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文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发展理念、目标及发展趋势

一、文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有关概念界定

(一)公共服务的概念

1912年,法国学者莱昂·狄骥率先提出了“公共服务”这一术语,并由此引发公众对这一概念的强烈关注。不过,公共服务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作为政府基本职能之一,公共服务早在该概念被提出之前就已经以实践的方式存在了。伴随我国政府职能的逐步强化,建立切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助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公共服务制度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全体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在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明确责任与重要任务。

现如今,“公共服务”这个词已经被大量应用,并引发社会各方对公共服务乃至有关理论方面的关注与探究。不过,学术界对其确切含义仍存在争议。概念的不明确通常会导致政策操作上的混乱。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公共服务的含义及其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下是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公共服务的概念做出的阐释与解读。

1.从政府供给的角度定义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自由放任主义者亚当·斯密、庸俗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萨伊与福利经济学代表庇古到宏观经济学代表凯恩斯,尽管他们的经济理论各自具备不同特点,但是他们的观点里有一个相同的看法,那就是主张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并要求政府通过扩大财政开支来提供公共服务。

根据这一理论,美国学者萨拉蒙对公共服务的概念界定如下:政府运用公共力量和公共资源,为公民(包括被监护的未成年儿童)提供各类服务。这些公共服务不但包含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无形的产品,还包含基础设施、公路、交通等有形的产品。

我国学者也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公共服务的定义,具体如下。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掌握公共资源,让社会公众公平享有的、以满足公众生存需求为目的的一种基本服务。详细地说,就是政府应当向公民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医疗、社会福利、水、电、气、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服务。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的一类商品与服务,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它是社会商品之一,是由政府机构主导的公共部门所提供,为全体公民共同消费与享有的社会商品。

公共服务指的是政府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城乡设施建设进行优化,对社会就业进行推动,对社会保障进行改善,对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等公共事业进行推进,以及发布公共信息等。公共服务是为了提升公众的生活水平,为公众创造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环境。

2.从公共需求的角度定义

政府应该以公众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有关的公共服务。在定义公共服务时,其本质在于满足公共需求,而满足公共需求的方式与责任人则是次要问题。对此,有学者以公众需求为基础,主张政府应当优先考虑公众的根本利益。这些观点如下。

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求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统称。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公共部门或者私营组织为了满足公众需求而提供的商品与服务。

公共服务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求而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这些公共产品包括水、电、气等有形产品,还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无形产品。这是通过调用社会公共资源来实现的基本方式。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求而向公众提供产品的一种服务。政府公共服务按其功能划分,可分为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三种类型。

3.从政府责任的角度定义

尽管学者从不同的供给与需求角度对公共服务进行了定义,但其本质属性可概括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世界银行认为,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社会职责。政府通过筹措资金提供或管理促进卫生和教育成果的公共服务,显示了各国政府对公众健康与教育的职责。有学者从居民权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公共服务的概念,即在一定共识的基础上,全国居民不论种族、收入与地位的差异,都应当得到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务。另外,也有学者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定义,即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工商企业,依法生产并且供应纯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与特殊私人物品的责任和职能。在这些职责中,政府必须担负首要责任。然而,就社会实践角度而言,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被定义为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过程。具体来说,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包括强化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公众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并发布公共信息。

4.从公益性的角度定义

一些学者从公共服务具备的公益性本质属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公共服务指的是政府为国民以及各种机构提供的一种无差别、无排他性的服务。政府并不是无偿提供公共服务,而是通过向公众征收税收,并将其作为公共服务回馈社会。或者认为,公共服务是指针对特定人群的一种商品或服务,其费用不是直接由个人承担。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哈特夫妇主张与其企图控制或者主宰新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如运用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集体领导方式,让公众清楚地表达并满足自己的公共利益,这一点对于公务员来说日益重要。

不论是从政府提供的角度,还是从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角度,抑或是以服务型政府责任的视角来分析公共服务概念的界定,其实质都是履行政府职能,为整个社会提供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尽管不同的概念表达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就公共服务的参与主体来说,公共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并以社会参与为重点,以确保社会公众的生产与发展为目标。公共服务由三个主要角色构成: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者一般指的是政府,它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方;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均能够担任公共服务的生产方;而所有国民则是共同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消费者。

