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文化及其逻辑

一、文化

文化是人们的共同需求与实现需求的方式、方法及其文字化表现的总和。

“文化”一词可追溯至《周易》。《周易》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乃事物交错的纹路,是事物运行的轨迹,其中“天文”蕴含天道自然规律,“人文”则蕴含人伦社会规律;“化”乃其广泛的功用,是以文化能载道,能化成天下,能联通万物且化育众人。“文化”本身就蕴含了万物规律、互联互通之意。

物联网理论透视了文化的信息内核、物理载体和功能表现,完整呈现出文化的运行轨迹。文化是一个物联网,该文化物联网中的主导性需求是其信息内核,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性之所在;该物联网的物理载体包含人、物、组织机构等,是对文化的群体基础、社会基础的反映,体现文化是一群人共有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需借由一定的物理载体来承载其信息与功能;该物联网的功能表现为五个平台(包含用户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传感网络平台、对象平台)的不同作用,物联网各平台共同展现、贯彻和发扬文化。

二、需求

文化深深扎根于群体需求当中,与人的需求相生相伴。人是万物之灵长,具有天然的利公之心、利他之心、利己之心和物质需求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人在达不到利公之道、德与仁时,退而求利他之义,更次者为在礼的规范下利己,最末者为纯粹追求物质,甚至不顾礼法。

人的需求极其复杂,多种需求可以并存,这些需求也能随着发展阶段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物质匮乏的远古时代,自然存在着真诚地为血缘至亲、为族群等考虑的一些个体,只是生存环境过于恶劣、生存资料过于短缺,人们的物质需求才显得更为迫切和突出。这种较为松散的群体之间,催生了以物质需求为主要需求的文化,其他文化居次要地位。在生存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便无法遮蔽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无法掩盖对其他需求的渴求:人们渴望获得尊重、建立较为亲密的情感联系,并追求小群体乃至整个集体的幸福,因此想方设法地组织群体力量,以更有效的组织形式实现更大的目标和需求。人们正是在需求的主导下,将最初自动自发形成的集合体建设成氏族公社、部落联盟乃至民族国家,形成了组织化更强的、形式更多样的文化。

三、实现需求的方式、方法

人们用于实现需求的方式,联结着深层次的需求与可操作层次的方法,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需求实现方式的选择,蕴含着人们对需求的感知与控制、对实践形式的思考等方面,深刻反映文化对人们施加的作用以及人们对于文化的反作用。

在利公、利他、利己、物质这四种性质的实现方式之下,则是具体的方法。需求的实现方法是人们为了实现需求所采取的更具象的行为模式、技巧和手段等,是更微观的文化。

四、文字化表现

文化由群体需求推动形成,由深层至浅层包含需求文化、方式文化、方法文化三部分,并且各部分文化的存在紧密依托于文字化。文字是表现、记录、储存和交流社会信息的形式,是社会信息的图像、符号表现 。文字本身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种工具,是可作用于其他事物的文化凝聚体。

“文字化”意为使自然或社会中的具体要素与文字相关联,使之具有意义、变得可存储和可传播的过程。常见的文字化表现有:

(1)语言。文字记录语言,语言经由文字化变得更具条理性并得到长久的传承,促进人们的思维精密化。

(2)文学、书法、音频。它们蕴含着大量的文字化表达——语言和文字,同时也是将“语言”“文字”更加具象化的成果。

(3)音乐。“音乐是流淌着的文字”,将文字所载的心灵的声音和共鸣外显出来,是典型的听觉文化。表演听觉文化——如评书(又称说书、讲书、讲古)、唱歌等则是文化行为。

(4)建筑、雕塑、绘画、图形、舞蹈。前四者是固态的意象,舞蹈则是动态的意象,均为典型的视觉文化,在深层次上将图像或肢体语言的形态之美与文字意涵相结合。

(5)小品、相声、戏剧、影视。将文字的表声系统与表意系统相结合,外加行为演绎,呈现出视听结合的成果。

此外,还有科学技术、哲学、仪式、习俗、图腾、思维方式、心理活动、教育活动等诸多文字化的表现形式。各种文字化表现形式与人们的深层思想活动相结合,呈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 zucLA2W5r6vFcZ4xWShTu9djOOS0XDPf42gzp0YRaNeuxElOg9HZSE5LrSeYkV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