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野生型古茶树

在西双版纳州,有勐海巴达野生古茶树;在思茅地区,野生古茶树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于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生长在海拔1830~2600米处。据不完全统计,全地区野生茶树分布在7个县的29处,多为散生,均生长在原始森林中。主要地点在镇沅的千家寨,景谷的困庄大地、大水缸、大黑龙塘,景东的石大门、平掌、驴打泥塘、李家村、花石岩梁子,孟连的腊福黑山,澜沧的老挝黑山、东回帕令黑山,普洱的困六山,墨江的苍蒲塘。茶树树形为高大乔木,树姿分枝0.6~10.1米,树高4.35~45米,树幅2.7~16.35米,基部干径0.3~1.43米,树龄550~2700年。从芽别来看,其芽梢色泽分为绿色、红绿色(绿芽或紫芽)两种。据7个老叶茶样化验分析,水浸出物含量35%~39.88%,茶多酚含量22.21%~36.11%,氨基酸含量2.23%~3.56%,儿茶素含量5.1%~7.9%,咖啡碱含量2.19%~3.58%。今选两地州几处野生大茶树予以分述。

一、勐海巴达野生型古茶树

勐海巴达野生型古茶树生长在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寨子后的黑山热带大森林的缓坡上,海拔1500米。1961年10月,当地哈尼族 尼人发现这株大茶树,驻勐海的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派人前往调查,其30米的高度使研究人员惊疑。1962年2月下旬,该所张顺高先生与刘献荣先生去复查,两次调查结果证实这是一株野生型大茶树,当时被称为“茶树之王”。此地土壤为黄壤,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丰富,结构良好。由于植被以阔叶大树为主,混生有茂盛的藤本植物和高大的蕨类,所以生态环境为林冠密集,光照不够充足。勐海巴达野生型古茶树为直立大乔木,分枝部位较高,枝群较少。原树高32.12米,后因大风折顶还剩14.7米,根径圈围2.9米,主干直径1米。按叶片分类属中叶型,叶形椭圆,叶色绿而有光泽。叶长11厘米,宽6~7厘米,平均7~8对叶脉,锯齿28对,叶缘缺浅,叶间距平均3厘米左右,枝干灰白,生长势强。由于林中阴湿,导致下部叶片有白藻。经省茶科所分析,老叶样品干物中咖啡碱含量1.14%,水浸出物中含量21.27%,水溶性茶多酚含量6.09%。从外形特征和内含成分的鉴定来看,这株茶树被认定为野生型古茶树,估计树龄已达1700年。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它一度震惊了茶坛。笔者曾分别于1994年初、2000年秋两次上山考察。野生大茶树通常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不同于早先人工栽培后丢荒的“荒野茶”(在人类懂得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野生型古茶树的存在证明了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思普区是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勐海巴达野生型古茶树已被记录于1992年5月出版的《中国茶经·茶史篇》。

二、镇沅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

镇沅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属野生型大茶树群落,生长在原始森林中,海拔2450米。1985年4月下旬,镇沅县九甲区和平乡大石房村村民李自荣父子上山采摘野茶时,发现现在所称的“2号古茶树”。他们报县农牧局、农技站后,经时任农牧局局长李德智、农技站站长邱继才、技术员杨钊等于同年6月3日—9日实地考察验收。此片树林被认定为野生型大茶树群落,面积1万余亩,树龄最长的一株约2600年。1993年4月,在“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何仕华、笔者等在论文中再次提到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并通过会后出版的论文集向国内外传播了这一信息。1995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栏目在《今日云南》节目中对古茶树做了报道。1996年11月12日—17日,思茅地委,思茅地区行署,镇沅县委、县政府,思茅地区茶学会在云南省茶学会的支持下,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农业大学茶叶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思茅地区行署对外经济贸易局、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云南茶机总厂等9个单位的专家教授10人(包括笔者),在镇沅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徒步进山,对千家寨野生型茶树自然群落和古茶树进行了历时7天的考察论证,对之前的工作和报道做了确认。

三人围抱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型古茶树(黄桂枢摄)

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型古茶树(郑立学摄)

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生长在今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原始森林中,这里东接新平县、北接双柏县、西连景东县,为4县接壤地带,属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野生型茶树群落有8个,分布在海拔2200~2500米处,总面积280公顷。“1号大茶树”在上坝平地边坡脚,海拔2450米;“2号大茶树”在小吊水头狭谷中,海拔2280米,都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区,植被为中山湿性阔叶林。除林冠面外,大小树枝、叶片均挂满苔藓,土壤为山地森林黄壤,土质肥沃。根据对周围1000平方米样方的调查,高25米以上的植物有9种9株,其中茶树1株,占11.1%;10~25米的植物10种22株,其中茶树4株,占18.1%;2~10米的木本植物11种96株,其中茶树17株,占17.7%;另有高大藤本6株。样方内共有壳斗科、木兰科、山茶科、桦树科等植物127株,其中茶树22株,占17.3%。原始森林中有茶树群落280公顷,直径在30厘米以上的茶树随处可见,即使看到1米以上乃至3~4米的其他大树也不足为奇,树冠覆盖85%以上。根据分析,茶树为该样方的优势建群树种。专家组认定:千家寨原始野生型茶树森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原生野茶自然群落,可以被称为“超大面积原始野生茶树自然群落”。

专家组成员于1996年11月14日考察镇沅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前排坐者左一为黄桂枢,中、右为中科院茶研所专家)(黄桂枢提供)

