茅县,是昔日著名的普洱茶加工、销售集散地,商旅云集。傣名“勐拉”,“拉”是“腊”的转音,“腊”即“茶”,意为“腊人”(茶人)居住的地方。茶叶是从六大茶山运来的,每年加工转销10万担。1949年前此地区无茶园,20世纪50年代新建茶园800亩,60年代有茶园4400亩,至1990年共有新老茶园33681亩,年产茶叶50.02万千克。在市辖区较有规模的茶园有:三家村茶厂,有自营茶园4700亩,年产茶叶470吨;思茅农场茶厂,有茶园4128亩,年产茶叶7000余担;思茅茶树良种场,有良种茶园1200亩,年产茶叶1000余担;普洱茶叶实业公司下属思茅那棵落生态茶场,有茶园500公顷;思茅地区名特优茶开发公司,有茶园1700亩,其中年生产“绿海白毫茶”40多吨;思茅地区保健茶厂,有茶园千余亩,年产茶叶100吨;普洱茶叶集团核心企业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由1986年成立的思茅市茶叶公司改组,联合几家茶叶实体后于1999年组建的茶叶集团公司,现有种植茶园25000亩,年产各种名优茶、大宗茶2500吨。

七、江城茶区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思茅地区下辖县之一,与越南、老挝接壤。历史上,江城茶叶生产经历了萌芽、兴盛、衰落、再发展的过程。据有关史志记载,清光绪年间,勐烈街(今江城县城)已有茶树种植,民国初年有本地商人收购毛茶,加工后运销越南勐莱。民国十二年(1923年)江城茶叶采摘面积达2000亩以上。民国二十年(1931年),江城茶叶产量逐年增加,仅出口茶叶就达2000担。历史上,茶树种植主要集中在络捷、和平、田房、么等,其次是朵把、大新、嘎勒、联合、江西、南旺、拉珠、大绿满等地。抗日战争期间,对越出口中断,茶叶生产下滑,到1949年,全县茶叶产量仅225担。1958年,有老茶地1200亩,新种茶树16万株;1979年,有新植茶树4593亩;1985年,全县有茶园16403亩,采摘面积5000亩,产茶2320担,农垦系统茶厂、茶园产茶4289担,全县产茶总量6609担。1987年,通过科学考察论证,在海拔980~1100米与老挝山水相连的牛洛河畔,建立了牛洛河茶厂,经过厂领导和茶工的多年努力,到1999年,已有高产、优质、集中连片的新型生态茶园1万余亩,年产茶1250吨,产品风格独特,畅销国内20多个省份。

八、澜沧茶区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思茅地区下辖县之一,与缅甸接壤,是普洱茶产地之一。澜沧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景迈万亩古茶林是澜沧茶叶的主产区,位于惠民乡景迈村和芒景村,地跨糯岗等10个自然村。1949年,万亩古茶林年产茶约800担,由商人运销中国的昆明、西藏和缅甸。1950年,澜沧有茶园7415亩,年产茶1642担。1982年,有茶园56875亩,年产茶10029担。1980年创建的惠民茶场到1999年有生态茶园6752亩,年产茶1.2万多担。1986年创办的澜沧县双扶福利(茶叶)公司,到1999年有优质茶园3000亩,年产茶300吨。至今万亩古茶林仍被采摘利用,其种植历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为布朗族种植。现景迈山又有新式密植茶园16199亩,1998年产茶324吨。澜沧兴荣分公司1999年有茶园1200亩,年产茶120吨。在富东乡邦崴村,有过渡型古茶树1株,树高11.8米,根径处干径1.14米,树幅8.2米×9米,树龄已千年,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活化石”。在海拔2360米的发展河乡与酒井乡交界的帕令黑山,有野生大茶树群落,其中帕令黑山1号野生茶树高26.75米,干径基部粗1.66米;2号野生茶树高14.6米,干径基部粗2.3米。这些都证明了澜沧是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之一。

九、西盟茶区

西盟佤族自治县是思茅地区下辖县之一,与缅甸接壤。西盟山上有野生茶树。据记载此地从1964年开始规模化种植茶树,1971年产茶1000斤。1983年,有茶园9456亩,产茶74400斤。1989年,西盟县在海拔1800~2000米的佛殿山上建成大黑山茶场;1999年有茶园820亩,年产生态茶30多吨。西盟县茶叶外贸公司茶场在王雅村海拔1300~1500米处,茶树常年生长在云雾山中,现有茶园1500亩,年产干茶25吨,其茶叶具有回味甘甜、经久耐泡的特点。

十、孟连茶区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是思茅地区下辖县之一,与缅甸接壤,属普洱茶产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孟连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茶叶开发种植,至今有茶园1万余亩,有相对集中连片的茶叶基地5个,年产茶500余吨。在孟连、澜沧接壤处的孟连茶厂,有标准茶园5000亩,年产茶600吨。 uBIQtX6dNg4tnczTOxJ3agZO3rYHBPtFekaQm9nas6T/0qLUbJjGvsw2L5QyGMD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