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学好百年党史、弘扬伟大精神的实践研究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学习党史是一场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之旅。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动实践凝聚成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鲜活的精神谱系。“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理解和深入挖掘“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报告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论述,提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两弹一星”精神与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的关系,提炼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做法成效,在此基础上得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经验,并对新时代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实践

学习党史是一场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之旅。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动实践凝聚成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鲜活的精神谱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面理解和深入挖掘“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论述,全面理解和深入挖掘“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史和“两弹一星”发展历程相衔接中,对“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思考,为我们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开启许党报国新征程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一)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需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掀起核讹诈与核威慑的汹涌浪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实施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在作出研制“两弹一星”决策时,就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广大的研制工作者肩负祖国的重托,以崇高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在面临外部封锁遏制、国内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发愤图强,刻苦钻研,艰苦创业,把功绩书写在茫茫大漠中,实现了中国独立自主发展科技事业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给全球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但同时也引发了更多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极力打压,企图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局势中谋求可持续发展。新时代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动自主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

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余年的辉煌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既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见证。“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求把“两弹一星”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使之变成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两弹一星”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12种精神谱系之一,强调要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所创造的伟大精神,对于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往昔的辉煌正在成为历史,我们要把目光转向未来,谋划怎样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前进道路上正在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挑战,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用“两弹一星”的奋斗史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两弹一星”事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两弹一星”实践创造砥砺品格、启迪智慧,筑牢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

(三)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需要

“两弹一星”是现代高科技,中共中央在作出研制“两弹一星”决策时,就号召人们要有勇于登攀、赶超先进的雄心壮志。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的艰难情况下,广大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扬学术民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独立自主攻克理论难题,大力协同攻破技术难关,充分显示了科研工作者奋发图强,跻身世界科技进步前列的信心、智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对一些方向明确、影响全局、看得比较准的,要尽快下决心,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组织全社会力量来推动。”

(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是激励人民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两弹一星”研制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在茫茫无际的大漠戈壁,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安营扎寨,风餐露宿,不辞辛苦,日夜奋战。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唱响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壮歌,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两弹一星”从构想变成现实,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人间奇迹,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两弹一星”精神是激励几代核工业人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进入新时代,中核集团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一批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核安全保持良好纪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建立起了先进核能利用、天然铀、核燃料、核技术应用、工程建设、核环保、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发展了核产业服务、新能源、贸易、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形成了高水平的核工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新一代核工业人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不断书写新的辉煌,推动我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

二、“两弹一星”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21次赞誉“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2021年,党中央批准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46个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就有“两弹一星”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调了传承伟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性。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时代孕育与发展的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的显著成果。“两弹一星”的形成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伟大事件,重溯“两弹一星”历史渊源,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新时代奋进篇章,必将照亮许党报国新征程。

“两弹一星”是指20世纪50—70年代,面对以美国为首的核讹诈和核威慑,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方面突出成就的统称。“两弹一星”指核弹、导弹、人造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载核弹头的导弹发射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进入轨道!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了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最为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最具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最具持久力的动力源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立足基点;“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升华,是“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团结互助的真实写照,也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近年来,大国博弈加剧,保护主义蔓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光荣传统,坚守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责任感,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致力于破解“卡脖子”难题,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艰难的情况下,“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我们更要有保持战略定力,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我们要在社会实践中坚持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好传统,注重用这种好的传统凝聚人心,激荡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爱国情怀,勠力同心、勇往直前。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法宝。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重新定义和认识“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基石。艰苦奋斗精神是永恒的,但艰苦奋斗的内涵和形式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绝不是让大家吃糠咽菜、吃忆苦思甜饭。在今天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做多重理解:不攀比物质生活,追求为科研多作贡献,是艰苦奋斗;在相对不完善的工作条件下依然能够热情地干事创业,是艰苦奋斗;尽可能节省投入、节约资源的同时又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是艰苦奋斗;不被困难吓倒,坚持不懈、竭尽所能向既定目标前进,也是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新时代科技研发的必要手段。“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生动诠释了举国协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这也是“两弹一星”事业成功的秘密所在。美国学者刘易斯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一颗人民炸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不同了,形势变化了,协同还需要吗?举国体制还需要吗?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时代不同了,形势变化了,但举国体制这样一种集中攻关的良好传统不能丢。我们要铸“国之重器”就一定需要发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优良传统。