(2)就公共服务提供的内容来说,实质上提供的是一种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不但包含公共教育、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纯粹性公共物品,而且涵盖混合性公共物品。

(3)就公共服务展现的形态来说,公共服务分为物质形态的公共服务与非物质形态的公共服务。物质形态的公共服务就是公共产品,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系统等;非物质形态的公共服务,则包含基础教育服务(尤其是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等。

总体来说,尽管政府是主要的公共服务提供者,但由于公共服务具备与其他商品或者服务不同的特性,因此,单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不够的。只有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才能够提升公共服务的供应效率。由此,本书把公共服务视为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确保社会公众生存与发展的同时,提供公平合理的、旨在满足社会共同利益需求的服务。

(二)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

1.体育公共服务的界定

目前,我国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称谓有两种:一种是“体育公共服务”,另一种是“公共体育服务”。此外,部分学者对体育公共服务的范围做出了限定,例如,“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等。同时,与之相对应的体系被称为“公共服务体系”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体育服务”的提出者肖林鹏等认为,其是公共体育服务更高层次的表述,是指社会团体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求而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混合物品。 他们认为,“体育”是一种广义的体育,即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并称五大事业的“体育”,由此,“公共体育”和“公共体育服务”的范畴较广,涵盖了各类符合公众体育特点的体育项目,既有“奥运争光”的体育项目,还有高等学校的高水平体育项目,以及社区体育、职工体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等群众体育项目。

蔡景台、樊炳有等在定义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及体育公共服务时均认为,这些服务主要是提供给市民体育公共产品与服务,包含体育公共设施建设、体育公共事业发展、体育公共信息发布和体育指导服务完善等。这些服务为市民提供了生存保障,创造了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条件。 另外,樊炳有还指出,体育公共服务应当由政府与市场协调发展提供,为全社会共同提供消费,并设立体育公共服务的阶段发展目标。据李静所说,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关键构成部分。站在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来看,体育公共服务与经营性体育产业是有差别的。经营性体育产业的着力点在于获取社会效益,而体育公共服务的着力点是为社会提供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可以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体育产业、竞技体育共同组成了我国的体育事业范畴。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进而形成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保障人民群众体育权益的各种公益性体育机构与服务的统称。 按照曹可强等的有关研究,我国现行体制下的体育公共服务由公共部门或者准公共部门共同提供,旨在满足社会成员的根本体育需求,着眼于提升公众身体素质以及生活水平。体育公共服务在提供市民体育文化服务的同时,还确保了社会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体育环境和体育条件,属于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统称。 王才兴的研究显示,整合社会资源是体育公共服务的核心任务。该服务需要统筹、组织、协调、配置社会公共体育资源,以向市民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基本公共服务。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主导的公共事业,旨在满足市民基本体育生活需求,是向市民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制度与系统的统称。 按照周爱光的观点,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不可拆分的一部分,具备公共服务的多种特性,不过其概念的外延相对较小。公共服务跨科教文卫体、社会保障、医疗、国防等多重领域,而体育公共服务仅属其一。换句话说,体育公共服务以提供多种体育产品来满足大众需求为宗旨。

很显然,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大多数学者既取材于“公共物品理论”,又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定义。尽管界定的方式略有不同,但从根本上来说,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定义基本类似。人们基本一致地认为,公共服务的目的、意义、主体、客体、服务内容和模式,在体育公共服务中也适用。在本书中,公共服务被视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上位概念,将体育公共服务或公共体育服务纳入“体育公共服务”统称,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是其子类。

2.体育公共服务的划分

周爱光在研究中指出体育公共服务有两种划分方法,为本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其一,可以从服务特征的视角出发,把体育公共服务划分为纯体育公共服务与准体育公共服务。其中,纯体育公共服务指的是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体育公共服务,涵盖制定体育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建设体育公共设施、推动体育外交和处理体育行政事务等方面。政府组织是提供纯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通过动用公共财政、消耗公共资源来提供服务。准体育公共服务指的是那些不同时或者不完全具备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体育公共服务。例如,职业体育项目的经营管理、休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一般体育设施建设、体育经纪人和社会体育教练培训等均属于这一范畴,由政府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及社区组织共同提供这些服务。多种管理体制的引入促进了竞争机制,以便更好地运用社会和市场资源。