从古茶树的植物学特征、生态适应性、生化特性等方面来看,专家组经过考察论证,肯定千家寨上坝1号古茶树为乔木树形,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高25.6米,树幅22米×20米,最低分枝高3.6米,第二分枝高7.3米,基部干径1.2米,胸径0.89米,生长正常。叶片大小平均14.0厘米×5.8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厚、革质,叶脉9~11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叶柄微紫色,鳞片有少量脊毛,嫩枝无毛。花冠大,直径平均5.7厘米×5.6厘米,花瓣白色,有14(12~15)枚,无毛;柱头5裂,裂位1/3~1/2,花柱中下部有少许茸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大小为0.5厘米×0.7厘米,绿色,外有中毛;花梗无毛,长1.1厘米。

千家寨小吊水头2号古茶树为乔木树形,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高19.5米,树幅16.5米×18米,最低分枝高10米,基部干径1.02米,胸径0.86米,生长正常。叶片大小平均12.8厘米×5.9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厚、革质,叶脉9~10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花冠大,直径平均6.5厘米×6.6厘米,花瓣白色,有11(10~12)枚,无毛;柱头4裂,裂位4/5,花柱中下部有少许茸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绿色,外有中毛,大小为0.5厘米×0.5厘米;花梗长1.0厘米。

两株大茶树的抗逆性强。茶树所在地海拔高,从11月至翌年3月虽均有霜雪,但茶树不发生冻害,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从化学特征与可食性来看,经省茶科所分析,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9.88%,茶多酚含量为22.27%,氨基酸含量为1.42%,儿茶素含量为5.456%,咖啡碱含量为3.58%。

20世纪70年代以前,山上的野茶曾被利用。大石房的村民每年进山采摘,作为边销紧压茶包心原料。村民说,此茶若不经发酵,吃多了肚子会疼,经过发酵后与家茶一样。综合千家寨1号和2号茶树的树形、叶片及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它们的植物学性状相同,属较原始的野生型茶树。根据勐海南糯山大茶树已知的树龄(800年)和已有的生理生态研究资料,结合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光温、水温等资源条件进行类推测算,1号上坝古茶树的树龄为2700年,2号小吊水头古茶树的树龄为2500年,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型大茶树。以上测算结果对论证茶树原产地、茶树遗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和种植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的研究记录,有张顺高、张芳赐、何仕华、李远烈、李光涛、杨柳霞及笔者7人合写的发表在《云南茶叶》1997年第1、第2期合刊上的论文,笔者、何仕华发表在《农业考古》1997年第2期上的文章,笔者发表在台湾《紫玉金砂》1998年总54期上的文章。镇沅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作为在世的茶树“老祖宗”,于2001年4月10日由出席“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全体代表(63人),在1号古茶树旁竖立了“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纪念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派人到镇沅,颁发了“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基尼斯之最”牌匾和证书。可以看出,镇沅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闻名海内外。

“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纪念碑

三、澜沧帕令黑山野生型大茶树

帕令黑山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发展河乡与酒井乡之间的看马山交界地带,海拔2360米,气候潮湿阴冷,相对湿度大,植被生长完好,这里生长着成片的野生茶树。1997年1月,澜沧县王文贵先生、陈远琼先生随同国家邮电部门的同行及乡村向导来此地做考察。据当地向导介绍,营盘和发展河一带的百姓在很久以前就有采摘饮用野生茶叶的习惯。这里的野生茶树分布很广泛,老营盘后山、大岔河头、亮山、蚌塘后山等地都生长着成片的野生茶树,其中有两株格外突出。帕令黑山1号野生大茶树,树高26.75米,树身基部粗1.66米,树上长满苔藓植被,缠满藤蔓。2号野生大茶树在帕令黑山偏东的半山坡上,树高14.6米,树身基部粗2.3米,曾被砍枝采摘,并有后发出的新枝。另外,在大烂巴山大陡坡,也有一株较大的野生茶树,树高16.6米,树身基部粗2.61米,枝叶茂盛,其考察报道在1997年《澜沧报》上有载。

四、景谷野生型大茶树

景谷县野生型茶树较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小黑江上游、景谷河东山及威远江下游高山地带,有成片野生型茶树5000余亩,混生于深山密林中并自成茶林群落。除此之外,还有:①黄草坝野生型茶树,位于正兴乡黄草坝村干坝子山岭,海拔2000~2500米的大尖山、困庄大地、大水缸3处,面积约2000亩,在原始森林中构成林茶群落,其间有许多数百年的大茶树,如困庄大地大茶树,树高20米,幅宽16.5米,基部干径88厘米,树龄约440年;②顺南光山野生型茶树,分布于凤山乡顺南光山海拔2300~2500米处,散生于混叶林中,面积约1000亩,与镇沅县田坝野生茶接壤;③大黑龙塘野生型茶树,分布于景谷乡文山村东北大黑石岩山海拔2000米处,散生在混叶林中,面积约1000亩,有少数大茶树树干直径在30厘米以上,山下两侧为景谷、凤山茶叶产地;④大中山野生型茶树,分布在景谷乡文东村大中山海拔2000米处,散生于箐边杂林中,面积约500亩;⑤大绿山野生型茶树,分布在益智乡大田村东北大绿山海拔2591米处,面积约500亩,散生于混叶林中。 shS7gW3WdygS+3Gy2kv0vDpE9Kmi9qQTwpTuh0GKbmHVLbGq5psHSCOnuxrBdLv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