三、“两弹一星”精神在核工业领域的传承与发展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事业。60余载的光辉岁月里,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中国科技之路的壮丽篇章,孕育形成了“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核工业领域不断传承和发展。

(一)“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

2005年1月15日,在纪念中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大会上,中核集团公司负责人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报告指出,“在我国核工业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形成了‘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事业高于一切,就是一切为了祖国,为了核科技事业,体现了核工业人共同拥有和信守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责任重于一切,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严细融入一切,就是管理要严、工作要细,真正做到“严、慎、细、实”;进取成就一切,就是开拓创新、勇于攀登、不断突破、奋发向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不仅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反映了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与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理念一脉相承,又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符,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散效应,不仅引起了各成员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强烈共鸣,而且获得了中央党报、党刊的肯定。2010年9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出席新时期核工业又好又快安全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四个一切’精神不仅是核工业精神,也是我们党的精神,我们国家的精神,我们民族的精神。”

进入新时代,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60年来,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二)新时代核工业精神

2021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和中核集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国家队、顶梁柱、主力军作用,激励干部职工继承核工业优良传统,学习先辈榜样,点燃心中那团火,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完成好国家重大任务,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中核集团在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并在2021年党建工作会议上正式发布。新时代核工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与崭新的时代内涵。

强核是事业。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新时代,核工业迎来了“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以来又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国任,敢于开拓,奋力实现“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和“三位一体”奋斗目标。

报国是承诺。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建成世界一流核工业强国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要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核工业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忠于事业,坚守承诺,出色完成国家战略任务,服务于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创新是法宝。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我们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寻找重大突破,不畏挫折,敢为人先,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的基础前沿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先进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成为国际核科技发展的引领者。

奉献是境界。无私奉献是核工业的光荣传统。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需要有一种为国家、为人民真诚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优秀品质,以建设核工业强国为己任,淡泊名利,勤奋钻研,奋力攻关,不求回报,甘做强核事业的付出者,要不慕虚荣,不计名利,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是核工业人在新时代奋力实践的精神财富,既传承了核工业人国家利益至上的奉献精神,又体现了为完成国家任务而拼搏奋进的时代精神,是实现核工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中核集团“三位一体”奋斗目标的精神支撑,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倡导的一种思想境界,真诚发自内心,奉献不求回报,是“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3种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传承与发展,不是替代关系,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崭新的时代要求的高度统一。

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做法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要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这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中国核工业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源头之一,具有天然的红色基因,“两弹一星”精神贯穿于我国核工业整个发展历程。中核集团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体,是国家战略核力量建设和核能开发利用的主力军,是我国核技术应用的中坚,在传承和弘扬伟大精神具体实践中有着独特优势和丰富资源。中核集团及社会各界自觉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动力。

(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更需要自觉践行、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更需要只争朝夕、勇立潮头、锐意进取。

强化理论学习教育,推动“两弹一星”精神入脑入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个新起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我们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学习内容,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组会“第一议题”,第一时间安排学习传达。着力为广大党员潜心自学提供好教材,确保人手一套指定书目和重要参考材料。我们将《走近钱学森》《程开甲的故事》《钱三强传》《邓稼先传》《王淦昌传》《孙家栋传》《赤诚——彭士禄图传》《“华龙”腾飞》《两弹中的年轻人——忆说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往事》《“两弹一艇”那些事——一位亲历见证者的记述》《使命——记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化剑为犁的故事》等与“两弹一星”事业息息相关的书籍作为参考学习内容,用“两弹一星”事业历史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组织全体党组成员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两弹一星”精神专题展,感悟伟大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创建党性教育基地,夯实“两弹一星”精神载体建设。截至目前,中核集团党组共命名22家党性教育基地,遍布中核集团全产业链,涵盖我国核工业发展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从不同角度再现了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光辉历程。“中核集团党性教育基地长效机制管理”以打造核工业党性教育的红色基因库为目标定位,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价值,以加强党性教育基地的党员教育功能、科普宣传功能、形象展示功能为目标导向,致力于将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科普活动的核心前沿、对外合作的文化桥梁,充分发挥激发爱国热情、淬炼党性修养、传承光荣传统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中核价值和中核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共有近10万人走进核工业展馆,重温“两弹一星”精神,激发新时代昂扬向上的斗志。