其二,可以从服务对象的视角出发,把体育公共服务划分为群众体育公共服务、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和学校体育公共服务等。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主要针对的是以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为重点指向的体验公共服务,包含公共体育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国民体质监测等内容;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是以教练员、运动员赢得优异运动成绩,为大众提供高水准竞技表演等为主要指向的体育公共服务,包含为运动员提供选材、训练条件、文化教育与社会保障的服务,以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等服务;学校体育公共服务旨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其体质,并培养出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人才。

结合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与分类,学术界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阐述出现了众多观点,但尚无定论。本书的观点与某些学者一致。

(1)体育公共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基本公共服务的重大措施,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项。所谓“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公众需求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混合物品或者服务,而体育公共服务则是政府为了满足公众的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混合物品或者服务。

(3)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责在于合理整合社会资源,全面组织、调配、协调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向市民提供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与体育有关产品,使市民体育权益得以充分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则是由政府主导的公共部门为主要提供者,以满足市民基本体育需求为核心目标,向市民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一套制度与系统的统称。

二、文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及目标

(一)文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

1.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理念的基本依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党和国家始终把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强身健体列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需要向广大群众提供科学、简便、有效的健身方法。为此,1996年国家体委开始全面征集体育健身方法,共收集了超过3000种各类民间功法和传统锻炼项目,经过筛选后挑选出200多种健身方案一并推出。实践证明,政府的社会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职能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也是现代政府体育职能及身份的转变之一。

体育公共服务的理念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发展观理论,这一理论受到社会与学界的积极拥护和高度评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现行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理念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追求。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要通过价值目标设置来具体展现。三是服务行政理念,包含三个方面的定位:政府服务过程的责任取向定位,主要是指政府服务过程中的责任控制,有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两种;政府服务评估以绩效为中心的结果取向定位,以实际的结果为工作重心,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服务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取向定位。

2.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

(1)体育公共服务的出发点: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以个体的发展为出发点与最终归宿。这就意味着一切社会成员均有机会得到适应自身的发展,能够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并行使其权利。扩展至体育公共服务领域,则意味着任何人均有权得到平等待遇,不因地域、社会地位、性别或者收入等方面的差异而差别对待。“以人为本”彰显了每个人都应当平等地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且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体育公共服务确保了每个社会成员均能够享有相应的体育公共服务与产品,提升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状态、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如果人们丧失了身体健康,社会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那么也就预示着体育公共服务失去了根基。故而,发展体育公共服务务必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助力整个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的繁荣向前。

(2)体育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与建设的内在价值取向。体育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高层次目标,体育公共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事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对这一层面的目标达成起着间接的推动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在体育公共服务构建进程中,要为公民营造一个自由的、公平公正的、有法可依的公共环境。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在个人层面上也做出了要求,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需要具备这些优良品质的公民。三个层面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支撑体育公共服务长久发展的潜在精神动力。

(3)体育公共服务的着力点:凝聚力。

国家的繁荣强盛、民族的伟大振兴能否实现,在于政府能否汇拢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在于政府是否具备凝结社会成员的核心能力;在于政府在治理社会时是否以“以民为本”为宗旨;在于政府是否逐步健全公共服务制度、提升公共服务品质,逐步深化“为民服务”的理念。政府必须采取清晰具体的行动举措,争取群众广泛支持,并让公民时刻感受到归属感与安全感。让人民感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援助和认可,不论在怎样的困境下都能得到支持,从而展现出政府的凝聚力。社会的和谐与民族团结是我们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因而,在社会发展中,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内在的推动力量,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也融合了公共体育精神,这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4)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动因:以需求促供给。

公共服务是随着经济、社会和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而日益兴起与完善的。经济的倍增诱发了公共服务需求的产生,并为之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伴随社会的进步,公共服务慢慢成为人们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市场化的发展也迫使公共服务得以催生特定的制度安排,同时伴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其变革与创新。

