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主要围绕理论基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和概念界定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理论基础具体包括产业融合理论、条件趋同理论、技术效率理论等。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基础理论、融合实践、研究启发三个部分展开。其中,基础理论包括文化和旅游关系及其融合效应阐发研究,融合实践则包括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及新兴业态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政策及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等相关研究,概念界定有利于明确本书对象,甄选出本书范围,具体概念包括: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空间溢出。

第二部分内容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测度与指标构建。重点对产业融合机理、融合质量概念、测度模型、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相互作用机理,并从文化和旅游产业价值链视角出发,分析了文化促进旅游产业、旅游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链条;其次,在引入趋同理论和技术效率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在完全竞争和非完全竞争条件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规范概念模型,并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面生产函数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测算方法;再次,通过文献分析、扎根理论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指标体系;最后,运用主观与客观两种赋权方法,对已经定型的指标体系进行赋权。

第三部分内容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重点探究了我国各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是否充分,各个省份之间两个产业融合质量是否平衡,不同空间单元两个产业融合质量的差异怎样,地区之间融合质量差异演化趋势和脉络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将从总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对两个产业融合质量的时空演化格局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进行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分析。通过搭建健康距离模型描述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失配度情况,以全面反映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现实。其次,进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总体时序发展特征分析。借助非参数随机前沿模型系统测算了文化促进旅游产业、旅游促进文化产业的路径,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估算了产业融合指数。结合产业发展政策文本分析诠释了两个产业融合质量的历史演化特征。再次,提炼并总结出两个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格局、协调演化、区域发展和地区差异发展规律。最后,分析两个产业融合质量的动态演化规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融合质量的运行状态和趋势,并构建了Bayesian时空层次非线性模型,通过线性及非线性演化速度脉络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动态演化规律的全面解析。

第四部分内容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尝试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找寻其深层次原因。该章节重点探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竞争机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溢出现状如何;如何引导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高水平地区发挥积极的溢出效应,带动低水平地区发展;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溢出的邻近竞争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梳理的方式构建了空间溢出影响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路径,提出了“见优思齐”和“见劣思缓”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空间溢出效应的邻近竞争机制假说;其次,探究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溢出现状,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验证了建立空间关联网络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建构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关联网络;再次,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建构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空间溢出效应的驱动因素;最后,借助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尺度探究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驱动机制。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 5.8. R2软件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和深入分析,确定本书的研究思路、理论基础和亟待深入的方向。梳理、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研究,以其基础概念、理论探讨,以及文化和旅游产业指标体系构建、量化测度方法、文本分析等方面研究,为本书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2)评价指标构建。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概念提炼和归类处理,形成初始指标体系。考虑到客观赋权方法依赖于资料收集与数据获取,需经严密推导后估算出权重数值,缺乏灵活性;而主观赋权方法采取专家打分形式,容易受到专家自身学科背景、研究经验、主观偏好的影响,对各个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存在判断偏误问题;因此将Yaahp层次分析软件的主观赋权方法和熵值客观赋权方法相结合,以熵值信息权重对层次分析法权重系数进行修正,最终获取文化和旅游产业指标体系的最终权重值。

(3)时空特征分析。空间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测算:采用极差和标准差反映融合路径指数的绝对差异,以变差系数反映融合路径指数的相对差异。Dagum基尼系数分解:用于衡量地区发展差异的方法,通过MATLAB R2018软件将我国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非平衡问题解构为地区间非均衡、地区内非平衡、超变密度三类。Kernel密度估计:通过连续的密度曲线刻画产业融合质量的偏向程度,运用STATA 16.0软件能够辨析出伴随着时空演变,全国及各个空间单元产业融合质量的动态演化规律。Bayesian时空层次非线性分析:该模型运用OpenBUGS 3.2.1软件,能够动态刻画局域时空交互项演化是速度和加速度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动态演化规律的全面解析。

(4)网络结构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采用GeoDa软件测算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关联属性,检验本地区与相邻地区是否存在空间关联和空间异质属性。修正的引力模型:将省份之间的经济地理距离纳入修正的引力模型中,来构建我国两个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关联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Unicet 6.0软件分别从整体及个体两个层面解析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网络结构演化特征。

(5)模型构建分析。非参数随机前沿模型,通过GAUSS软件,分别估算出“以文促旅”与“以旅促文”的融合路径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测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耦合协调度,即为两个产业融合指数。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了空间溢出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尺度探究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 roYxkleqJwT2KG4+AZVreA7jMqNdoAsysSZb9fxy9n1WYN/qkk0SztybvMNtjK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