(二)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近年来,中核集团围绕“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以核工业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选取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真挚感人的细节开展了大量的宣讲工作。在宣讲内容上,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选择符合受众群体需求的宣讲内容;在宣讲形式上,采取讲解、朗诵、歌唱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宣讲工作有序长效推进。中核集团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员层次、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成员单位普通职工和社会公众进行宣讲,颂扬了核工业可歌可泣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引起了受众的普遍共鸣。

广泛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近年来,中核集团相继开展了“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全国宣讲活动、“点燃心中的那团火”——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全国宣讲活动等系列活动,以及四川梓潼“两弹城”宣讲、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上海“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同志宣讲等活动,宣讲内容大众化,宣传形式多样化,被中宣部表彰为基层理论宣讲优秀案例。

创作讴歌“两弹一星”精神文艺作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绘画、模型等多种展示手段,全面、翔实、生动诠释“两弹一星”精神。一是以文学作品解读“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系列丛书《核铸强国梦》获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赤诚——彭士禄图传》获中华图书奖,《“华龙”腾飞》获优秀长篇报告文学奖;二是以影视作品传递“两弹一星”精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央视献礼片《激情的岁月》获国家电视剧“飞天奖”,完成创作与拍摄核工业题材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在央视一套播出;三是以话剧作品《马兰花开》《核梦开始的地方》,诗歌《我心澎湃》《祖国需要我》《心的方向》,展览《“两弹一星”精神专题展》《周恩来与“两弹一星”》等,多元化、全方位展现“两弹一星”的精神魅力。

(三)在党建与重大科研生产任务的融合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孕育、形成于“两弹一星”工程,贯穿于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全过程。进入新时代,核工业迎来“两弹一艇”以来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承担着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肩负着中国从核大国走向核强国的特殊重大使命任务。中核集团坚决履行强军首责,坚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将党的领导贯穿始终,集中各方力量、各项优势资源服务重点工程,联合各参研参建单位在工程现场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充分发挥大力协同、集智攻关优势,确保重大工程“后墙不倒”,加快推进落地。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建联建优势凝心聚力。突破传统党建思维,变“单线开展”为“协调推进”,发挥党建联建在突破单位壁垒、穿透合同边界中的凝聚力。充分发挥研制“两弹一星”工程大力协同优势,加强组织管理协调,围绕“异”中求“同”,联合各方支持力量,构建了跨产业链、跨行业、跨单位的“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工作体系。突破各单位隶属思维,变“单打独斗”为“并肩作战”,发挥党建联建在解决重大问题和攻坚克难中的战斗力。突破各方身份思维,变“关门搞党建”为“开门搞党建”,发挥党建联建在提升基层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中的号召力。坚持用好党建联建平台,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原子弹研制中的“草原大会战”,氢弹原理突破中的“群众大讨论”等大力协同的优良传统,群策群力攻克技术难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现场施工大会战。党组成员靠前指挥,担任重大工程项目总指挥,干部资源向军工聚焦倾斜,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同向发力,建立健全内外部协同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实施。聚焦重大时间节点,保持7×24小时不间断高强度密集攻关,坚决完成国家任务使命。新冠疫情发生后,重大工程现场加强严防严控,重点工程一直保持连续施工,并在全国率先复工复产,对表现突出的党支部、党员、职工等进行表彰和奖励,将镜头对准基层一线,深化落实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先进典型培育选树工程,增强效果,使上下群情振奋,形成广大干部职工上下一心、攻坚工程节点目标的生动局面。

五、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核集团在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举国体制,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协同创新,把“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传承核工业红色基因,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一)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为了推动战略决策在最短时间内变成现实,党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国防工业的管理体系。特别是周恩来主持的“中央专委”,作为具有高度权威的行政权力机构,发挥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组织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及时协调和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两弹一星”及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实践证明,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重大经济、科技建设项目,必须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必须根据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结合物质技术的实际条件科学论证,不失时机地作出决策,而目标和任务一经确定,又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统一指挥、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协同攻关、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起步阶段,曾得到苏联的技术援助。但中国在接受援助的同时并不依赖外援,一切从有利于自力更生和长远发展出发,把学习与独创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组建自己的科研队伍,建设自己的科研基地,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1960年,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后,中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埋头苦干,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国防尖端技术,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发展中国国防科技的拼搏之路。“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关键和核心科技是等不来、要不来的,只有靠自己。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科技的自立自强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发扬“两弹一星”事业发展中摸索出的独立自主、学术民主、集智攻关、系统统筹、重点保障、良性竞争等多种宝贵的科研经验,破解“卡脖子”难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举国体制