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发展与繁荣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市场化的演进等因素的推动,同时也受到它们的决定性影响。不过,目前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尚未得到充分的完善与规范。从供给方面分析,我国整个体育公共服务的规模尚小,能够投入的项目也不多。从实践经验分析,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消费市场依旧处于发展的初期。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均比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是难点之一。所以,有必要大力发展体育需求与供给市场,深入探讨体育公共服务的供求关系,以促进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5)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均衡点: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大众共享。

大众共享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文化平等,尽可能避免并积极解决由于文化问题诱发的社会矛盾,以确保最广泛的公众权益,让全体国民均能够共享文化成果。政府应当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作为衡量体育公共服务的标准,加大政府对体育公共产品与服务建设的投入,优先考虑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及时提供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基础性产品与服务,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体育公共服务系统,平衡公平和效率。

(6)体育公共服务实现的基础: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为了确保公民享受体育公共服务,必须构建一套完备的体育公共服务制度。为此,我们应当切实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的水平,提供更加多样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公民体育需求。而核心目标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的体育文化产品需求,提供更多层次、更丰富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推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不但应当享受体育公共服务带来的福利,而且应当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以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进而促进自身发展。为广大公民创造更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更自由的活动空间,是保护公民文化权益的深层次要求。

(二)文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

一般情况下,目标是指一个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期望达成的一种状态或者有一定的收获。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同样需要在深刻了解改革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改革目标,制定改革方案,并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开展指导和协调,以实现预期目标。制定体育公共服务目标是科学发展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1.确定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的依据

应当科学定位和合理构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以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目标为依据与背景。社会发展目标基本定位了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

2.制定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的基本原则

(1)公平享有。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民能够公平享受体育公共服务,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平性。为了助推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参与体育的意识与积极性;二是就近建设场地,方便居民开展体育活动;三是创建各类活动站点,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体育运动场地;四是政府要扩大对公共资金的投入,以便更好地保障体育公共服务。

(2)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长时间内各个地区与社会阶层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现象。为此,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支持措施,以满足不同层次民众的体育需求。以此为基础,我们提出了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包含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公共体育场地等,为公众提供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这些都是全社会所需的体育公共服务。为了促进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政府应当投入资金支持体育行业。在维持基本体育需求的前提下,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晰体育公共服务的范围,构建系统的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向居民提供基本的体育健身服务;为了提升体育健身市场的活跃度,应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体育的需求。

(3)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应当主导体育公共服务,承担服务、责任和法治政府的使命。其一,我们应当意识到体育公共服务对民生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当享有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其二,鉴于城乡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不对称性,城乡二元结构在体育领域内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其三,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开放程度需要得到提升。其四,当前导致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难点之一就是其服务质量低下。鉴于体育公共服务具备的独特性质,政府应当加强监管以确保其有效性。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政府应当实施一系列举措,包含借助立法规范政府职能、加大财政部门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体育监督体系等。同时,政府还应当负责采购体育公共服务,为基本体育公共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并监管多层次的体育健身市场。

体育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在体育公共设施、公共场地开放等方面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这些服务能够让整个社会受益。但是,假若无法对特定的消费进行清晰的界定,那么就应当由政府来出资支付相应的成本。政府既可以从社会体育机构购买服务,也可以直接提供体育公共服务。

政府对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资助,是指政府在其能力范围内,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基本体育公共服务项目进行资助,进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为公民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从而为全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

政府对多层次体育健身市场的监管,指的是政府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为目的,对体育健身市场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准入标准,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使其能够维持有序的竞争。

(4)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制。

体育公共服务具备城乡一体化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可形成多元化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与机制。这将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城乡二元供给制度,打造集中的城乡统筹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要按照公共产品的类别与层级,明晰政府供给责任的划分并平衡事权和财权。为了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政府应当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体育公共服务领域,并确保新增资金主要运用到改善社会薄弱环节与农村地区的事业发展上。为此,政府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动员各界力量,形成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体育公共产品供应机制。

3.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体育需求,提升居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核心,不但提供基本而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服务,而且为社会成员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体育环境及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

