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科学界定健康产业的统计范围,准确反映健康产业发展状况,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中有关健康产业的指导意见,2019年4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首次对健康产业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为健康产业划出了清晰的边界。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以下简称《分类》)中将健康产业定义为:健康产业是指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并将健康产业范围确定为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事务、医药制造等13个大类,明确了健康产业的概念和分类范围。《分类》保留了《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健康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等,增加了健康产业所涉及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内容,丰富调整了健康服务业内容。
根据《分类》,健康产业具体范围划分原则为:第一,生产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目的是维护、改善、促进人的健康状况,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第二,产品(货物和服务)提供应当以医疗卫生技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基础。第三,产业链应当在健康服务业的基础上,延伸至不因物理形态等变化而改变其健康目的和功能的行业。据此原则,健康产业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包括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为主体的健康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以医药和医疗器械等生产制造为主体的健康相关产品制造业,以医疗卫生、健康保障、健康人才教育及健康促进服务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业。
《分类》根据健康产业概念、范围及统计分类编制原则,将健康产业范围确定为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事务、健康环境管理与科研技术服务,健康人才教育与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促进服务,健康保障与金融服务,智慧健康技术服务,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流通服务,其他与健康相关服务,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健康用品、器材与智能设备制造,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和采集等13个大类,又细分58个中类和92个小类,分属三大产业,具体如下。
第一产业包括中药材种植、养殖和采集大类中的1个中类、1个小类。
第二产业包括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健康用品、器材与智能设备制造,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4个大类,与其相应的28个中类、29个小类以及中药材种植、养殖和采集大类中的1个中类、1个小类。
第三产业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事务、健康环境管理与科研技术服务,健康人才教育与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促进服务,健康保障与金融服务,智慧健康技术服务,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流通服务,其他与健康相关服务8个大类,以及相应的28个中类、61个小类。
其中,第三产业部分保留了《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的主体内容,结合健康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相关发展和政策要求,丰富调整了健康服务业内容。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修订版,第三产业在《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的4个大类基础上调整为8个大类。
由于健康产业涉及三大产业,既有健康保健品、药品原料种植、养殖,也有健康食品、药品和健康用品的生产制造,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着力于医疗卫生、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健康保险以及健康商业服务等,这些产业的管理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各部门如何分清职责、协同管理需要有据可依。因此,界定健康产业的内涵与外延,科学界定健康产业的统计范围,厘清产业内部各细分行业的分类与界限,准确反映健康产业发展状况,对更清楚地把握产业结构、清晰定位各政府部门职能、探索企业行业发展方向、促进深圳健康产业整体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