“两弹一星”的研制和试验是依靠举国体制协同攻坚的重大成果。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迅速组织起一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科研攻关协作网、物资材料协作网、大型试验协作网,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成功实现了新中国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发展高科技的空前壮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不能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思考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协同创新

“两弹一星”事业是协同创新的事业,“两弹一星”的研制事业书写了“大力协同”的壮丽篇章。“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大力协同”建立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讲纪律重培训,注重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在大力协同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创造了“三结合法”,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普遍运用,破解了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广为后人赞誉。钱学森曾于1989年12月25日致信聂荣臻元帅,对“两弹一星”成功经验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行了科学总结,他指出,“两弹一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创立的现代高技术、尖端技术,是从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直到定型生产的一整套组织管理的制度和方法;这是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兵团作战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现代大科学工作上来;这一整套组织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是社会主义的;它们不但在过去的“两弹一星”事业中是成功的,现在的国家高技术工作也应该采用。当今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在科研攻关中尤其需要继续发扬这种协同创新精神。具体就是做到四大协同:意志层面的思想大协同,实现了生产主体能动化;技术层面的研制大协同,实现了生产过程规范化;工程层面的要素大协同,实现了生产成本最小化;系统层面的体系大协同,实现了生产效能集约化。概言之就是,政治保障、体制支持,自力更生、自我赋能,制度激励、精神培育,创新驱动、现实情怀。这对于国家大科学工程管理和协同治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六、新时代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在中美斗争和大国博弈加剧的新形势下,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更加迫切。但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机制,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顶层设计不足、谋划不多。“两弹一星”属于国防高科技产业,离普通民众的生活较远。“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涉及核工业系统、航天系统、船舶系统,以及地方、高校等方面,存在重复、分散,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二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论研究缺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理论研究和理论宣讲存在脱节现象。三是“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存在碎片化、运动式的问题。对相关纪念日、重要的节庆活动中的宣教、传承比较重视,对日常化、经常性的宣教重视不够。四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宣介,缺少大众化、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和载体,有关“两弹一星”题材的优秀文学和影视作品屈指可数。五是推进“两弹一星”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明显滞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推动“两弹一星”精神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立足新征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对策建议主要有:

1.统一规划,建立国家层面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新型举国体制

加强领导协调,加快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核工业发展顶层战略,在国家整体安全体系中形成核工业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全国性的“两弹一星”精神研究联合会、举办全国“两弹一星”精神高峰论坛等,形成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业、地方、研究机构、高校、媒体及公众等有效联动的体制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克服重复、分散的弊端,推进构建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两弹一星”精神的制度体制。

2.建议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建立国家层面的“两弹一星”荣誉体系

借鉴“中国航天日”,建议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大力开展核科普宣传活动和公众沟通,破解“谈核色变”“邻避现象”等,为核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增加资金投入,对各地“两弹一星”文化遗产及时抢救、保护、利用。建议设立国家层面的“两弹一星”荣誉体系,颁奖表彰新时代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加强理论研究,丰富完善“两弹一星”精神谱系,探究“两弹一星”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

3.建立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打造一批“两弹一星”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

建议中央有关部委等制订国家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发展“两弹一星”领域,特别是核工业领域的“两院”院士和科技领军人物,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核工业领域干部人才与地方的交流培养力度,构建长效的挂职锻炼机制,促进“两弹一星”精神的全社会传播和全方位成效。

4.推进“两弹一星”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各级干部管理学院、高校、中小学为重点,推动“两弹一星”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建议编写大、中、小学公共课教材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中安排“两弹一星”精神的相关内容,扎实推进“两弹一星”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进“两弹一星”精神入心入脑,并以此转化为磅礴的精神动力。

学史明理,学史知责,学史力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动荡变革期,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课题研究人员

王杰之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

朱向军 核工业学院副院长

史定国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宣传文化品牌处职员

李颖稚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建研究室职员

熊 瑛 核工业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专职教师

韩绍阳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管理研究所所长

主要执笔人:朱向军 熊 瑛 TWJ3ExtzCwh0luWDC7AmUQyKt+aIB5sezIf5rvU4RfmFxXxUomq2/KjITpOqPc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