完备的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重点包含公共政策决策机构与机制,有效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包含政府行政部门和主要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公益性体育服务机构。合理配置公共资金、土地、城市空间和人力资源,提供能够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基本体育需求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并创建科学的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制度,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种类的丰富性。

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积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在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方面发挥有效作用。追求“在运动中保持健康,在健康中获得幸福”的标准,鼓励并且支持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助推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健身设施的提供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多元投入是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引导资金来自体育彩票公益金,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建设室内外相结合的体育健身设施。这种多元投入的方式改变了过去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单一的投资渠道,逐步融入企业的投入,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考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性质、规模和布局,以及文化体育事业的需求时,应当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以及环境条件为基础,并按照国家对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限额的规定进行最优配置。

运用结合型体育公共服务融资模式,政府将资金投入体育公共服务领域,而体育部门将借助其他途径筹集经费,并在必要时候获得政府的法律支持。社区居民将积极参与筹资过程,这有助于推动大众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提升民众的体育参与度与参与权利。

区域、城乡和个人受益于相同水平的基本体育公共服务,是体育公共服务已经成熟的标志。目前,我国政府应当关注推进区域体育公共服务进程,更加积极地助推城乡和居民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三)文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的网络化发展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逐渐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好体育公共服务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何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是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对体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开发进行研究探析,旨在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效率,优化体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加强对体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1.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1)推动体育文化传播的需要。

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社会秩序化、组织化发展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较高追求。建设社会主义体育文化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文化传播中针对体育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体育网络视频教学的内容及种类不够丰富。因此,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将有效促进体育文化的进步发展。首先,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有利于保护我国民间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及多样性,通过录制相应的体育教学视频上传至公共服务平台,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民间体育文化,保护濒临失传的民族体育项目。其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使用者的数量剧增,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体育文化,将降低体育文化的传播成本,并有效提高影响力度,拓展影响范围。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有效推动了我国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2)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体育服务工作主要由政府及事业单位负责,加之社会恩格尔系数较高,人民群众投入体育消费中的资金比重较小,体育产业并未作为一项独立的产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加激烈,其中,不仅包括经济及军事实力的竞争,还包括体育产业等文化软实力的综合竞争。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以有效解决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首先,构建体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可为政府、体育企业、人民群众之间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提高政府及社会体育企业的体育服务质量。加之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营销的成本较低且效果较好,将使人民群众减少生活中的体育投资,调动其参加运动的兴趣。其次,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体育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人民群众在网络平台中可对体育服务进行评价,促进体育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项目。最后,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以进一步整合社会中的体育资源,完善体育市场的建设,带动整个区域内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人民群众科学健身的需要。

现阶段,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政府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体育资源供给能力有限,大众体育服务人才、技术、信息整合力度不足等问题。体育公共服务的“硬软件”发展失衡,使体育公共服务工作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因此,体育公共服务在质量及数量上无法切实满足人民建设发展的需求。由于人民群众的年龄、性别、爱好、收入等存在差异性,基于社会体育需求的维度进行分析,大众并未树立正确的健身态度,并处于自我锻炼的初级发展阶段,健身的内容与方式较为单一滞后。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为大众普及科学的健身知识与方式,帮助大众加深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了解,为群众提供便捷化的搜索渠道及选择渠道。

(4)提升体育资源利用的效率。

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将加大体育资源的搜集力度,实现体育资源的整合及挖掘,不断丰富体育产业的内容,挖掘体育文化的经济发展能力,促进体育文化及体育产业的进步发展。首先,我国体育事业起步较晚,政府投入体育场地建设与维护的经费不足,社会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得较少。现有社区体育场地无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制约了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体育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传统滞后,导致体育资源无法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人民群众将通过平台获得场地的使用信息内容,避免在高峰时期预订体育场馆,避免由于运动的人数限制降低健身质量,而且,借助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可将社会中体育企业的信息进行发布,实现社会体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2.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内容

(1)平台目标分析。

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应以“互联网+体育”为主要发展方向,冲破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瓶颈,实现大众体育便捷化及信息化的发展。首先,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旨在提升体育场馆的使用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在线选定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满足大众对体育基础设施的个性化需求。其次,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将打破体育知识闭塞的困境,实现体育资源信息的共享。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实现对健身知识、健身视频等资源内容的优化整合,并上传至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库,为群众的体育活动提供在线交流及指导,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最后,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将有效扶持中小体育企业的发展。将企业的信息集聚在网络平台上,方便大众进行查看、使用。与此同时,构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为体育工作者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并提高政府部门的体育服务质量与水平。

(2)用户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大众对体育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各类人群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首先,政府部门的体育公共平台需求分析,主要目标是为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解决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提高民生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其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将体育赛事、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等传递给群众,培养群众的体育意识与体育精神,并提高体育企业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其次,体育工作者的主要需求是就业支持及就业引导,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便于群众直接联系指导员进行订购,扩大体育指导员队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再次,体育企业的主要需求是传播企业信息,为消费群体提供直观且透明的信息传播方式,提升群众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及认可程度。最后,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主要包含获得体育服务知识、与体育服务方进行沟通、获得体育运动的知识与技能、在公共服务平台中分享运动的体验。

(3)平台框架分析。

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主要的模块包括体育资讯模块、指导教练模块、同城交流模块、场地预订模块、培训机构模块、赛事报名模块等。第一,体育资讯模块,帮助群众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该模块呈现的内容主要为体育知识、体育教学视频、图片材料等,满足群众自学体育知识的需求。第二,指导教练模块,主要为平台上的用户提供推荐体育指导员、体育教练的服务,群众在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上,将直观地了解到体育工作者的信息内容。第三,同城交流模块,主要为寻找体育伙伴、分享体育运动经验的平台,其中包含一些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第四,场地预订及培训机构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大众对体育运动场所及项目的需求。第五,赛事报名模块,将体育比赛信息发送至网站及用户的手机客户端,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拓展体育比赛的参赛规模。

3.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

(1)网站平台构建。

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需要保证内容的丰富性与真实性,不断促进网站平台的市场化运作。体育公共服务网站平台将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项目。例如,体育赛事搜索、体育赛事直播、体育活动报名、体育场馆的查询及预订、体育活动指导培训、体育产品购买等。在网站平台的建设中,应完善两个方面的搜索内容,即体育场地搜索及教学培训搜索,以方便大众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场地及教练,提高大众的体育运动兴趣与热情。体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应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转方式,并保证网络平台中的功能系统不断升级更新,为大众提供人性化的体育公共服务。

(2)App平台构建。

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借助手机App平台,将有效打破时间及空间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限制。在4G网络不断普及的发展背景下,群众通过手机注册便可使用手机App,借助定位系统可了解附近的体育运动场馆信息,其中涉及电话、项目、路线、价位等内容,便于用户更加便捷地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场所。体育公共服务手机App,主要包含四个模块,即场馆推荐、同城约战、赛事信息和个人中心。手机App具备健身指导预订、健身信息推送等功能,并为大众寻找体育伙伴、体育活动报名等提供途径及方式。手机App平台的构建,需要技术支持及后台运作,需要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继而可以为大众提供便捷、及时的体育公共服务信息。

(3)微信平台构建。

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是有效的发展路径。体育公共服务微信平台的构建,需要保证界面的简洁美观,提高大众参与运动的兴趣及热情。体育公共服务微信公众平台,需要由专业的微信运营成员及技术人员,每日推出相关的体育信息,其中包含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装备、体育知识等。微信公众平台主要由三个板块构成,即微运动、微预订和微社区。首先,微运动板块主要向人民群众推送最新的体育新闻、赛事报名、体育成绩、体育视频、比赛购票信息等。其次,微预订板块的界面内容通常为体育场馆的选择及预订,并附加体育场馆的教练信息、设备信息等,确保大众可以在微信平台上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及体育场馆。最后,微社区板块主要是针对大众网络使用习惯的差异性而设,其中包含各种网络平台及手机App的链接,并设置大众交流互动的端口,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

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在于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化及多样化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并充分利用社会体育服务资源,推动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的进步及发展。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目标主要为实现体育资源的交流,促进社会中小型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政府部门的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因此,网络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E3HWAo8wQ52QJ0LAOQq+BJIV4hWafscmWcwfYQhzdUoHKRzvKhkoYy+kTsip/Z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